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不插秧而是直接灑穀子,這樣產量高嗎?

農夫也瘋狂


種田不插秧而是直接撒穀子,這樣產量高嗎?

題主大概是想問水稻直播和播種插秧哪個產量更高吧?

水稻直播,這幾年南方被炒得沸沸揚揚,搞得像什麼高科技技術一樣。平原地區或許能行得通,但是對於南方的梯田水稻直播一點君是不看好的。

南方梯田落差大,農田面積狹小。不但費事,還費種子。

在南方,主要以梯田為主,機械化推廣很難進行。退而求其次,就算是用人工直播,也是和麻煩事,上面是田埂,下面也是田埂,只有中間一個“小水溝”樣的是農田,一不小心就撒偏了。

南方梯田多依山傍水鼠害,鳥害,蟲害不斷。

南方田地多依山傍水而造,這樣就為很多野生小動物禍害稻種提供了便利。有可能還沒等水稻長成稻苗,直播的稻種就被它們禍禍光了!


田間管理難度增大

採用播種插秧的方式,在拔秧的時候有剔除稗草等雜草,在插秧的時候在挑選一遍,幾乎就能排除乾淨了。等到農田裡長出新雜草時,水稻已經長大了,能夠壓制住野草了。同時,過一段時間後,耘田除草可以根據行列關係,輕鬆去除雜草。

可是如果用直播方式的話,雜草和水稻同期生長,往往會雜草佔據上風,再加上直播的與行列可循,除雜草會比較困難,特別是和水稻長得相似的稗草。更為困難的是水稻二次施肥和打藥,疏密不均,施肥打藥容易造成漏發打和重複打的情況。

抗倒伏能力降低

南方水田許多泥漿比較深,一般要經過曬兩次田收水稻的時候田裡才不至於有水。插秧可以輕鬆的控制曬田的水溝大小,一直播就比較難控制了。再加上直播的水稻疏密不均,更加增高了倒伏的風險。

題內話:一點君當地插秧背叫做“栽禾”,你那邊叫什麼呢?

——END——

有知有趣有味三農事,我是一點三農。感謝閱讀,期待你的關注。一家之言,若有不對,歡迎朋友們指正,再次感謝!


一點三農


種田不插秧而是直接灑穀子,這樣的產量高嗎?

農村傳統水稻種植,都是需要水稻育秧、插秧、耘田、水稻的水肥管理,傳統水稻的種植方法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水稻直播技術(也就是直接水稻直接灑穀子不插秧),在農村水稻種植還不是非常的普遍。水稻直播管理不善容易產量降低。

1、水稻直播沒有專用的工具很難把控水稻播種的密度

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去年就有人使用的水稻直播技術,依靠人工撒種,很難把控水稻種植密度。

水稻是喜光農作物,密度過高,容易使水稻長得參差不齊。為了避免水稻長勢參差不齊,需要更多的工作行對過密的水稻進行移栽,大大浪費水稻田的空間。如果有專用的機械設備,控制水稻播種的密度,那還是能推廣。

2、 現在使用的化肥,容易使土壤板結,土壤板結對水稻直播的產量影響較大

傳統的水稻種子中,會耘田。耘田的作用是水稻田除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疏鬆土壤增加水稻的透氣性。現如今化肥的普遍使用,很多水稻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土壤酸化板結,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水稻種植中,病蟲害特別嚴重主要原因。以前育秧、插秧、耘田、使用農家肥肥田,病蟲害相對較少,甚至很少有病蟲害。但傳統的水稻種植費時費力,現在都用拋秧、打除草劑、農藥化肥,雖然省去了很多人工,現在的水稻品種更好,但病蟲害卻非常嚴重。

3、水稻直播除草較麻煩

水稻直播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雜草生長也非常迅速,一般水溶性除草劑要在水稻長到一尺,使用除草劑才不容易傷害水稻秧苗。如果在水稻播種時使用除草劑對水稻的育秧有較大的影響,如果在水稻育秧20天后,打除草劑除草的效果卻不是很好。


結束語:如果把水稻的種植密度、水肥管理、水稻田的除草等問題解決了,也不會影響水稻的產量,水稻直播技術就是大力推廣的時候。


昕瑞生態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舊的傳統種田模式越來越受到新的技術挑戰,水稻直播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大家知道,傳統的插秧種植水稻,費工,費時,大大的加大了生產成本的投入,很不適應當前農村缺少勞動力的形勢。而水稻直播技術,操作簡單,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很適合當前農村的形勢,可以說是一項與時俱進的新的水稻種植模式。

水稻直播,在麥收結束後,在麥茬上施上基肥後,用大型旋耕機對麥田進行旋耕平整,象種麥一樣撒上優良的水稻種子,對播種好的田塊每隔2一3米拆一條墒溝,有便於解決直播水稻的通風,透光,施肥,打藥使用。

播種結束後對已種田塊進行上水,浸泡7一8個小時後將水放掉,第二天再使用相應的除草劑進行噴霧,防止水稻雜草,保持田塊溼潤直至出苗,待秧苗長到1寸多高時就可進行水管了。

