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麼神奇,又學到了!

哇!這麼神奇,又學到了!

哇!這麼神奇,又學到了!

如果只說一句“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有點空泛,對具體事件指向不明確。

剛開始瘋狂看育兒書時,我也有迷惑。後來養成外出隨時隨地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後,發現那些用心的媽媽,總在一舉手一投足、一餐一飯之間,不著痕跡地對孩子進行著教育。

比如帶喆去警察博物館參觀,打車回來時去家附近的餐廳吃飯,很幸運坐在一對母子倆旁邊,親眼目睹了一個小時的吃飯過程,那位媽媽是怎麼引導孩子的。

哇!這麼神奇,又學到了!

讓孩子點菜

培養孩子照顧他人感受

我們差不多同時坐下來,為了趕時間,我三下五除二把兩人份的東西點好了,這中間孩子看著我準備好的繪本。

而旁邊這對母子,媽媽拿到菜單的第一句話是:“××,咱們倆一人點一個菜,一人點一份喝的好不好?”

孩子點點頭,很可愛地來了一句:“媽媽先來,女生優先。

點菜過程中,孩子對個別菜式感興趣,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也很有耐心地解釋。翻到一頁,她有點兒興奮地說:“哇,××,這是你最愛吃的蒜蓉西蘭花,媽媽今天不怎麼餓,我點菜的指標就點你愛吃的吧。”

孩子立馬說“謝謝媽媽”。

輪到他點菜時,他作為回饋,也點了媽媽愛吃的荷塘小炒。

哇!這麼神奇,又學到了!

等上菜的時間,母子倆聊天,媽媽問孩子知道不知道爸爸最愛吃的東西是什麼,孩子回答得很快,說是“紅燒肉”。

媽媽再問孩子奶奶愛吃的是什麼,孩子答不上來,媽媽就提示他想一想以前聚餐,奶奶吃得最多的菜是什麼。在媽媽的提醒下,孩子想到了“烤鴨”,並表示如果再和奶奶吃飯,一定給奶奶點這個菜。

吃飯前,讓孩子點菜,不僅讓孩子安靜下來,還能讓孩子有參與感,從小就學會“

飯桌上的哲學”;

而讓孩子從細節觀察身邊人的喜好,則讓孩子成為暖男,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考慮別人的需求。

數學啟蒙

當孩子說要點北冰洋時,媽媽問:“你是特別想喝嗎?”

孩子想了想說:“也不是特別想。”

然後,媽媽開始引導孩子注意汽水的價格(6塊),又問孩子知道不知道去小超市買的話只要3塊錢一瓶,然後問孩子6塊錢能買幾瓶?

孩子想了想說:“兩瓶。”

媽媽笑笑:“玻璃瓶一個還能退5毛,兩個可以退多少錢呢?”

這次孩子回答得很快:“1塊。”

媽媽接著引導:“那你現在想想,咱們如果在這裡花6塊錢,只能買一瓶,回家能買幾瓶?還能找回來多少錢?”

兩步連續計算,對於5歲左右的孩子稍有難度,孩子只回答出了2瓶。媽媽又耐心解釋了剩下的那一塊。

最終,媽媽給孩子點了14塊錢一杯的紅豆薏米水,因為“在家裡不常做,咱們外出儘量找新鮮的東西點”。

簡單的一瓶飲料,這位媽媽不著痕跡地給孩子啟蒙了數學概念,還進行了理財、節儉、自控意識以及好奇心的引導。

社交及防丟失引導

吃飯時,媽媽間或說著“吃飯需要從靠近自己這邊夾菜”;吃完飯,有粥需要打包,媽媽便讓孩子去處理。

看到旁邊的叔叔大聲叫“服務員”,孩子也走到過道,對著一位服務員喊了聲:“服務員,打包。”

媽媽趕緊糾正:“你可以走到他身邊,小聲叫服務員阿姨。”

孩子很配合,一看就是平時養成了習慣,當被稱呼為“服務員阿姨”“服務叔叔”,務員心裡也會體會到來自童真的尊重吧?

拿到餐盒,媽媽和孩子一起打包,孩子不小心把菜撒了出來,媽媽也沒有責怪,只是遞過去一張餐貼紙,讓孩子把桌面和餐盒外面處理乾淨。

倆人起身,很自然地把椅子推進桌子下面。就在我以為他們要離開時,媽媽又做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她蹲下來跟孩子說:“呀,咱們是不是要檢查一下桌面、椅子以及地面上有沒有落東西呀?”

小男生馬上仔細檢查了一圈,並且在桌子上發現了媽媽“丟失”的手包。

他倆的舉動也給喆上了一堂生動的防遺失課,那天我們倆吃完,他就學著那位小哥哥,認真檢查了我們的桌椅。

看多了不同的育兒觀點,會更加焦慮,甚至有點無所適從。

剛生完孩子的時候,我也曾經有過這種感覺,甚至隨著看的書越來越多,會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需要修正的地方也漸漸增加。

打個比方,剛開始我瞭解的育兒知識只有乒乓球那麼大,能碰觸到的未知領域也有限;而當我瞭解的知識有籃球那麼大,就會接觸到更大面積的未知領域。

從那時起,我明白了適度焦慮不是壞事,把它看成提升自我的機會,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主動地去學習。要不怎麼說孩子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呢?

育兒的學習是持久戰,今天適合的東西,也許明天就不適用了。我們要做的是從不同的渠道汲取知識,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段,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方法,和孩子共同成長。

哇!這麼神奇,又學到了!

作者|閆涵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