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下为正文

7月8号一大早,当和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脱贫攻坚帮扶小组再次踏上紫阳县焕古镇东河村的路,算起来这也是自己半年内第三次到这里参加帮扶活动了,四季更迭一路风景熟悉而又陌生。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东河村位于紫阳县焕古镇,进入村庄往山里走,空气越来越清新,不远处的山上翠竹静立,不时有鸟声啁啾,路旁溪水流淌,如果忽略贫困,这里真是一处风景如画的所在。

东河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留守人员只百余人。放眼穷阎漏屋,半木制半砖瓦结构的屋里几乎没有家电。居住者主要是老弱病残智残或者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致贫的农户。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东河村七、八组一直不通公路,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过着肩挑背扛的生活

除了山上几亩茶园,多数村民家中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当富裕地区的人们在为“三高”而健身节食时,这些困难户却还在为温饱犯愁。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每一堵残垣,每一处灰黯,都对应着肩头责任。这次入村帮扶是全台动员,30多名同事一起来到村里。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我们到村上时,提前一天赶到的几位同事已经忙开了。

不用谁组织,大家一起动手,为乡亲们准备防暑降温药品,为28个集中安置贫困户组装家具。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与今年2月第一次到村里一样,简短、暖心的启动仪式后,我们开始了“同奔小康 共圆梦想——帮扶东河村脱贫捐赠”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赵伟 致辞

此次,安康人民广播电台为迁入安居工程新家的28户贫困户送来了床、床垫、桌凳等家具,以及200套防暑降温药品,台里还专门挤出30万元经费用于村里7、8组3公里通组路建设,解决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有人说,干吗不整村搬迁,费这个事去修路?其实哪有那么简单,整村搬迁面临那么多户的安置地选择、农田再分配等问题,况且村里有不少村民并不愿搬离故土。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看着刚拼装好的新床,大爷忍住不坐上去,一个劲说:就是舒服!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瞧,现场的乡亲们多开心

“扶贫”正是为村庄与留下者提供一份襄助,撑扶村庄业已虚弱的筋骨,并以此召唤离去者——或许有一天,他们会背着行囊重返故土。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捐赠活动结束,贫困户白大哥拉着我参观他在安置社区的新家。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白大哥的新家

坐在崭新床上的白大哥笑得很开心,聊天中大哥不停的倒水,反到让我不好意思起来。看着白大哥和他的新居,我打心眼里替他开心。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党员童慧给自己结对帮扶的“东河奶奶”带来新衣服和生活用品,给老人家的孙子准备了图书,怕老人家晒着一直给老人家撑伞。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周瑞才是安广驻东河村的第一书记,我们叫他三哥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前几天暴雨时,周瑞才入户排查

时光荏苒,转眼驻村大半年,从最初的陌生到熟悉,去掉修辞与想象后,东河村对周瑞才来说已成“我的村庄”。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每一排房屋,每一寸草木,每一声乡音,都与他建立了联结。中午简单休整之后,他带着我们开始入户走访。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广播电台台长赵伟入户探访贫困户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思考,启发很多,感触颇深。

我结对帮扶的陈师傅,年轻时候在煤矿干活,落下一身疾病。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李阳在陈师傅兄弟家中

如今他与弟弟二人相依为命,共同打理着几亩茶园,加上低保金,他们的生活已经不是问题。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临走时,我们再三叮嘱陈师傅,有啥困难都可以打电话,把我们当成自己人,不要怕麻烦!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村里的鸡舍

乡村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更多耐心,许多问题不能“想当然”,也无法用某种约定的方法论去套,就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到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主持人徐奕和帮扶对象在茶园

大家在探访中讨论着搬迁安置、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各项政策,分析每个家庭致贫的原因。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走访中,可以感受到,大多数贫困户的淳朴与坚韧。但又对他们精神生活匮乏、信息闭塞而感到无奈。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党青杨边做调查边记录

好在安康人民广播电台投资20万为东河村安装的便民应急广播已经到位,闲暇之余村民们也有了精神娱乐——在物质帮扶以外,也要扶精神、扶文化,这才是完整的扶贫工作。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今年四月,安装中的便民广播

盛夏时节的东河村,草木葱茏,山花烂漫,庄稼地里果实累累。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走在崎岖山路上,置身于万物竞相生长的田野,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好像自己也在蜕变,也在生长。

而此刻,回荡在大山深处的安康广播格外动听……

“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当前,实现焕古镇东河村整村脱贫,就是我们肩上最沉甸甸的担子,就是群众满怀期待的目光。

记者手记:我们的村庄

安康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期,慢不得、等不起,更加需要我们用心、用情找到抓脱贫的好办法,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树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为脱贫攻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期热点

©安康综合广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