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背後的「賭神」:北京文化是何方神聖?

《藥神》背後的“賭神”:北京文化是何方神聖?

“藥神”和“戰狼2”這兩部現象級爆款,都出自北京文化——一家佈局不過五年、靠併購和對賭“殺”入文娛行業的公司。它成功轉型的邏輯是什麼?為何總能押中爆款?

業界對《我不是藥神》的最新票房預測已經達到40億。上映9天20億的票房體量,躋身華語10強的豆瓣評分,居高不下的排片率,《藥神》無疑是這個“史上最強暑期檔”裡的現象級爆款。

票房的強勁勢頭直接助推了電影背後關聯公司的股價飄紅。其中,電影的出品方及唯一發行方北京文化的股價在10個交易日漲幅近60%,市值暴增超40億元,經歷了三次漲停。

這樣的戲碼似曾相識。作為《戰狼2》的發行方,去年北京文化股價一度暴漲超過50%,公司更是因為在電影開機前就拋出略顯激進的8億票房保底方案,在業內聲名大噪。

實際上,今天的“北京文化”在四年前還是“北京旅遊”。短短四年,北京文化就完成了從資本到業務的改造,管理層大洗牌,並且接連押中《心花路放》《戰狼2》《我不是藥神》等爆款,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

想跨界做文娛的公司不少,成功者寥寥。在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三高”的文娛產業裡,為什麼北京文化總是出手神準、有如神助?風口上的那隻豬,憑什麼是它?

轉型序幕

北京文化的故事,要從它的前身——京西旅遊開始說起。

京西旅遊是北京首家以地方旅遊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公司,其背後的控股方原北京京西經濟開發公司(以下簡稱“京西經濟”)是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府下屬全民所有制企業。

正是因為後者的關係,京西旅遊在1994年與門頭溝旅遊局、農林局簽署了為期 25 年的承包協議,拿下靈山、妙峰山、百花山、潭柘寺、戒臺寺“三山兩寺”的經營權。

1998年,帶有國企背景的京西旅遊上市;2006年公司簡稱改為“北京旅遊”。5年後,公司迎來了如今的大股東——中國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力控股”)。

華力集團實際控制人丁明山,時任門頭溝區政協委員、工商聯副主席。當年,華力控股以10.75元/股的價格認購北京文化非公開發行股票5000萬股,加上在二級市場的交易,最終以27.42%的持股比例拿下北京文化的控股權。

不過華力集團的接盤也阻止不了北京旅遊主營業務每況愈下的趨勢。根據財報,2011至2013年間,北京文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6億元、1.67億元、1.63億元。同時公司旗下運營的多家景區的經營權在2019年即將到期,北京旅遊遂逐步退出旅遊行業佈局,重心向文娛行業轉移。

2013年,北京旅遊的轉型帷幕拉開。這一年,北京旅遊以1.5億元收購了北京摩天輪文化傳媒公司(以下簡稱“摩天輪”)100%股權,藉此正式進入文娛行業。

相比起北京文化後來“買買買”的財大氣粗,摩天輪1.5億的作價顯得“便宜”。

《藥神》背後的“賭神”:北京文化是何方神聖?

▲摩天輪公司董事長宋歌,如今為北京文化董事長。

根據當時的評估報告,摩天輪在2013年前11個月總營收87.7萬元,虧損達381.11萬元,賬面資產總額5565萬元、負債1645萬元。資可抵債,北京文化的這趟買賣並不虧錢。

更重要的是,當時摩天輪已經和工夫影業達成合作,擁有後者所拍攝影片的投資權,合作年限為3年。工夫影業是《火鍋英雄》《尋龍訣》《人間·小團圓》的製作方。同時,摩天輪與《解救吾先生》和《鐵道飛虎》的導演丁晟合作設有“功做事影視”,這也就意味著,北京文化通過收購摩天輪與這些最上游的導演和製作資源建立了聯繫。

收購後,摩天輪董事長宋歌進入北京文化的董事會,並且擔任公司的副董事長。

這位前萬達影視總經理,憑藉豐富的人脈資源、強大的號召力和略顯激進的佈局策略,是北京文化日後轉型之路上最為關鍵的靈魂人物。如今看來,1.5億元的作價也有可能是他自降身價的買賣,意圖借道進入上市公司主體,構建更大的文娛帝國。

“買買買”征途

上市後,北京文化只有過兩次大型的非公開募資。

一次是2001年引入大股東華力控股,得到資金淨額5.25億元。

第二次是2014年向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命人壽”)、西藏金寶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到資金淨額28.65億元。

當時生命人壽以發行價8.92元/股認購了約1.11億股,持股比例達15.37%,一躍成為北京文化的第二大股東,與華力控股僅相差0.31%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宋歌與生命人壽關係緊密,曾是生命人壽旗下厚德前海基金和水木興華基金的管理人。

資金到位,北京旅遊就開始了“買買買”的征途,出手迅猛,彈無虛發。2014年,北京旅遊分別以13.5億元和7.5億元收購了世紀夥伴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紀夥伴”)和浙江星河文化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星河”)。前者的創始人婁曉曦曾在華誼兄弟擔任電視劇投資人,後者的控股大股東王京花系華誼兄弟經紀公司的前任總裁。

隨後,北京文化原管理層大換血,原“華力系”的董事長熊震宇退居副董事長,原總裁鄧勇辭職。取而代之,宋歌出任董事長,前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現出任總裁(2017年年底因個人原因已離職),加上婁曉曦、王京花等人,文娛夢之隊在北京文化裡愈發佔據主導地位。

這背後自然有北京文化的投資邏輯,其看重的是這些被收購公司背後獨家的人才資源儲備、專業的業務能力以及豐富的項目經驗。

《藥神》背後的“賭神”:北京文化是何方神聖?

