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結束了,是時候發起朋友圈戰了

中美“貿易戰”貌似結束了,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極大的調動了社會各界的爭鳴,除了個別不可理喻的意淫狂(嘲諷特朗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外,關於貿易、交易的一些原則問題也逐漸被很多人所認識到了,這些原則包括:

一,對等原則。既然是貿易,就應該敞開各個產業或領域,比如金融、汽車、石油、製造業以及媒體等,當然非法產業或國家機密領域不得敞開是另一回事。不能“我國”對“你國”的各個產業或領域都全面開放,而“你國”只開放部分或根本不開放。這樣下午,吃虧的自然是全面開放的國家,如果後者依然我行我素,不願意改弦更張,那對不起,我不能跟“你國”繼續貿易了。用孩子的話說,“我不想再跟你玩了”。

二,互惠互利原則。之所以需要貿易,是因為這樣能夠給彼此帶來好處。為了更好的貿易,雙方約定了一些遊戲規則,比如2.5%的最低關稅條款。“我國”一向遵循這個遊戲規則,但“你國”卻完全置之不理,收取25%的高額關稅,或者隨意增加“進口增值稅”、“消費稅”等,變相的抬高了“關稅”,對外還口口聲聲的說“遵循了關稅遊戲規則啊”。不要總想著把別人當做傻子,讓別人吃虧,忍你一時是希望你能改過自新,長此以往那就是“叔可忍嬸不可忍”了。

三,契約原則。什麼是契約,契約就是我答應過的事就一定做到,我說過的話就一定踐行。契約就是誠信,就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當初“入世”的時候,“你國”答應要完全開放市場與國際接軌,要在15年時間把關稅逐漸降到約15%,要保護知識產權。但時過境遷之後,“你國”答應的事一樣都沒有兌現,不僅沒有兌現,還變本加厲的採取保護措施。更為惡劣的是,還說“我國”以及其他國家歧視“你國”,這與潑皮無賴的血口噴人有何區別?!

國際貿易是為了給彼此帶來好處,人際交往其實也差不多,只不過好處各不相同。前者更多是物質財富,而後者可以是物質財富,也可以是信息分享,或者精神守望。但在人際交往上,一樣要遵循“對等、互惠互利、契約”等原則,不如此,交際便不是良性的,也是不可長久的。

但有些人的朋友圈就像某國貿易一樣,只開放部分內容(三天或半年),或者乾脆完全不開放。當然他們不開放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怕朋友圈發送的內容引起親友的反對或忌諱;有的是怕朋友圈發送的內容影響到自己的業務或工作;有的則是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喜歡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窺視別人朋友圈發送的信息。

無論是保護性的屏蔽朋友圈,或者居心叵測的屏蔽朋友圈,其本質上都是設置了“交際壁壘”,結果就是他們能從完全開放朋友圈的朋友那裡獲得他們想看到的資訊、觀點或人身信息,而完全開放朋友圈的人則不能從他們那裡獲得相應的資訊、觀點或人身信息,甚至對他們一無所知。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算是哪門子“朋友”?

完全屏蔽或部分屏蔽朋友圈,其實是屏蔽了自己的內心和社會信息,也就是把自己放置在一個陰暗之處,以一種不透明的面貌去與開誠佈公的人交際,其實就是沒有任何誠意,是完全違揹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的,如對等、互惠互利等。

但因著中美“貿易戰”的啟示,我想是時候進行一場“朋友圈戰”了。至少在我的朋友圈裡,完全不開放朋友圈的,將一律清理出去;只開放三天朋友圈的,將根據其三天內所發佈的朋友圈信息情況,看看是否需要清理出去。清理這些沒有絲毫誠意甚至不懷好意的“朋友”,以便給更多坦誠的朋友留出位置。

貿易戰結束了,是時候發起朋友圈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