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信和支付宝互怼?

l刘祖德


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对媒体回应表示:“支付宝是基于电商,基于交易的,我们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

今日,支付宝官方账号评论道:“‘保护隐私’就没法保护钱的安全?对不起,我们比较笨,没领会这个精神。”随后,支付宝官方账号转发并表示“没法那么洒脱。”

同样是“支付交易”时显示的窗口信息,支付宝显得更为细致了。用户在支付时,窗口信息则会显示对方的完整名字信息。

此外,支付宝的姓名输入能够自动识别,对资金的转出有“一级的防备作用”。若收款人账号与姓名不相符,系统则会自动提示“信息有误”。


AI财经社


支付宝官方还表示:“支付宝转账给陌生人,一定金额以上是需要输入对方正确姓氏校验成功才可完成转账。要是支付宝好友之间已经转错账了,可以拨打支付宝客服电话95188,在不透露对方隐私的情况下支付宝小二会直接联系对方,协商帮助找回(不能保证一定可以)。说起来我们确实比较蠢,没法那么洒脱。”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腾讯的这位公关实在是水平堪忧,明明是和用户双方的事情,为什么要把支付宝给拉下水?平白无故的炒了这个事件。


而支付宝在转账过程中,一定金额以上是需要校验对方姓名的,所以大额转账基本上不会出错。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还是觉得支付宝的转账流程更加合情合理。因为用过银行转账的网友应该都知道,在转账是无论金额大小,都是要填入对方姓名,甚至开户银行具体名称的,如果这两样对不上,资金就会被退回,从而保证了转账不会出错。银行的这一流程用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


猫眼看数码


简单说一下事情经过吧: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首先,就这件事来看,属于一次正常的商业竞争事件,我们姑且不论谁对谁错,但是就商业竞争的本质,先生在这里说上两句,抛砖引玉以供大家思考。

罗素说:“竞争一直是,甚至从人类起源起就是对大部分激烈活动的剌激物。”

但是良性的竞争、互怼其实对双方,对消费者,对行业来说,是有好处的:

1、消费者受益


2、迅速做大市场,提升占有率

对企业来说,尤其是对导入期、成长期的企业来说,良性的市场竞争,能帮助双方增加品牌曝光度,比如方说,之前王老吉加多宝的凉茶之争,虽说这两家一直打架,但是打架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刷新自己的人气,让人觉得市场上凉茶也就只剩这两家了,这是一种营销策略,其中加多宝是最成功的了,从两个分家以后,基本上每次官司都是加多宝败诉,但是败诉的后面,通过一系列悲情文案,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支持。虽然说是打的你死我活,但是竞争的背后都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营销规划和补足缺陷,所以打着打着,消费者心中就只剩下这两家了,其他的诸如和其正、霸王凉茶、好人凉茶什么的就真的凉了,完全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


3、加速行业创新发展

同样,良心的市场竞争有助于加速行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千年老二、老三,想要超越行业老大,除了规模化就只有加速创新技术或者商业模式,通过弯道或者变道超车,在这种创新的驱动力下就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先生记得,0708年会,迎来智能收机爆发,当年苹果、HTC、黑莓等一批智能手机通过技术创新迅速蚕食了大量传统手机业务,最终导致跟不上时代的传统手机大佬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死亡;然后到0910年,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的迅速崛起,互联网思维加持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了以HTC和黑莓为代表的传统智能手机企业。


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诺基亚CEO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任何昔日的行业大佬,也许就会倒明天的创新里。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良性的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唯一动力!

最好的对手,亦是最好的朋友!



病毒先生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这样的“硬”碰瓷现象不在少数,特别是是竞争对手陷入危机时,公关团队就会采用讥讽、添油加醋、甚至是“黑手”等方式“落井下石”。

在商言商,商业竞争本身是正常现象,只不过在“舆论战”前,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往往是竞争对手凸显自己的关键时刻,一旦竞争对手陷入泥潭,就会采用“推一把”的策略,来彰显自己的优势。

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互联网企业,与腾讯相匹敌的阿里巴巴集团,哪能咽得下这口气,既然“你硬拉我入坑”,那么我就“给你伤口上撒把盐”,相互看着痛苦就好受了。


唐氏二少


先说一下事情的经过吧,可以说,原本这是一件非常普通事。

就是广东中山工作的一位黄先生通过微信支付给表妹转钱的时候,将8.75万元转到了一个和表妹昵称相同的好友那里。等黄先生发现转错的时候,想要找对方要会钱时,对方却拉黑了黄先生。

这些黄先生就没法了,只有求助媒体,于是乎这件事情就被报道出来。

到底是支付安全重要,还是用户隐私重要?

此话一出,就连支付宝都坐不住了。本来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莫名其妙把我拉下水,那我就只有怼一下了。

于是,支付宝官方发表评论说:“保护隐私”就是没法保护钱的安全?对不起,我们比较笨,没领会这个精神。

同时,还就如果在支付宝上发生类似事件应该如何处理发布解决方案。

这在交互上本没有太多的诟病之处,当然,这样肯定就会提高用户转账是错误的概率。对于使用网银的用户肯定都了解,我们在使用网银支付的时候,是需要输入对方的真是姓名、账号和开户行的(现在很多网银,即使开户行错误也无所谓),如果信息输入错误,那钱就会被退回。

支付宝在对好友转账时,是会显示对方全名,在对陌生人较大额度转账时,就需要输入对方的全名才会允许转账,这一点是做得不错的。

当然,做得不周到没有关系,关键就还是在于,出现这样的错误以后的处理方式。

这种态度是比银行还恶劣,至少银行发现用户转账时有异常,都会询问一下是转给谁的,不要被骗。

腾讯还是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才行,当然,腾讯你的公关部门一直就是猪队友,感觉还是换了吧。


会技术的葛大爷


记得之前在一个关于所谓“黑稿”提问的回复中,我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企业在危机处理中,不要动不动就把批评文章归结为对手的黑稿。只要没有捏造、夸大事实,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有批评的权利和自由,竞争对手也不例外。

人无完人,同样企业也会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此时,企业应该抱着用户利益至上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对于外界的批评和意见,企业都应该给予尊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蚂蚁虫


我倒是觉得这倒是一次良好的互怼行为,并不是什么值得过度解读的事情,我倒是觉得这事件很好事情,良好的竞争,偶尔的互相耍耍小脾气也挺好。

再就是涉及到资金方面的事情,尤其是大额资金转入转出,一定要记得确认身份,而且再三确认,别给别人转错了。如果遇到别人给你转错了,也要记得给别人换回去!

这就是我对整件事情的看法了,大家还有其他看法吗?


EmacserVimer



贾敬华


做为支付工具,不论产品基因是社交,还是电商,安全都是共同要求。

其中,信息安全包括信息收集、使用和存储都需要规范,也包括收集的信息的适当性问题,不收集不应当收集的信息,给用户提供权限管理菜单等,这些也是《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其实是给双方提出了共同的要求,比如,对于误转账后,平台如何介入,帮助用户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或纠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