電影方面有摩天輪,摩天輪總經理杜揚被稱為“金牌製片人”,創造的票房價值超過30億;公司聚攏了總監製陳國富、創作總監張家魯等人,具有完備的電影工業製作人團隊;

電視劇方面有世紀夥伴,旗下以邊曉軍、張黎、嚴歌苓等為黃金製作人團隊,同時設立徐皓峰等導演工作室、宋佳等影視演員工作室,形成製作人、導演/編劇、演員多元人才供給矩陣;

綜藝方面有夏陳安,他在浙江衛視任職期間打造出《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十二道鋒味》等多檔現象級綜藝節目,打響了“中國藍”的品牌;

經紀方面有浙江星河,旗下有包括白百何、郭京飛、柯藍、陸毅等國內知名藝人,控股大股東王京花被稱為“內地經紀教母”,捧紅的藝人不計其數。

公司併購難免要經歷人員及業務整合的陣痛期。但正正因為北京文化在文娛領域如一張白紙般的基礎,為這些本來就具備獨立運營能力和經驗的標的公司提供了廣闊的自主空間。每個公司又是各自領域裡的種子選手,彼此業務不重疊,在得到充足資金彈藥的支持下,為母公司帶來最大化的效能。

至此,北京文化在涵蓋電影、電視劇、綜藝、藝人經紀的全產業鏈佈局上,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公司股票簡稱亦由“北京旅遊”更改為“北京文化”。

《藥神》背後的“賭神”:北京文化是何方神聖?

▲北京文化的代表作品。

財報顯示,2014年北京文化營收4.21億元,同比2013年的1.62億增長了158.31%,其中2.3億元來自於影視經紀收入,約佔總營收的55%,淨利潤為7984萬,同比2013年的3255萬增長145.31%。

隨著旅遊業務的剝離,影視經紀業務撐起了北京文化的半邊天,營收和利潤都實現翻倍增長。到了2017年,北京文化營業收入達到13.2億元,淨利潤3.1億元,影視經紀業務佔營收比重已經高達93.24%。

爆款邏輯

2014年是北京文化全面轉型的第一個完整財年。這一年,摩天輪投資和發行電影《同桌的你》與《心花路放》分別帶來3870萬元和1.91億元的收入,讓北京文化在行業裡開始立穩腳跟。前者以2000萬的小成本獲得4.56億票房,後者是11.7億票房登頂當年的國慶檔冠軍。

不過讓北京文化真正意義上聲名大噪、一戰成名的還是《戰狼2》。彼時《戰狼2》還未開拍,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卻只在看過劇本的情況下,聯合聚合影聯喊出8億的票房保底,保底費用為1.4億元。

所謂保底發行,其實就是一場出品方與發行方的票房對賭。對於看好的影片,發行方在市場預估後會制定一個保底票房。如果影片最終沒有達到發行方保底票房數字,發行方仍需要照此數額分賬給出品方。

“北京文化太激進了!”對於《戰狼2》的保底,業內人士評價。雖然保底發行是北京文化轉型後慣用的方式,但從大環境來說,保底發行在經歷過2015年的黃金期後,在2016年下半年出現太多失敗的案例,而且還要在開機前保底,資金佔用週期長,風險也相對更大。

但在《戰狼2》的這個賭局中,北京文化贏了。電影一舉斬獲56.83億票房,奪得中國內地票房冠軍,比第二的《速度與激情8》多出一倍有餘。

電影上映10天時間裡,北京文化股價漲幅超50%。2017年財報顯示,《戰狼2》為北京文化帶來收入為3億元,項目盈利1.6億,佔公司2017年淨利潤的一半。

不過在北京文化董秘陳晨看來,北京文化一直以來對於電影的投資和發行都是保持相對保守的態度。最初公司對《我不是藥神》的票房預估也不過是8至10億。

《藥神》背後的“賭神”:北京文化是何方神聖?

“投資和發行的第一個評判標準是不虧錢,能回本。公司在挑選片子上有自己的判斷和把握,發行能力和對資源的把控有一定優勢,所以從《心花路放》到《戰狼2》,再到《我不是藥神》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是北京文化在尋找項目時的三大標準。電影具有“強刺激”的娛樂性是及格標準;但是光及格還贏不了,影片得能夠反映時代,讓人有休慼相關之感,是為“強共鳴”;光有代入感還不夠,還要能打動觀眾的內心,這就是最高要求的“強共情”。

陳晨表示,《我不是藥神》整體制作成本不超過1億元,北京文化出資1500萬元。此外,公司還負責影片的宣傳及院線發行,已另行墊付的影片宣發預算不高於6000萬元。

業內人士預測,如果《我不是藥神》最終進入中國票房前十,達到30、40、50億的票房體量,那麼北京文化的總收入則分別為2.38億,3.18億和3.97億元。

《藥神》背後的“賭神”:北京文化是何方神聖?

| “娛樂之王”的對戰 | “隱形富豪”多益網絡 |

| 虎牙登頂記 | 阿里“內容王國”的爆發 |

| 唐人影視衝刺A股IPO | 愛奇藝總舵手 |

| 春晚“趙氏棄兒” | “分食”萬達電影 |

| 快手的雙刃劍 | 中國本土女團爆發前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