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爲藥神,感動十萬觀衆落淚

《我不是藥神》提前一天上映,截至今天(7月5日)中午,票房已經突破兩億,十萬人次觀影,豆瓣評分高達9.0,創造國語電影十年最佳口碑。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這篇國產電影充斥著黑色幽默,裡面每一位小人物的對白都使人潸然淚下,陷入深沉的思索之中。

當徐崢聲嘶力竭的質問作為警察的週一圍:“他才20歲,他想活命他有什麼罪。”使人如同鵜鶘款頂一般,情緒久久不能恢復平靜。

當徐崢飾演的程勇被帶著白色口罩的慢粒白血病人夾道相送的時候,淚水不住的流了下來。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很難想象文牧野這樣一個新晉的年輕導演竟然有這樣的能力,可是拍攝出一部如此精彩的電影來。《我不是藥神》劇情緊湊,循序漸進,抽絲剝繭一般將一個具有深刻內涵的故事講述出來。

《我不是藥神》的劇情,因為窮開始,在我國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生病,但是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天價一般的藥。

就如同電影中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他患有慢粒白血病,這種病只要每天吃瑞士格列寧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惡化,而瑞士格列寧這種藥售價高達四萬人民幣一瓶,一月一瓶的瑞士格列寧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在呂受益身上,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每個月四萬的支出足以將這個家庭壓垮。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而程勇就是利用瑞士格列寧的天價,獲得了賺錢的機會。

瑞士格列寧在泰國的價格要比國內便宜幾十倍,於是程勇在金錢的誘惑下走私藥品。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但是在走私的過程中,程勇的心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發現這些慢粒白血病病人的無助。

就如同電影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可偏偏是窮病卻得要人命的“富貴病”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電影前期的程勇是錢如命,可以為了錢出賣自己的道德,甚至可以說出“命就是錢”這樣喪盡天良的話。

可是後期的程勇卻視金錢如糞土,可以為了病人讓自己傾家蕩產,可以觸犯法律為了自己心中的道德。

這是程勇由人到神的轉變,前期的程勇無疑是一個小人物,可是後期的程勇確是神,是病人的希望。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最大成功之處就是在於人性的思考,將現實和人性完美的融合。影片中的每一個配角在人性的兩難之中抉擇。

劉思慧(譚卓 飾)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他在殘酷的現實中必須低頭,為了就自己的女人他就的出賣自己的人性,犧牲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孩子換來活下去的機會。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而呂受益作為劇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角色,他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可以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簡單的要求卻很難實現,他甚至想要選擇自殺來減輕家庭的負擔。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而且影片之中有著強烈的矛盾衝突,這種激烈的矛盾刻畫將人物的人性和神性完美的展現了出來。就程勇來說他想要救人,就必須走私,而走私是違反的,程勇在二者的抉擇之中選擇了道德,將人昇華為神。

而週一圍飾演的警察,他的指責就是打擊違法犯罪,他想要捍衛自己的法律,就必須逮捕程勇,而逮捕程勇就會是許多人失去生的希望,這是一個警察人性的抉擇。

我不是藥神,徐崢演繹小人物蛻變為藥神,感動十萬觀眾落淚

《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是近年來國產電影難得一見的佳作,你還在等什麼,還不行動起來去影院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