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佛教之什麼是菩薩,菩薩的等級

首先要說的是,根據佛經的記載,菩薩的地位都是一樣的,但是根據各位菩薩的修行程度不同,又分為不同的等級。

何為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翻譯過來為“覺悟”,薩埵翻譯過來為“眾生”或者“有情”(指一切有情眾生)。合起來即為“覺有情”,這裡既有自身覺悟的意思也有助“一切有情眾生”覺悟的意思。

漫談佛教之什麼是菩薩,菩薩的等級

作為在佛教中菩薩作為僅次於佛的一個“果位”,其大致可分為三等:

一、果地菩薩,既已經證得“佛果”,為了引渡眾生而“倒駕慈航”應化為菩薩身者。著名的有“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等。

二、因地菩薩,依菩薩行而成就果位者。

三、願地菩薩,為發願心願行菩薩道而尚未成就果位者。

漫談佛教之什麼是菩薩,菩薩的等級

而依照個人修行境界不同,菩薩又可分為十地菩薩:

所謂十地菩薩為:

1、歡喜地 2、離垢地 3、發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9、善慧地 10、法雲地

十地菩薩之後還有等覺,也即是成佛的預備階段,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都為此階位。再上為妙覺,既是佛果。

大乘佛教創立之後,依據“人人皆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都都稱之為菩薩。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並將其與佛教聲聞乘及緣覺乘合併稱為菩薩乘,也即佛教三乘,既修六度之行,稱作“菩薩行”;以達佛果為目的之教,稱為“菩薩乘”;菩薩應持之戒,稱為“菩薩戒”。

漫談佛教之什麼是菩薩,菩薩的等級

這裡風月只是淺淺的談了一下,還有太多太多沒有談到的地方,總之一句話,勸諸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然是萬事順意,闔家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