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i-Fi分享软件:稍不留神被套路

无论用户在安卓商店还是在IOS商店,搜索关键词“WiFi”,都会出现很多类似的产品:WiFi伴侣、WiFi钥匙、WiFi管家……产品提供商既有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有专门的软件公司。WiFi分享软件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通过用户对已知密码WiFi的分享,让其他用户也可以免费蹭网,WiFi分享软件再根据用户使用偏好、位置等信息,或推送广告,或为商户导流。

但记者调查发现,用户对已知密码WiFi的共享行为并不完全是主动的。

某安全研究中心技术人员黄立章对Android平台上六款WiFi共享类软件检测后发现:有三款软件在用户首次连接WiFi时,密码分享选项被默认勾选;有五款软件在断开共享WiFi后,密码仍留存在本地,其中两款软件可供直接查看WiFi密码,同时有两款软件具备弱密码猜解功能。“这就意味着,用户在无意中使用这些软件登录无线网,这一网络就被默认分享了,若网络中存在未保护的文件服务器或其他敏感资源,后果难以想象。”他说。

用Wi-Fi分享软件:稍不留神被套路

事实上,消费者很难分辨哪一种软件是山寨的。业内人士表示,几乎所有知名软件都被山寨或者二次打包,游戏类、工具类最为严重,山寨软件就像“牛皮癣”,很难彻底清除,打掉一个假的,改个皮肤又上架了,可谓防不胜防。

山寨软件通过模仿、抄袭知名软件诱导用户安装后,进行各种违规操作,比如弹出广告、下载插件、安装其他软件、未经用户同意订购消费服务,消耗用户的资费和流量,甚至窃取短信、通话记录等用户隐私数据。

五花八门的WiFi分享软件明文显示密码也好,自动勾选WiFi分享也好,都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当前我国软件市场上各类软件对于用户个人隐私的收集和保护尚存在不规范行为,还包括默认勾选同意软件厂商制定的隐私条例、对隐私信息的收集未有明确告知、收集与当前软件不相关的用户信息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等专家认为,对于用户而言,“隐私协议”和“用户协议”是判断这一产品是否正规的先决条件。互联网普及多年,用户也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避免被山寨软件所“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