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說咱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這動人的歌聲,唱出了我們守島戰士的心聲,也常常勾起我對戰士第二故鄉——大長山島的無限眷戀。

我的老連隊在要塞區的大長山島,從大連乘船要五、六個小時才能到達,遇上大風,船就無法航行,部隊的供給和報紙信件都不能按時送達,我們看的是週報和半月刊就是最快的。

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為了改善生活,各連隊都要自己動手,利用業餘時間養豬、養雞、種菜。為了建設好我們的家園,連隊每個戰士都要抽空上山抗石頭,男兵3立方,女兵2立方,炊事班每人1立方。為了超額完成任務,我們每天早上4點鐘就上山抗石頭,女兵勁小扛不動,就把石頭抱在懷裡,時間久了,我們的衣服上都打上補丁。

記得剛到連隊那天,因為沒有自來水,我去後院的大缸裡舀出兩舀水洗臉,左站長批評我太浪費,那時候我不知道海島這樣缺淡水,當時心裡很委屈。

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我們連隊的生活用水,都是各班輪流去山下幾百米挑上來的,我們年紀小,挑不動但又不願意落後,硬挺著下山挑水,走不了幾步就的停下來喘喘氣,心裡咚咚直跳,都好像心要蹦出來似的,冬天井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我穿著大頭鞋,剛挑起一擔水,腳下一滑,重重的摔在井邊上,差點沒有掉到井裡(後怕啊)。

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那時候連隊生活用電電,靠營房發電供應,每到晚上9點就中斷供電,營房一篇漆黑,海島風大月黑,沒有月亮時候伸手不見五指,寫封家信都要抓緊時間,不然就要偷偷打著手電筒寫家信。

沒到過年過節,海島部隊都要進入戰備狀態,連隊也會根據形式需要,經常組織緊急集合,一是檢查戰備落實情況,二是增強戰備觀念,隨時準備大仗。有好幾次山上打信號彈,我們連接上級命令,拉網式的搜山,大家排成一排從山下開始往山上搜,樹枝上的蜘蛛網掛在臉上黏糊糊的,我們只有不斷的用步槍上刺刀向前方挑一下在走。

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我們一連住在半山腰,為了解決取暖問題,冬天就要住在坑道里,坑道口警衛任務交給我們電話站,開始二個女兵站一班崗,後來人不夠用,改為一個人單獨站崗。有一次,我站夜裡12-1點的崗,外面很冷,海風颳的樹枝嗖嗖的響,我端著槍,背靠在坑道外的土牆上,瞪大眼睛注視著四周,揣著兜裡的馬蹄表噠噠的走著,在靜靜的夜空中,我覺得聲音很響,很響,時間很長,很長,一個小時一班崗,感到好漫長,心裡很緊張。

想起在要塞區電話站的女兵歲月——軍營的故事

連隊有個彈藥庫,白天女兵站崗,晚上是男兵站崗,冬天天黑的早,我和一個戰友(忘記名字)戴著大棉帽、穿著棉大衣,穿著大頭鞋全副武裝的上崗了。山上風特別大,除了黑漆漆的山林和呼嘯的上風,幾乎什麼也看不見,凍得我揹著槍圍著原地轉轉,天黑的讓讓人心裡忐忑不安,盼啊盼,就盼著接崗的男兵來換崗,換崗回來,覺得自己又完成一個執勤任務,心裡很愜意。

海島的冬天特別漫長,我們去修電話都是步行,要走很多路,有時候運氣好,遇上小車班的車還能捎上一段路,每次查修電話回來,女兵的手和臉都凍的像紅蘋果似的,但是大家都無怨言。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有一年,連隊參加挖電纜溝工程,勞動間隙指導員董連明給大家出了一道題,從1加到100,用最快的方式算出來,那時候大家都在學些“優選法”,不知道誰很快答出來是5050,答案是99x50+100=5050。大家有說有笑,幹勁十足,如同兄弟姐妹一樣。

秋天,連隊種的蘿蔔豐收了,大家到地裡收菜,長長的蘿蔔好長一截是露在地外面,大家叫他“絆倒驢”,可以當水果吃。

回想起連隊的那段生活,親切而感慨,軍營是我人生的起點,連隊是我難忘的歲月,軍隊這個大學校,讓我得到鍛鍊和改變,也給了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堅強和責任。不論我走在哪裡,連隊生活都是我最難忘的人生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