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最好方式,是满足孩子的这5种情感需求

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最好方式,是满足孩子的这5种情感需求

孩子的情感健康,取决于他们的情感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如何培养情感健康的孩子》一书作者杰拉尔德·纽马克博士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贯穿一生的5大情感需求,满足了这些需求,会为把孩子培养成为自信、理智、有同情心和有公德心的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更有可能在学业、职场、婚姻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01 被尊重

孩子需要感觉到自己受尊重。

要让孩子学会尊重,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被人尊重是什么样,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之间是如何互相尊重的。

“你没看到我在忙吗?不要来烦我!”

“对不起,宝贝,我现在没有时间。”

以上两种回答同样简单、花的时间也一样多,但是哪种效果会更好呢?哪种是在尊重孩子呢?

曾经有位朋友说他们家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原因是爸爸打他的时候他居然学会还手了。扪心自问,为人父母,我们有没有首先做到尊重孩子呢?

没有哪个孩子因为年龄太小,而不该得到尊重。

02 很重要

感觉自己很重要,指的是让孩子感觉到:“我有价值。我是有用的。我有力量。我是个人物。”

“别动,你不会弄,还是我来吧!”

“不对,不应该那样做,应该这样。听我的,没错!”

将来不要让孩子对我们说——“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03 被接纳

孩子需要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特性的个体被接纳,而不是仅仅被当作父母的影子来对待,不是被当作一件可以按照父母的理想来塑造的东西来对待。

“打针一点都不疼的,别怕!”

“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

最常见的不接纳行为就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把感受和行为混为一谈,是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要知道,感受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感受都可以而且应该被接纳,这与是否宽恕孩子的行为无关。

当不得不批评的时候,要针对行为,而不要针对人。当不得不拒绝的时候,要带着爱意,而不要带着愤怒。

04 归属感

孩子们需要感觉自己有归属,需要感觉自己在参与,需要感觉自己和其他人有关联,需要有一种共同体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带我玩。

“这是大人之间的事情,你不懂,一边儿呆着去!”

“你还小,不会做饭,别添乱了。”

我们似乎总在以这种“你不懂、你不行”的方式来剥夺孩子的归属感。那应该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归属感呢?

通过与孩子一起做事,并给孩子提供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就能做到这一点。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应该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05 安全感

孩子需要有安全感。

过度保护、过分控制的父母往往造成没有安全感、紧张、焦虑的孩子,这些烦恼和焦虑会带入孩子的成年。

父母之间互相关爱,并得到父母的关爱,对于孩子的安全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里,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妈妈都爱我,我们都爱这个家。

End

爱我们的孩子是最基本的,对孩子说“我爱你”也很重要,但是仅有这两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以爱的方式行事”。

所谓“以爱的方式行事”,就是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受尊重、很重要、被接纳、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才是说“我爱你”的最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