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單親家庭長大的輟學女孩,被驚嘆既有蕭紅才氣、又有三毛文風

這個單親家庭長大的輟學女孩,被驚歎既有蕭紅才氣、又有三毛文風

01

天才

李娟,在中國有超過二十四萬同名同姓的人。聽起來沒啥驚奇,但因書寫新疆阿勒泰而讓文壇震驚的李娟,全中國只有一個,當然全世界也是如此。

這個出生於1979年,成長於兩代單親家庭包括現在自己也依然單身的女孩,中學都沒讀完,20歲左右開始公開發表作品,只要看過她的作品的人,立刻就會路轉粉,可謂圈粉無數。

知名粉絲包括王菲、陳坤、白巖松、柴靜、朱天文、梁文道、王安憶……

嗯,下一個就會是你。

有人說,她是這個時代真正稀缺的“獨立作家”,這個世紀不會再有第二個人。是不是感覺有一點誇張?

她不僅把紀實散文寫到《南方週末》、《文匯報》等中國頂級刊物,獲得過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等大獎,作品還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她的作品數次登上了暢銷書榜,這樣的人該有怎樣的文學天賦?

但其實,她就是用自己最質樸無華的方式,記錄著自己眼中的世界。

因為常年生活在新疆的阿勒泰,也從不熱衷宣傳,她的作品直到今天,依然是小眾稀缺品,除了隔幾年出本新書外,她與外界的交流甚少,被人稱為神秘作家。

她用一種全方位捕捉生活的“閱讀方式”,把自己在新疆阿勒泰的各種生活瑣事,用文字畫成了神奇的動態畫面。把最苦難的生活,寫成了大海中歡樂的小浪花,而自己,最終也成為生活的強者,活出生命的奇蹟。

我特意留心了一下她作品中透露出,從小到大的生存環境和成長路徑,看看日後成為天才作家的她,是怎麼一點點長大的。

就像我一位在新疆長大的好友評價:“李娟把我們想表達的新疆,都寫盡了。瞭解她的經歷,讓我反思,真正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應該如這般自由生長嗎?我們現在,對孩子刻意的教育與培養,是不是隻是加工機器?”

02

摯愛

李娟出生於新疆,跟著在四川生活的外婆長大,成長時期往返於四川和新疆兩地。高中沒有畢業就選擇退學,返回新疆。

她的作品,大多時候記錄了和母親在阿勒泰的生活點滴,從一個小裁縫做起到家裡開雜貨鋪,正因為這種特別封閉環境中,卻又始終保持人與人的鏈接的一種開放。

這種獨特的經歷,讓她的目光不僅僅是對自己兒女情長的訴說,還有放眼觀察周圍,對身邊各種卑微個體與自然抗爭的關注,這讓她的作品真正的有了被時代記錄的意義。

李娟的作品中,描寫母親和外婆的生活瑣事尤為好看。尤其是寫外婆信佛的“雙重標準”,真的不要太有趣。

只要看到李娟買魚回來,那時已經90多歲的外婆就會不打招呼的去鄰居家“偷點芹菜”回來。可由於外婆喜歡吃魚,做魚的頻率就會很高,沒多久,鄰居種的芹菜很快就少了大一片。每次這個時候,外婆就會對著菩薩祈禱,請菩薩不要怪自己偷拿芹菜的事。

家裡要是找不到東西,外婆一著急就會“口出狂言”,埋怨天天供著菩薩,都不保佑自己。找到東西后,又嬉皮笑臉地對著菩薩鞠躬道歉,說自己冤枉了菩薩……

在心愛的外婆離世的時候,淚流滿面的李娟,在心裡給外婆寫下了這樣的悼辭:

“外婆曾是一個流浪兒,是僕傭的養女,嗜賭者的妻子,十個孩子的母親。大半生寡居,先後經歷了八個孩子的離世,一生沒有戶籍,輾轉於新疆四川兩地。拾垃圾為生,並獨自撫養外孫女。養母過世後,她於85歲高齡獨自回到鄉間工作生活,88歲跟隨最小的女兒再次回到新疆。從此再也沒能回到故鄉。”

李娟的媽媽,則是外婆最小的女兒。

李娟的外婆、媽媽都是多年獨居的女性,李娟的原生家庭環境中,父親的角色是完全缺失的。

直到她十幾歲的時候,終日為了生計奔波的母親,開始小有積蓄,也終於認真地談了一場戀愛,還和這位叔叔領了結婚證。可這個中年後重組的家庭,真的是命運多舛。沒多久,叔叔就突發腦溢血後中風偏癱,母親長期照料病人,直到今天。

在阿勒泰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就連最想安放的感情,都一直充滿著變化與意外,生活可以說是無比艱難了。

