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路上,莫让父亲的“缺席”成遗憾

对于父亲,最早有形象的触动也许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当年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听着老师讲解,眼睛都是湿润的,说不出是感动还是其他,就是有股发至内心深处的触动。

孩子成长路上,莫让父亲的“缺席”成遗憾

从小跟父亲接触比较少,直到初中父亲都一直在外面工作,而我跟着妈妈在老家生活,一年也见不了几次父亲。

那时候最开心的日子就是父亲放假回家,除了父亲带回来很多好吃的,主要是能见到父亲,总有一种莫名的开心和安全感。

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如何表达对父亲的感情,也许也因为少见有层“陌生”的窗纸吧,每次父亲回来都很少交流,更多的时候是远远看着,熟悉又陌生,渴望而又害怕。

初中后到外面上学,跟父亲的接触更少了。除了年节,几乎都碰不上面。直到现在,跟父亲的交流都比较少,虽然相互关心,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母亲传话。对于父亲,一直是心里深处一道难以磨灭的遗憾。

孩子成长路上,莫让父亲的“缺席”成遗憾

在离开家上学直到工作的头几年,因自己性格问题吃过很多亏,慢慢才发现这些性格很大一部分都是幼儿到童年期间父亲长期“缺席”形成的。

有幸的是后来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在他的鼓励下学习了很多心理学书籍,慢慢改掉以前的很多“毛病”(不避讳地说是弥补了之前性格上的缺失),才有了今天性格健全的我。其实,我心里明白,除了这些书籍的作用,更多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幼时父爱缺失的遗憾转移到了老公身上,在老公身上找回了那份渴望却总是很遥远的“心灵寄托”。

更幸运的是在我们有了孩子之后,老公在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都非常“舍得”花心思,即使再忙,也从来不会错过对他宝贝女儿的陪伴。在我们家孩子基本上就是“撒娇找妈妈,玩乐找爸爸”的状态。

孩子成长路上,莫让父亲的“缺席”成遗憾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少了父亲的陪伴和父爱造成的负面影响远不止我们能想到的那样,莫让父亲的“缺席”成了孩子一生的遗憾。

如果说母爱是细腻的、温柔的,那么父爱就是粗旷的、豪迈的。无论是父爱还是母爱,对孩子而言都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美国有研究表明: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更活泼,在学校能取得更好成绩,到社会上也更容易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也说过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孩子成长路上,莫让父亲的“缺席”成遗憾

父亲的陪伴更有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养成坚毅、果断、独立、勇敢、进取的性格,并且富有冒险精神和创造性以及责任心。

如今,我们大多数家庭陪伴孩子的基本是母亲,有的甚至只有爷爷奶奶,父亲作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天早出晚归,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根本没时间或者没心思在孩子身上,更不要说陪伴了。

“我这么辛苦工作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成了逃避对孩子教育和陪伴顺理成章的借口。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不认为这可以成为逃避父亲该有“责任”的借口。

父亲的陪伴如果在“量”上有困难,完全可以在“质”上下功夫。

下班回家,抽20-30分钟陪孩子玩个游戏、讲个故事、一起阅读,甚至花10分钟听听孩子讲讲今天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讲到开心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大笑,讲到不开心的事情给孩子一个拥抱,说几句鼓励的话语等等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伟岸的父爱。

周末陪孩子来一场简单的运动,爬爬山、散散步,一起看一场球赛或者电影,偶尔跟孩子偷偷吃一次平时妈妈禁止的食物。。。这些并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

只有父爱和母爱并行,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孩子成长路上,父亲必须抽空参与孩子的教育和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切莫让父亲的“缺席”成为遗憾。

孩子成长路上,莫让父亲的“缺席”成遗憾

借父亲节来临之际,祝全天下父亲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并以此文献给已经和即将成为父亲的年轻爸爸们,在忙再累,请不要忽略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父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盏明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