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暑防曬更要防詐騙 這些「坑」別再掉進去了

冒充公檢法、冒充熟人、兼職刷單……這些老生常談的詐騙套路,已經反覆說過很多次了,但依然還是有不少人上當受騙。

特別是一些社會經驗不足、防範意識較弱的大學生,往往會成為騙子的首要目標。近期,白楊派出所就接到好幾起通訊網絡詐騙的報警,希望這些真實的案例,能給大家再提個醒。

冒充公檢法稱網店被投訴,“警官”要求交擔保金

小李是一名大三學生,暑假他找了一家公司實習。前段時間,他突然接到了一個“快遞公司”的電話,說他名下的網店收了貨款沒發貨,現在被很多人投訴了。

“什麼網店,我從來沒有開過網店啊,更不可能會被投訴。”小李聽了,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剛想把電話掛了,隨後對方的一句話,又讓他有些拿不準了。

“會不會是你之前網購過,身份信息洩露,被別人盜用了啊。以前也有過你這種情況的。”電話裡,對方建議小李趕快報警,並“好心”幫他把電話轉接到了“公安局”。

隨後,一名“王警官”要走了小李的身份信息,說要進行調查。“說是網店用我的身份信息開的,收了很多人的貨款沒發貨,已經涉嫌詐騙。”對方要求小李配合調查,將銀行卡內的錢轉到“安全賬戶”做保證金。“說是要證明我的錢不是騙來的,查清楚了就把錢還給我。”

小李信以為真,前後2次向對方的賬戶轉賬1萬元。“後面,他還讓我繼續轉,我就覺得不對勁了。”察覺被騙後,小李打電話報了警。

騙術揭秘:此類案件是典型的電話冒充公檢法類詐騙,詐騙分子會以涉及刑事案件即將被抓捕為由,威脅誘騙事主相信自己的權威身份,從而讓事主聽從他們的擺佈。

警方提醒:凡是涉及案件,民警都是當面與事主做筆錄,不會通過電話製作電子筆錄,若接到類似電話,直接掛斷即可;互聯網式“通緝令”純屬虛構,不會“提前”通知事主,更加不會要求事主向所謂安全賬號內匯款、交保證金!

兼職為網店“刷信譽”,刷了6000元后被拉黑

小孫在家上網時,在QQ上看到了一個兼職刷單的信息。“說是時間很自由,只要有臺電腦就行,也不累,報酬還算不錯。”小孫心動了,便主動聯繫上了對方。

在簡單講解刷單流程後,對方給小孫發來了第一項任務。“刷了一單,100元,很快就收到了115元的返款。”

短短几分鐘賺到了15元,這讓小孫對刷單賺錢深信不疑,一直按照對方所說的操作,刷了第2單、第3單……一直刷到第20單,對方突然告訴小孫,有一筆大單子要交給她刷,當然單子越大返利也越豐厚。“讓我一下刷4000元,能返我1000多元。”

早已放下戒心的小孫,二話不說就同意了。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猜到了。等她前後刷了6000多元后,對方答應的返利一直沒有到,反而要求小孫接著再刷幾單,累計到一萬元才能返現。

意識到不對勁的小孫報警。

騙術揭秘:騙子以高額佣金為誘餌吸引當事人上鉤,要求事主刷單做兼職並承諾會提現。待當事人刷單金額較多時,就會以系統卡單,系統錯誤、激活賬戶為由,要求事主繼續刷單或匯保證金,騙取金額。

民警提醒:不要輕信網上刷單廣告內容,更不要輕易點擊或掃取陌生人發的網頁鏈接和二維碼,許多刷單的鏈接都是帶有病毒的。

冒充“老師”來電幫忙送禮,轉了一萬元後才發現不對勁

“張××嗎,你下午來我辦公室一趟,有點事和你談談。”半個多月前,小張突然接到了一通陌生的電話,對方自稱是學院的老師。聽著對方的聲音、說話方式跟老師很像,信以為真的小張就應承了下來。

就在小張前往辦公室前,這位“老師”的電話又打了過來,說現在不方便,讓小張等會再過去,並讓他幫個小忙。“說是有領導在他辦公室,正準備給領導送禮,但領導不收紅包,讓我先幫忙把錢轉到卡上。”

對方承諾,等小張來辦公室後,會直接把錢還給他。雖然有疑慮,但小張也不好意識直接拒絕,就往對方發來的賬戶裡轉了1萬元。結果等小張趕到辦公室時,一下子傻眼了,老師根本就不在,也沒有讓他轉過錢。

騙術揭秘:此類案件中,詐騙分子冒充領導、老師等特殊身份,降低學生們的戒心。

警方提醒:在接到陌生電話自稱是“領導”、“老師”或收到消息要你匯款時,請務必提高警惕,多方核實、查證,不要太過輕信。在核實對方的身份之前,不要透露自己的信息,也不要進行轉賬匯款。(記者 楊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