但這一切卻在李娟筆下雲淡風輕,充滿著各種生活的智慧,非常不易。

03

善良

在四川的時候,她曾在一個叫樂至縣的地方讀過小學,家中只有107歲的太外婆(外婆的養母)和當時已經80多歲的外婆,三個人生活在天井下的家,不到八個平方。

外婆靠撿破爛為生,就這八個平方里,還要塞滿各種各樣的“垃圾”。就連李娟和外婆每天睡的床,都需要晚上打開早上收起,這樣的生活真的可以說是很困頓了。

儘管這位太外婆的兩個兒子死在了朝鮮戰場上,還屬於烈士家屬,但生活,似乎並沒有給小時候的李娟太多眷顧。

外婆沒有戶口,李娟的媽媽沒有,李娟當然也沒有,這一點導致從小讀書的時候就困難重重。外婆總是求爺爺告奶奶的,給學校一直說好話,也改變不了李娟經常要轉學的命運。

也正因為家裡只有年邁的老人,李娟小的時候,沉默寡言又衣著邋遢,沒有父母在身邊,也沒有兄弟姊妹,又缺乏朋友。

小時候的李娟,沒少莫名其妙的被“厲害的男同學”欺負。放學路上經常會遭到伏擊,那不是一種因為男生喜歡女生而有的欺負,而是一種近乎於成年人的暴力,一腳又一腳地踹胸口、抽耳光……充斥著滿滿的惡意。

長大後的李娟回想起這段經歷,終於想明白自己,小時候為什麼總被欺負。對於施暴者來講,忍氣吞聲的李娟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選擇,至少打後沒人會來找他們的麻煩,那時李娟唯一的監護人是外婆。一個80多歲的老太婆,誰會怕呢?

不過現在想來,也正是因為自己受的委屈,讓這些孩子有了出氣的地方,否則那些想施暴的孩子心裡憋著氣長大,不定會有什麼心理問題,會禍害更多的人。

於是李娟寫到:“好吧……我這個人肉沙包真偉大。”

04

閱讀

儘管是如此貧窮和惡劣的生存環境,李娟對閱讀的喜愛卻是從未改變的。

記得小學期間,她也曾回到母親身邊在新疆讀過書,因為不滿老師對李娟的懲罰,母親決定讓李娟不去學校。每天晚上自己給李娟教課程讀故事,人生中最早接觸的幾本童話,也是在那個時候在她心裡生根發芽。

以至於她的作品即使描寫著再艱難的時光,也都有著童話的氣息,能夠抽絲剝繭般逃離生活沉重的外殼。寫出這樣文字的人,內心是多麼的純淨。

也正因為生命裡最初遇到的這幾本童話書,是李娟對閱讀的無限熱愛的起點。小時候家裡撿回的舊報紙、雜誌,都被她如飢似渴翻看,正是無人管束的閱讀,讓李娟內心有著純粹的自由,這一切都讓她後來的文風質樸又成熟,有著遠遠超過實際年齡的閱歷和洞見。

可以說,閱讀的習慣,讓李娟能夠心甘情願的安排命運中所有的不公,始終保持著內心的一種寧靜與富饒,即使在現實苟且的生活裡,從來沒有感到真正的絕望。

閱讀和書寫文字,給了她救贖。

05

夢想

李娟的前半生,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在和擁有一個夢想中的房子較勁兒。

這不僅僅是她的個人夢想,更是全家三代女人的夢想。

一個從小和外婆住活動床的女孩,長大後又和媽媽住在裁縫鋪裡,再後來,隨著流動的牧民生活一起遷徙開“流動雜貨鋪”的她們,一直都只能通過一個個臨時搭建的帳篷安頓自己疲憊勞碌的心。

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固定房子,該是一個多美的夢想呀。

如今,通過李娟在寫作上的成就,家庭面貌算是煥然一新了。她也終於在市郊,買了一處大院子,終於和媽媽有了自己的家,告別了到處租房的生活。只可惜,最愛她的外婆,沒看到這一切。

其實不只是李娟對房子有著如此的渴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

武志紅曾說,現在大家關心的事,聊天的話題似乎總離不開房子。在中國,房子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不止是投資保值,更代表著人的一種隱秘空間,隱喻人的心。

武志紅認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自己能說了算的空間,當確認這一點時,在這個空間內你才會有安全感和自由感,才會覺得自在。所謂自在,就是你的生命力能夠自由地流動,而不用擔心被攻擊被切斷。

也正因為如此,李娟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走出了一條未知的路,在行走的過程中,把不確定的生活變得有所期待。雖然她的生活依然缺少很多東西,比如說,愛情這個奢侈品。但擁有自己今天想要的生活,依然是值得令人欣喜的。

正如第一個發現她,天才般的文學能力的伯樂劉亮程所言:“只有像李娟這樣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著裁縫、賣著小百貨,懷著對生活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寫出自己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

幸好如今已是作家的她,依然保持著一種對生活的赤誠相見,這種真誠,真的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天賦。

感謝這個時代還有李娟這樣的文字,提醒著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