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将军倒戈助张作霖从东北入主北京,彼将军倒戈致张学良丢了东北

1930年10月,张学良通电拥蒋,东北军出关。冯和阎不得不通电下野,辞去所有职务,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终于画上了句号。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势力击败了不服气的各路军头,取得了全国的控制权。作为对张学良的奖赏,蒋介石不仅封他为全国陆海空三军副司令,让他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让他出任北平行辕主任,执掌整个北中国。

张少帅出掌北中国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面对昔日冯、阎手下那些还掌握着兵权的大小诸侯们。最难对付的是谁呢?

此将军倒戈助张作霖从东北入主北京,彼将军倒戈致张学良丢了东北

两人有点若即若离,还是貌合神离?

石友三。

石友三是冯玉祥麾下13太保之一,能征惯战,但本质是典型的的投机分子,做事就一条原则——“有奶就是娘”。中原大战后期,石友三在老蒋诱惑下,放弃了开封以东的贯台渡口,率部北渡长江,退到新乡,导致冯玉祥的兰封(今天的兰考)防线门户大开,为蒋军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石友三退到新乡后,和中央军并不接壤,反而倒是和出关的东北军离得很近。石友三本是东北人(吉林),部下也有不少是东北人,在他们劝说下,石友三决定归顺张少帅。石友三拥兵6万多人,实力强劲,张少帅听说他愿意归顺,喜出望外,欣然应允。于是,张少帅代石友三报知蒋介石,并发放军饷粮草,让他就地休整,整训军队。

1931年春,为感谢张少帅的帮助,也为了正式拜见顶头上司,石友三携带大量礼物赶到沈阳,想面见张少帅,同时和这位年轻的上司联络一下感情。可他一下火车,就听到一个不利传言:蒋介石要张学良立刻扣下自己,送到南京法办。

蒋介石为什么要办石友三?

此将军倒戈助张作霖从东北入主北京,彼将军倒戈致张学良丢了东北

张学良

原来,石友三驻扎新乡期间,多次扣留平汉路上的机车,用于自己部队的运输。平汉路局几次找石友三沟通,都被他用机枪吓跑了,无奈之下把状告到南京蒋介石那里。蒋介石震怒,要张学良扣住石友三,收编其部队,并送石友三到南京接受处理。

张少帅会怎么做呢?

张少帅和石友三没什么过节,并不想得罪这个实力派军头,还希望石友三的6万大军能为自己所用。问题是,蒋介石的面子,张少帅也不能不给。所以,张学良一边积极和南京沟通,为石友三斡旋;一边尽量挽留石友三,在沈阳好吃好喝伺候,希望等老蒋收回成命,再放石友三回新乡。

石友三也不傻,一看张少帅暂时没有放自己回去的可能,意识到可能被软禁了。因此,石友三对自己这位年轻的顶头上司起了怨恨。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到1931年3月下旬,张学良终于说服蒋介石,并亲自送石友三上火车返回新乡。开车前,张学良一再叮嘱石友三,要整顿军队,爱护子民,不能再扣留平汉路的火车。

表面上,石友三感激涕零,其实心里充满愤怒:我是来给你送礼的,你却软禁我。所以,他回到自己防区以后,马上召开军事会议,毫不客气地指出:东北军军纪废弛,张学良年轻浮躁,镇不住那些高级将领,如果我们动手,击败东北军的机会很大。

石友三不是说着玩的,很快采取准备行动。一方面,他在豫北冀南等地大肆征集壮丁,另一方面,不断向张学良索要粮饷,还制造各类难题威逼张学良。

为缓和矛盾,张学良希望石友三去一次北京,当面谈谈心,交交底。少帅真是太嫩,都这个时候了,石友三哪里会去北京自投罗网,他只派了副司令唐邦植代劳。张一见唐就问:石友三难道真要打我吗?唐无言以对,敷衍了事。张随即表示,东北军爱好和平,不愿轻启战端,如果有人要破坏和平,那他张某人只有忍痛平叛,捍卫和平。与此同时,张学良还多拨发一个月粮饷,让唐带回去,希望这些忍让和诚恳的态度,让石友三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同时,为了震慑石友三,张学良从沈阳和吉林分别抽调大批精锐部队入关,守卫各个战略要点。

石友三已经箭在弦上,不可能因为张的小恩小惠就止住已经启动的战车。7月18日,石友三感到时机成熟,再次扣留列车,彻底截断平汉路,并在顺德宣誓就任广州政府委任的第5集团军总司令,通电讨伐张学良。,第一目标是占领石家庄,第二目标是占领保定,然后进军平津。军事部署,以第1军加王心德师和唐邦植所属一师为前进部队,孙光前为前敌总指挥,唐邦植为副总指挥,负责作战;以米文和的第2军和梁芳起师,沈克的游击总队和总部直属重武器兵团为后续部队,由石友三亲自指挥,随即跟进。

面对石友三的进攻,首当其中的东北军是位于顺德以北的白凤翔骑兵旅,未经抵抗就迅速北撤,内丘和元氏也没怎么打就放弃了。7月23日,石部占领石家庄,完成第一期作战目标,东北军基本上没有任何有效抵抗。

当时,张学良在干嘛呢?

