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隨筆丨亂彈琴、音樂細胞和老天爺賞飯

骏随笔丨乱弹琴、音乐细胞和老天爷赏饭

“亂彈琴”這個詞說的人越來越少了,似乎人們都越來越“放飛自我”,一切情緒都可以用“飈粗話、罵髒話”來表達。

在音樂上,“亂彈琴”似乎有兩種表現形式,一個是好奇的,明明不擅音樂,看見鋼琴、吉他等樂器,就忍不住伸手按幾下、撥幾下,好在這樣的樂器音質悅耳,雖然亂彈亂撥的一塌糊塗,聽者倒也能夠忍受。至於琴的主人是不是“膈應”,那是另一個話題了。

骏随笔丨乱弹琴、音乐细胞和老天爷赏饭

還有一種“亂彈琴”,其實是“外行人”眼裡的亂,演奏者興之所至,信手拈來,但琴下流淌的是情緒、感悟和表達。這是一種“即興演奏”,其實似亂非亂,不是亂彈能彈奏美妙音樂,“好聽”,是從小練學音樂基礎和知識“換來的”。

人們對兩種“亂彈”的分類有時候簡單粗暴,有沒有音樂細胞,就成了“分水嶺”。

但“音樂細胞”不是什麼“獨家秘門的祖傳絕技”,我們可以半開玩笑地說自己的長相是“設計圖紙”不好,但不能說自己的“音樂細胞”就天生對趕上“自然災害”。確實有“老天爺賞飯”的天賦異稟,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音樂細胞有還是沒有?答案是:這個可以有。

骏随笔丨乱弹琴、音乐细胞和老天爷赏饭

“日本幼兒教育專家指出,人的腦細胞網絡是由出生後受到刺激,逐步發展與完善的,人生下來就具有各種細胞,其功能起初是潛在的。如果不適當地給予刺激,它們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發揮作用之前就告終結。興趣就是對這種潛在的種種細胞有效的刺激。如果這種刺激持續而強烈,興趣就會使細胞增殖。兒童時期,大腦細胞需要多種刺激,從而為具備多種功能作準備。”

這段話聽起來有點繞,但說白了就是,音樂細胞的本錢是給你了,怎麼經營發展,是破產還是上市,關鍵在後天。

骏随笔丨乱弹琴、音乐细胞和老天爷赏饭

那到底該怎麼經營呢?家長和家庭是關鍵中的關鍵。

家長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聽到一段樂曲,會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這是因為,音樂本身就是表情達意的藝術,而孩子的情感都是外露的,他的肢體動作,是因為他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應該說,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熱愛和嚮往,每個孩子都有渴望接受音樂的“先天基因”。於是,這“音樂細胞”的胚胎或萌芽,命運掌握在家長手裡。

骏随笔丨乱弹琴、音乐细胞和老天爷赏饭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聽。

音樂是聽的藝術,所以和聲音密不可分。大自然裡的鳥叫、蛙鳴、豐盛、雨聲,城市裡的汽笛、馬達、工地、鬧市,都是隨時隨地的好素材,可以引導孩子發現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玩“敲敲聽聽”的遊戲,例如在廚房裡用筷子先敲敲鋁鍋,再敲敲玻璃杯,比比誰的音高、誰的音低。讓孩子閉上眼睛,讓他們“猜聲音”,這樣就能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的聽覺,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使孩子從小聽覺靈敏。

另外,還要教孩子學會記。

孩子很容易對某種“新聲音”產生興趣,這是要幫助孩子“記住”這些聲音,將孩子的無意識轉換成有意識,這樣孩子對各種聲響會更加全神貫注、集中精力、有目的地去聽。例如:讓孩子辨別家人的說話聲、 走路聲、敲門聲等。聽到家 人的腳步聲,就請孩子猜猜是誰回家了?假如對孩子在聽聲音和記聲音方面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你會發現孩子對各種聲音的敏銳感覺和細微辨別能力,遠遠超出你的想象,而這其實就是走進音樂的基礎。

骏随笔丨乱弹琴、音乐细胞和老天爷赏饭

還有,要和孩子在遊戲中感知音樂。

比如和孩子拍拍手,就是對孩子進行初步的節奏訓練。其實孩子自身許多本能的動作也是極富節奏感的,從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從哭哭鬧鬧到說說笑笑,其中包含了許多快慢、強弱、有規律的節奏交替。拍手是孩子們經常重複的動作,也是孩子表示內心喜悅的動作,我們可能對兒時玩過的“你拍一我拍一”的遊戲記憶猶新,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奏訓練。還有那首歌——“假如感到快樂你就拍拍手”,都可以在拍手拍腿、跺腳等活動中,培養孩子對節奏的敏感。

骏随笔丨乱弹琴、音乐细胞和老天爷赏饭

最後,還要多鼓勵孩子模仿。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就唱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音符。孩子們更希望通過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自 己的願望和理想。模仿是孩子的最大特點,我們應當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給孩子準備各種歌曲、樂曲、世界 名曲供他們欣賞或學唱。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誇獎,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舞臺,讓孩子盡情地表現自己,抒發內心的情感。當親朋好友來家做客時,給孩子一次表演機會,讓孩子在掌聲中享受音樂給自己、給大家帶來的歡樂。

我常說:音樂改變孩子未來。音樂能給孩子的思維、觀察、記憶、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最大化的提升,所以,音樂細胞的“培植”辦法過很多很多,家長的“輕易之舉”,也許留給孩子的就不只是“不再五音不全”,而是受益良多的最寶貴的財富,讓他享用一生、快樂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