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成摄政王,52岁登基,见到权臣就掉泪,临死还道出了刘备遗言

西晋灭亡后,中原士族南逃到江南地区,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的拥立下登基建立东晋。司马睿本来在皇族中就声望不够,登基后处处受到掣肘,这就奠定了东晋历代帝王难以掌握实权的基调,司马睿也因此忧愤而终。

25岁成摄政王,52岁登基,见到权臣就掉泪,临死还道出了刘备遗言

司马睿有一个小儿子司马昱,自幼聪慧,深受宠爱。有人断言东晋中兴就在此子身上,司马睿自然是高兴非常,对司马昱更加喜爱,2岁的时候,他就封儿子为琅琊王。

成年之后,司马昱并没有如他父亲所期望的那样胸怀大志,以匡扶天下为己任,而是表现得清心寡欲,崇尚玄学。不过他的仕途倒是顺利异常,先后出任散骑常侍,右军将军,20岁升任抚军将军。而在短短的十几年中,东晋帝国朝政动荡,先后经历了四位帝王。

25岁成摄政王,52岁登基,见到权臣就掉泪,临死还道出了刘备遗言

司马昱看着皇位在兄弟侄儿之间更替,他却胸无大志。司马昱志大才疏,为官期间倒是以仁德著称,加上他是司马睿的小儿子,在朝中积累了不小的声望,所以在他25岁时,群臣一致建议由司马昱做摄政王,辅佐年幼的晋穆帝。

只是司马昱接手的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此时的东晋王朝,权臣桓温掌握重兵。司马昱一摄政就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也就是抗衡桓温,保住东晋的江山。他想到的办法是用声望极高的扬州刺史殷浩来对抗恒温,由此两人之间爆发了多年的冲突,最终以殷浩的失败告终。

25岁成摄政王,52岁登基,见到权臣就掉泪,临死还道出了刘备遗言

至此,东晋的朝政尽落于桓温手中。司马昱只是名义上的摄政王,朝中内外大小事情都得与桓温商议,实际上只是一个权力大一点的傀儡,这从桓温能够肆意废掉登基的司马奕就能看出来,可怜司马家族,强势的时候曾经把曹家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时候三十年河东,遭了报应。

司马奕被废后,经历了七位皇帝的司马昱,终于在52岁时坐上了龙椅。可他根本高兴不起来,在桓温的阴影之下,司马昱担心他也会像司马奕一样被废掉。担惊受怕之下,每次见到桓温,他居然都忍不住掉眼泪,搞得桓温莫名其妙。在位仅仅八个月,司马昱就忧郁成疾。

25岁成摄政王,52岁登基,见到权臣就掉泪,临死还道出了刘备遗言

临终之际,司马昱留下遗诏:“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当年刘备托孤时也说过同样的话,不过刘备表现的是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司马昱的话语中流露的却是深深的无奈。唯一让司马昱欣慰的是,他死后,在王谢为首的大族对抗下,桓温终究没能称帝,东晋帝国继续苟延残喘着,又坚持了近五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