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民間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及過夏天的那些故事

文|姜雲霞

-

淮南民間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及過夏天的那些故事

民間習俗:農曆六月六,曬紅綠。記得小時候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把箱子裡,櫃子裡的棉被,棉襖,棉褲等等喝茶衣服都拿出來掛在晾衣繩上或放在門口的乘涼的竹床或石頭臺上進行晾曬,那時候最好的衣服是用呢子做的呢子褂子,呢子大衣,還有就是綢緞襖子,像這樣的綢緞襖子多數是新嫁娘才有,再者就是老太太們才會擁有了,因為那年代工資都不高,也沒人去攀比誰有呢子大衣和綢緞襖子,但是娶媳婦是必買的,還有老人過壽誕之日也是必買的,但是老人們都節省慣了,根本捨不得穿,除非兒女們把布料按照老人的身材做好,對他們說:成絲如翠草,再貴再好的綢緞放久了,都會像小草一樣卑微,他們才會去穿。

淮南民間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及過夏天的那些故事

那時侯天很熱,入伏天都會用木盆曬水洗澡,據說用伏天曬的水洗澡不會生痱子,雖有這種說法,但是那時候生痱子的特別多,那紅紅的痱子又癢又疼,家裡大人們會買來紅燈牌痱子粉,等晚飯罷洗澡後這些"疙瘩人"都會塗上清涼的痱子粉,有些人會調侃他們像從麵缸裡鑽出來一樣,從麵缸鑽出來這句話是那個時代的常用語,如果形容誰臉皮厚,都會說:臉皮厚得像壽縣城牆加拐彎,每個年代都有段子手,只不過那時沒有網絡,不像如今全天下都有段子手,他們把普通的話語加以潤澤,撮其要,刪其繁,再加上時代的流行語比方出來,讓人覺得又好記,又形象,又認為換上任何詞語都無法代替,讓人們笑過之後回味無窮!都認為這調侃的當真是又新鮮又富有哲理!

淮南民間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及過夏天的那些故事

那時還沒時興在家門口蓋房子,房道與房道之間沒有任何遮擋,到也沒覺得特別熱,每天太陽落山了,大些的男孩子們會抱著草蓆和小夥伴們乘涼去了,女孩子都會坐在門前窗戶根下搖著芭蕉扇,聽著大人們講著故事,在蟬鳴和蟋蟀的和絃聲裡漸漸入睡,母親和父親會繼續為我們搖著芭蕉扇驅趕著蚊子,夜半屋裡不再熱得像蒸籠似的,父親和母親會把熟睡的我們像抱珍寶一樣小心翼翼地把我們放在床上……

記得那時大概是1976年,家家戶戶都響應防震抗災的口號,都在自家門前蓋起了地震庵(棚),都蒸好些饃放在裡面以備不時之需,有一點風吹草動都躲進地震棚,當時年僅7-8歲的我並不知道地震為何物,看著大人們嚴肅的臉色,我也不由自主地害怕起來,最後到底有沒有震感,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淮南民間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及過夏天的那些故事

本地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蓋房子,因為那時沒有計劃生育,每家都七八個孩子,隨著人口增加,住房緊張,家家戶戶都開始蓋房子,從最早的地震棚翻蓋成瓦房,再到都蓋大平房,再從平房加蓋兩層樓房,總之都是量力而為,唯恐跟不上時興!我們家也蓋了一大間平房,傍晚會拎木桶爬上鐵梯子上去灑水,大人們說是太陽太毒平房頂曬透了,會炕人,所以會去灑水降溫,晚上時節我們全家人會在星星注視下在平房頂上入眠,我是么妹,姐姐怕我夜裡小解會犯糊塗會誤以為是平地然後摔下地,姐姐臨睡前把我的手腕拴上紅頭繩,另一端系在她手上,這些動作我事先並不知道,以至於夜裡小解時,我發現自己被姐姐如此綁架,我小心地解開紅頭繩,姐姐並不知曉,待她偶然醒來,發現垂下的紅頭繩,姐姐忙大聲呼喚我,急切的聲音把所有人都驚醒了,她找到我時我一臉茫然,聽著她的訓話我低著頭內心卻不以為然。

淮南民間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及過夏天的那些故事

多少年過去了,我時常會想起有關夏天的故事,當年的少不更事與不以為然也漸漸遠去,時光的遠去總讓我們想起那些感動的細節,任時光的浪潮反覆沖刷,最終留下的都是我永遠懷念的寶藏,似陳酒愈久彌香!

時光催人老,不知不覺我也是奔五的年齡了,總會不經意地從一箇舊物品,一件舊傢俱那裡想到與之相對應的故事,我常常還會夢見自己孩童時,在門前的葡萄架下仰著頭尋找著成熟的那粒葡萄,欠著穿著塑料涼鞋的小腳丫,這情景都被時光剪輯了,透過時光的縫隙彷彿還能看到穿著花棉綢的鄰家小妹……

淮南民間習俗“六月六曬紅綠”及過夏天的那些故事

-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交流!

(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