中小房地产企业招标人的困惑?

前言:截止2017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房地产企业有94948家,其中中小房地产企业占到90%,数量达到7万多家,中小企房产已是中国房产中坚力量,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基石。那么下面从招投标层面分析一下国内中小房企存在的部分问题。

中小房地产企业招标人的困惑?

我们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公司,公司开发项目体量小并且项目缺乏连续性,甚至某个阶段性时间内没有项目可做,这种状况给中小型房企招投标工作带来诸多困惑?

一、由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一个体量不大的楼盘,受到资金、销售能力限制,必须分期开发,工程招投标也是分期招投标,并且这类企业缺乏战略合作伙伴或者合作伙伴的不固定性,几乎每个开发项目都要开始一轮一轮内部招标,很多投标单位多次投标不中,经过几轮招投标,多数未中标的单位都不再愿意参加招投标,导致某些项目招标组织投标单位达不到公司要求数量,招采部供方资源枯竭了;这种现象在中小房地产企业尴尬局面是普遍存在的;

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招投标流程不规范。招投标受到招标人员素质、经验等客观条件原因,招标阶段就是存在图纸设计问题、清单计量错误、招标文件不规范等现象,导致投标单位无法报价,或者各投标单位自行拟定标准报价,报价标准不统一,后期商务洽谈带来很大困惑;投标单位技术标流于形式,几乎没有去认真审阅,而商务标就成了报价单,失去招投标的意义;

三、中小房产企业内部缺乏流程约束,制度流程不完善,基本上以人治为主。商务标最终洽谈阶段都是公司老总或者老总亲信凭感觉形成中标金额,根本不参考标底价。由于这些老总们招标过程不参与,仅仅参与单向的报价阶段商谈,出现多轮报价不矛盾地方并且整个商谈过程持续时间过长,每一轮就是在最低价基础再降价,反复报价;整个报价阶段持续时间多达1个月之久。

中小房地产企业招标人的困惑?

有人会说“你可以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伙伴不就解决上面问题吗?由于受到客观或者主管因素影响,中小房地产企业很难建立战略或者长期合作伙伴,原因如下:

1、中小型民营企业老板没有建立战略合作单位概念,很多老板都是从其他行业有了原始资金,看到房地产红利,中途转行做的房地产,缺乏行业理念与经验积累,而这类型房地产企业管理恰恰喜欢亲力亲为,直接干预中标结果,关系户层出不穷;

2、中小企房地产开发商没有战略长期目标、拿地也是依据自身关系获得土地资源,开发商项目定位多样化,不稳定性等特点,养不住合作单位或者受到项目数量限制,达到不到长期合作单位条件;

3、即使与某些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模式,但是每到项目开发阶段,由于中小企负责人担心长期合作单位受到资源限制,无法确定这个唯一一家合作单位,报价是否高于市场价,是否是市场最低价上困惑,最后为了不承担责任,还是选择比较安全的招投标程序。

中小房地产企业招标人的困惑?

作为一名中小房地产企业招采人,时常困惑与如何能够将自己招投标工作流程化,不再每一次招标都是做大量的无用功,但是招投标又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左右的,它涉及到项目、成本、设计等相关部门配合与接口衔接的标准化问题。

如今,随着国家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理念,国家推出廉租房、公租房、产权共有房政策以及房产税政策即将出台,预示着以前那种圈地挣钱的模式成为历史,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了重新洗牌的大潮,中小企如何在这次大潮中能够“活下来”至关重要,那么现在有多少中小房地产企业有足够实力存活下来呢?作为一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招采人,是否做足了准备,迎接这次优胜劣汰的房地产改革大潮?

中小房地产企业招标人的困惑?

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