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西安房叔」是本地唯一的業主房產自媒體平臺。直言購房真相,我是西安房叔!

若非昨天美團折扣票,自己可能也不會走進電影院去看大火的小成本愛情片《後來的我們》;原本是想著趁著五一休假,好好整理下思路,在節後儘快啟動“房哥會客廳”的線下活動。

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評論電影,房哥業餘的很,也許真是上了年紀的緣故,這種故意煽情,懷念前任的劇情可能並不適合自己,該來的總會來,該總的也總無法挽留,這反倒是我們更加真實的生活;

而整部影片中關於房子與愛情的探討卻留給所有人一個深深的問號,呆在大城市還是回農村,租房還是買房,房子是否就是安全感,這是房哥自己看完這120分鐘電影后,唯一思考的現實問題。

後來的我們

告訴你媽,我有房子了,這是一句聽著苦楚的話;

方小曉找男朋友的標準是有沒有房子,林見清成功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北京買了套房子,以為有了房子就能幸福,但殊不知遠在北京打拼的方小曉需要的並不只是一套房子,而是一個家,但家卻包括了房子……

圍繞著房子與愛情的探討貫穿了所有的劇情;當住進了房子,什麼都有了,但唯獨沒有我們,怕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一場電影,拋給了我們關於房子的四個問題:

奮鬥為了什麼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總是在思考這個問題,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為了什麼,為了生活,為了溫飽,為了以後能娶個媳婦,而這些所有目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這個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與其說上班是給老闆打工,不如說是給開發商和銀行打工;

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衣食住行中,住也成為生活重心的全部。都說現在是一個人人都忙著掙錢的年代,哪有誰去談論詩和理想,理想是沒人談,但陌生人在一起一聊起房總是不缺話題,這是一個人人都忙著掙錢,忙著買房的年代。

就如同電影中林見清帶著烤鴨去參加同學聚會,卻因租房被嘲笑一般,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說到底,綁定在房子上的屬性太多;掙錢多少決定了買房還是租房,買高檔還是普通,而這換算成一個最容易聽到的詞,就是混的怎麼樣?同時房子也是家庭財產的核心,有沒有房,有幾套房,高新還是城西,帶不帶學位,這可以換算成你的生活質量;

另外工作幾年後去相親,對方問租房還是買的房,多大面積在哪裡,這可以換算成相親的成功幾率,縱然自由戀愛的, 也得考慮能不能給對方一個家,縱然房子不是家的全部,但家卻包括了房子。

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你看,工作,生活,婚姻,人生的所有存在場地都被房子綁架,奮鬥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一套房,於是很多人就不同意,城市套路深,咱們回農村,村裡的房子便宜,也不用為房煎熬,但問題是你還回得去嗎?

我大學的時候,舍友基本都是外地的,畢業後除了家裡給找了工作的,剩下的大多留在了西安,此前並不理解,直到每個人身邊都有的“胖子”告訴我,習慣了城市的繁華,是回不去的,小城市並沒有大城市這麼多的機會,也沒這麼繁華,每天生活叫男的打牌喝大酒,女的帶娃看電視,在小城市,你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未來,而在大城市,卻有更多活著的可能性,這一切只要在大城市買一套房子,就有實現的機會。

當林見清踏上去北京的火車,告別父親的粘豆包,在北京住隔斷,地下室的時候多半也是這種心情吧。生活確實不止眼前的苟且,但也得有個落腳安身的地,苟的住才能。

當西安放開落戶政策,四個月湧進35萬人的時候,所有人想的都是西安房價要漲,因為有更多人要買房了,先不說這些人在西安如何實現理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是先有個住的地方,不買房的話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結婚能租房嗎

有,就是租房,對於中國人而言,租房這件事永遠都只是一時,要麼迫於生計,要麼別無選擇,手裡一旦有點錢大部分人第一件想到的事還是買房,買房意味這安家,意味著就是這個城市居民,而非過客,意味著安全感。