病势沉重,住院。抵挡石友三的活儿只能其他人干了。于学忠指挥两师人马在保定和望都一线构筑工事。蒋介石也派刘峙率军从新乡出发,奔石友三后路而来,抄其老窝。石友三的拜把子兄弟韩复渠再次电告石友三,要他悬崖勒马,归顺中央,不要再启战事。可石友三正春风得意,毫不犹豫拒绝了韩的调停。

7月24日,石友三继续出动,于26日推进到望都以南地区,和东北军于学忠部交火。28日拂晓,石友三经过一天侦查,基本摸清于学忠的部署,发起总攻,多处突破了东北军防线,导致于部岌岌可危。29日,石部再次发起总攻,于学忠终于抵挡不住,全线后撤。石友三乘胜追击,快速逼近保定,并于当天中午占领大冉,离保定只有不到30公里。不过,由于沈克的迂回部队没到位,所以石友三派出突击到保定附近的几个小部队被于学忠消灭。在保定附近,于学忠勉强把口子堵上,和石友三再次形成对峙局面。

29日下午,一列石部的军火专列在长寿车站突然被晋绥军袭击,晋绥军随即占领长寿车站,石部物资被洗劫一空。原来,答应中立的阎锡山终于出手了。30日,刘峙的先头部队抵达石家庄,张乔龄的骑兵旅正向石友三部形成大包围,王树常的部队也开始由沧州向河间肃宁方向挺进,而正前方,于学忠的部队也一再加强,原有的2个师增加到8个师。石友三想正面突破于学忠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还陷入东北军、中央军和晋绥军的四面包围。

7月31日,石友三第一线部队和中央军、东北军同时交战。午后,突降暴雨,石部于22时向束鹿方向总退却。8月1日,还是大暴雨,石部不得不在泥泞中前进。8月2日,石部强渡滹沱河,被迫丢弃大量重武器和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实力大减。

渡过滹沱河的部队,秩序混乱不堪,编制混乱,加上失去重武器,已经和土匪没啥分别。这样的军队,不要说打仗,就是行军都已经很困难。此时,东北军和中央军的飞机开始出动,对石部狂轰乱炸。最要命的是,这些部队已经和总部失去联系,无论孙光前还是唐邦植,都联络不上石友三,而且和米文和、沈克也失去了联系。

石友三在哪儿呢?

原来,他一看形势不好,已经带着总部和手枪旅直接逃到济南韩复榘那里,希望得到好兄弟韩的庇护。

被石友三抛弃的这几万人马被逼无奈,自作主张,和刘峙的追击部队谈判,接洽停战改编事宜。结果,谈判代表被刘峙扣押。刘峙和于学忠根本不想给这支残军任何机会,要一举歼灭。在这种压力下,孙光前失去抵抗信心,默认部队和手下的师长们向刘峙缴枪投降。只有唐邦植虚晃一枪,于8月3日22时向东南方向的刘峙骑兵旅发起攻击,血战一个小时后突破防线,向衡水方向撤退。4日拂晓,唐部撤到距离南小陈大约70公里的地方,总算摆脱追兵,剩下3000多人进入山东投奔韩复榘。

米文和部在撤退途中被于学忠包围,全部缴械投降,石友三已经先期到达济南,所部手枪旅被韩收编,石本人则被韩保护起来。

此将军倒戈助张作霖从东北入主北京,彼将军倒戈致张学良丢了东北

活埋石友三的高将军

石友三的倒张计划彻底失败,但因为他的倒戈,让张学良不得不把东北军主力调到关内平叛,直接导致关外空虚。结果,日本关东军开心了,几个月后发动918事变。换句话说,石友三的行为帮助了日本人。若干年以后,这位著名的倒戈将军干脆直接投降日本人做汉奸,最后被自己部下高树勋活埋,耻辱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1.《天津文史资料-我所知道的石友三》

2.唐邦植:《忆石友三倒张战役》

3.《濮阳文史资料-石友三的发迹与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