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设“武汉-宜昌”双子星城市群正当时!

前几天不经意间看到有关三峡省的话题,跟我早先预想的宜昌、荆门、荆州三地组建一个宜荆荆城市群有点不谋而合的意味,一时兴起就多搜索了下,发现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且经久不衰,无论各大论坛还是地方小报都有涉及。

另外再看看宜昌当地的表现,其中以三峡命名的单位,比如三峡大学、三峡网、三峡广电等等政府事业单位就多达数十家,企业单位比如三峡机场、三峡旅游等等那就更多了,可见这里对三峡省的期待有多深,群众民意基础有多广。

不过话又说回来,曾经的三峡省已经成为过去式,三峡工程早已完工,大部分规划范围也被重庆直辖市所代替,未来宜昌的发展不可能长期沉浸在三峡省的旧梦里,必须开拓出新的发展思维空间,为这份执念与期盼找个出口。

湖北建设“武汉-宜昌”双子星城市群正当时!

汉宜双子星城市群

那么这个出口在哪里呢?接下来一一分析。

虽然现在的宜昌被省里定位为‘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之一,市委领导高配省委常委,猛地一看疑是非常‘重视’,仔细一看实则还不够那么“强烈”,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一主两副”武汉还是主角,两副还是配角,他们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只不过相对省内其他兄弟市县又重视一些,武汉还是独占大头,目前又在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省里的资源肯定少不了,那么两副的资源相对就少了。

第二、再对比一下两副宜昌与襄阳的优劣。

从产业经济上看:宜昌已形成食品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5个千亿产业,而襄阳只有食品医药、汽车与零部件、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产业,差别明显。

从城市规模上看:目前宜昌中心城区人口约170万,2020年目标200万人口,2030年远景规划300万,而襄阳中心城区人口162万,2020年规划控制在170万以内,差别明显。

从交通发展上看:宜昌地处长江主航道,是鄂西物流中心,宜昌三峡机场拥有宜昌、荆门、荆州三地城市航站楼,辐射服务更多的人口,沪汉蓉、郑渝、呼南等高铁交汇于此,襄阳地处汉江航道无法与长江航道相提并论,襄阳机场主要服务本地人口,高铁有西武、郑渝、呼南等与宜昌相差不大。

从区位辐射上看:襄阳地处郑州--武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夹缝中(间距450公里),空间范围受压,而宜昌地处重庆--武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间(间距760公里),空间范围明显扩大,两城相比一个受限,一个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差别明显。

既然是区域中心城市,必然要有辐射带动范围,宜昌可辐射鄂西荆门荆州恩施等地近2000万人口,而襄阳主要以辐射本地为主约600来万人口,十堰不好说,河南南阳更不会受襄阳辐射,所以,综合上面几点不难发现宜昌的持续发展力远在襄阳之上,尽管目前两市GDP相差不大。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湖北的‘一主两副’战略多多少少有些待完善的地方,一主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以有,两副的宜昌完全可以建设省级副省级区域中心城市,一个国中一个省级两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并行,而襄阳则不好等同,当然你也可以这样去要求襄阳、期望襄阳,至于结果怎么样先不说,但是现在宜昌有这个条件,为什么没有得到足够强烈地重视呢?

湖北建设“武汉-宜昌”双子星城市群正当时!

展望未来,“一主两副”有没有可能演变成“两主一副”,在湖北形成武汉--宜昌双子星城市,静待时间去验证,这也算是对拥有三峡省情节的民意找个适当的宣泄出口。

这里可以还不夸张的说,汉宜双中心城市群的发展将极大隆起湖北、隆起长江中游,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一道助力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放眼望去,既有光辉灿烂的前景,又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湖北建设‘武汉--宜昌’双子星城市群是不是正当时 ! ?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