我剛接觸這行的時候,看到很多水分很大的文章,比如每年的婦女節,情人節種種,就會有關於結婚買房還是租房的爭論,其中關於租房結婚的論點也極多,動不動就把女人擺在嫁愛情,還是嫁房子的風口浪尖,認為誰說租房就不能過一輩子;

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先不說中國人傳統觀念有多重,因為房子不是你的,房東的心情你首先無法掌握:

先來談談房東臨時漲價,今天漲三百下個月又漲五百,你不同意?那好請走人,後面租戶排隊等著租房呢。

再談談房東突然反悔,臨時要求你三日內搬出去。不然直接上門扔你東西。你不同意?有本事你去告他?

房東們寧可多付幾千塊違約金也不怕撕毀條約,說翻臉就翻臉,為什麼?租房市場混亂,租戶不受法律保護,同時好地段的房子供不應求,你不租,有的是人租,他有恃無恐。

所以你老婆懷孕七個月了,萬一被無良房東趕出來,你倆寒冬臘月大半夜站街頭看房屋中介找新房子租也可以?

萬幸你們千難萬苦生了孩子,你以為完事兒了?同時我們也常說房子不是剛需,上學是剛需,房子和學校綁定何種深度,房叔不必多言;

我們夜以繼日在這個城市打拼,是為了房子,更是為了下一代享受更好的教育,租房並不能解決上學的問題;這還不包括和物業房東扯皮的一堆事情,要知道結婚以後,搬家麻煩一次可以,兩次會讓人崩潰,家裡的破銅爛鐵只會多不會少,到時候再添個娃,搬一次家能要半條命。

攤上不靠譜的房東,比如看房價漲了要賣房子的,一天啥都不幹光搬家了,童話裡總是美好的,但現實生活總是血淋淋,很多人不懂的所謂的安全感,其實就是有一個不用挪的窩,安安生生過日子,有恆產著才有恆心。

高房價和年輕人

以上的種種參考,假設都是西安的年輕人要面對的生活,西安高房價時代的到來,愈發挑戰著年輕人的生活。縱然有再多的數據可以說明,西安的房價相比較全國並不高,你看人家鄭州都兩萬了,咱西安可是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起點,一萬五一平很正常,這樣一對比,很多人對高房價的戒心就減少了;

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房叔也曾陷入這個誤區,直到我媽點醒了我;每當看到有討論房價的,我也會在家裡給父母去講西安如何如何,覺得她們的觀念如何落後,我媽沉默良久,就說了一句話,那麼多房子誰買?咱這普通家庭,辛苦工作也就能管住生活,這麼貴誰能買得起?

確實,我們被高房價衝昏了頭腦,城市再怎麼發展,宣傳再怎麼給力,普通老百姓的工資收入還是這個樣子,年輕人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有想法,都敵不過房價一天天的上漲,年輕人能接受高房價,是以透支未來30年的生活作為代價,這就不能理解為什麼三月份所謂“全款買房潮”怨聲極大,全款這動輒上百萬,普通老百姓又有多少能拿得出手。

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媒體動輒鼓吹的賬面上的數字,遠沒有普通人真實生活來的實際,當100萬的滿門檻變成了150萬,當首付從三成任性的變為四成,辛苦攢下來的首付又要勒一勒腰帶了,買房這件事賭上的可是一家兩代甚至三代的家底,高房價壓垮的不僅僅是年輕人。

家的意義

對於我們而言,買更大的房子,換更好的車是成功,是衣錦還鄉,而對於家人而言,陪伴則重要的多,這些道理或許真的只有等我們老了,才能體會的到。

買不起房子,我們在西安還有沒有“後來”

吃什麼還是家裡好,那些外賣能好吃嗎

一直像給你寄點吃的,有不好問見清

這些年他好像突然長大了,我知道那都是因為你

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這些可能都得等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得到

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再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

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幸福不一定需要很多錢,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