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98年11套房子的拆二代,普通人努力工作是否有意義?

上週末去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房東是一個98年的北京女孩。

言談當中我得知這個女生家裡分了11套拆遷房,從一居室到大三居都有,位置也都很不錯。

朋友知道後只說了一句:

“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競爭對手贏在了起跑線,而是直接被生在了終點線,這樣的話我們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

面對98年11套房子的拆二代,普通人努力工作是否有意義?

但條件不如別人,不是更應該努力工作麼?

我覺得仇富是最沒有出息的行為了。

因為如果你有時間在屏幕面前吐槽別人怎麼比你有錢,說別人怎麼為富不仁,你還不如多想想自己怎麼才能變得比他們更有錢。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太關注別人,羨慕別人比我們有錢,羨慕別人別人家庭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甚至自暴自棄。

面對98年11套房子的拆二代,普通人努力工作是否有意義?

但羨慕有用麼?仇富有用麼?

我以前也會想,如果我們家也像xx一樣有錢就好了,但後來我發現這種想法純粹就是意淫,幻想不僅產生不了任何驅動力,而且還會破壞你的信心。

我只會對標某個比我更優秀的人,然後向他學習,希望有一天能夠比他做得更好。把這種“羨慕”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僅此而已。

不要讓蠅頭微利限制了格局,人生要做乘法,而不是加法。

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想要通過炒股、節衣縮食,或者每年加幾百塊工資這種本質上屬於加法的手段來讓自己暴富。

面對98年11套房子的拆二代,普通人努力工作是否有意義?

有位老師曾經講過一位上海的“股市大鱷”的故事。這位大鱷說:

“這些年我也賺了不少錢,2000年的時候我不知道比馬雲富多少,但到今天我的錢沒漲多少,這是怎麼回事?”

這位老師回應他:

你倒黴就倒黴在這了,你是做加法,而馬雲是在做乘法,你怎麼可能贏得過他呢?

你這樣算,中國互聯網企業過去20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大約是20%,假如每年馬雲的財富乘以1.2,18年乘下來那可是了不得的增長。更何況阿里巴巴的增速還遠超平均水平。

面對98年11套房子的拆二代,普通人努力工作是否有意義?

可是這位股市大鱷呢,“你是今天炒點股掙100萬,明天虧50萬,來來回回最後年收入1000萬,這種做加法的增長和馬雲做乘法是沒法比的。”

花大把的時間和金錢來投資自己,讓自己不斷學習,努力工作,你最後得到的收益一定比炒股、省錢,甚至買房賺得多。

所以,格局大一點,多給自己的人生做乘法,不要讓一些蠅頭微利限制了自己的格局,更限制了自己的前程。

不斷精進的人永遠都有機會

這個世界上機會一直都有,只不過是你抓不住而已。

面對98年11套房子的拆二代,普通人努力工作是否有意義?

所以你要不斷精進自己,好好學習,努力工作,不斷的開拓自己的格局,永遠都不要覺得未來沒有機會了,更不要覺得努力沒有意義了。

不斷精進自己的人,永遠都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