直播水稻的產量你不用但心,經過多年的種植,己得到證明,不但不會比插秧田塊差,如精心管理還能超過插秧田塊。






百花爭春我為先


自從有稻穀,剛開始稻穀長在稻田裡,並不是一開始就插秧的,那時人們的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只會刀耕火種。我們的祖先發現稻穀可以食用,只能在低窪湖區才能種植,就是等水退去後,在湖邊撒上稻穀就等稻穀生長成熟了,再收割,望天收。這樣的生產方式,產量比較低,也得不到保障。但到了宋朝,情況就發生了變法,大家應該知到宋朝的科技是比較發達的,四大發明就有幾項是宋朝發明的,鄭和下西洋也是在宋朝。秧苗移栽產量可以提高,這和宋朝的開國皇帝是有淵源的。那時朱元璋還是一個給財主放牛的放牛娃,一天朱元璋去放牛,小孩貪玩,牛吃了財主家的秧苗,被財主發現了,就對朱重八說:“這塊地裡的秧被你的牛吃,如果在一夜之間能長出來,今年的工錢一分不少的給你,要是長不出來,今年的工錢一個子你也別想要”。這下可難為了我們的朱重八了,他可只是個孩子。真不愧是當皇帝的料,這件事要是發生在現在,很多孩子也不會想到去移栽。朱重八把撒播稻苗密度大的地方移栽到被牛吃了的地方,不僅移栽的秧苗長勢茂盛,收成還比其它的地方要多。移栽的秧苗比撒播的收成高,當時受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的限制,無法解釋其中原因。現在科學水平的提高,瞭解到為什麼移栽的秧苗比撒播的產量高,因為有一些植物經過移栽,必須把主根截斷,讓其再重新生長腹根,農田施肥都是在農田的淺表,主根要是不截斷,主根會繼續往下生長,無法吸收到表層的養分,植物營養達不到也不會分櫱出更多的苗芽。油菜也和稻穀一樣也需要移栽,截斷主根產量會提高。而現在又回到了過去,又要去撒播水稻,主要是現在的生產水平提高了,水稻的生長各個階段都可以控制,最主要的是農村勞動力的減少,而撒播和拋秧都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撒播的產量相應的比移栽的少一點,現在進行撒播的是勞動力減少也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老王說蝦


種田不插秧而是直接灑穀子,這樣產量高嗎?





移栽就是插秧,農村土話叫種田。插秧好在稀密均勻,便於耘田、除草、施肥、打藥,好收割產量高。

直播種田是這幾年才有的,我們這裡管種懶人種田,也只有單季晚稻可以直播。所謂直播就是把穀子直接播種在整平的土地上,把田裡的水放幹,再直接撒穀子,少了插秧這一環節,節約了人工插秧成本。



不過,直播穀子出芽率相對來說要差一些,缺苗比較嚴重,稀密也不均勻,有的地方密密麻麻,有的地方卻東一株西一株,要想均勻還是要進行移栽的。

直播在管理上難度比較大,除早、施肥、打藥、耘田沒有插秧的方便,容易出現倒伏的現象。直播由於稀密不均勻,在水稻分孽上來說沒有插秧的好,人工收割增加難度,產量相對來說要比插秧的低。



在我們這裡也有直播的,不過都是種糧大戶,他們一年只種兩熟,一熟直播單季晚稻,一熟小蘿蔔。他們翻耕和收割都是機械操作,在管理上沒有農戶的好,他們直播是滿天星,穀子成本要插秧多一倍。移栽一畝田一斤穀子,直播得需要二斤,看他們就是直播前噴施一次封閉除草劑,但結果還是稻、草不分,草比稻子還長,幾乎都是倒伏的多,產量很低,只有插秧的一半。

種田不插秧而是直播種子,這樣產量高嗎?我認為直播比插秧的難於管理,稀密不均勻,產量低。不知大家是怎麼看待直播的?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說看。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種田不插秧而是直接撒種子,這樣產量高嗎?

農村裡種植水稻較多的地區,一般把種水稻叫做種田。種水稻直接把種子撒到田裡的方式比較少見,大部分都是育苗插秧,這兩種方式對比,插秧的方式產量會高一些。

直播種子的特點

一、直播種子,種子直接撒在地面上,裸露的部分較多,容易遭到田裡的老鼠,鳥類的侵食,種子的發芽率受到影響,種子用量增加。

二、撒種不均勻,有的群體密度大,後期容易出現水稻倒伏問題,水稻生長分櫱後,田間密度大,田間的通風透光不好,病蟲害容易發生,也不利於除草工作的展開。

三、容易出現水稻生長不均勻的現象,有的水稻苗高,有的矮小,水稻質量差別明顯,收割的時候,植株高低不齊,費時費力,也不利於銷售。

插秧種植特點

一、秧苗可以合理的分佈,留有足夠的空間讓水稻分櫱,水稻根系得到充分的生長,水稻整體抗病力強。

二、田間的通風透光性好,水稻光溫營養充足,生長強壯,產量提高;因為預留有足夠的空間,也較容易開展施肥除草工作。

三、植株整齊,利於收割,穀穗均勻不影響出售。


農人春香


水稻不插秧而是直接灑穀子(直播)雖然與栽插秧苗相比具有不用培育秧苗、不用人工栽插(或機插),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勞動強度和用工成本、省心省力,至於產量,由於這種新型的水稻直播模式也有許多不確定的不利因素,因而它的產量不可能有穩定的保障,具體分析其理由:


不管是人工栽秧還是機插秧,由於需要人工培育秧苗和栽插,容易培育壯秧,並且栽插均勻,大田除草只需要在插秧後4~9天內撒施一次封閉除草劑,肥效和防治病蟲害及時即可能保證水稻穩產增產。


而水稻直播雖然減少了秧苗栽插的用工成本,但直播更有許多弊端,首先直播水稻稻種播種後難以得到全部能覆蓋,露籽而缺少水份容易遭受鳥類、鼠害的侵食,不容易出全苗,從而加大了種子的播種量;其次,直播墒情對草害的把控和防治要求高,特別是首次封閉除草劑防治不好,後期雜草防治難度無疑會加大,後期加大除草劑的濃度,也容易對當季的水稻產生藥害,更可能對下茬作物造成除草劑的藥物殘留,從而影響下季作物生長。

與此同時,大面積的人工直播水稻不可能播種均勻,出苗後的秧苗參差不齊,從而需要疏密補稀,也需要增加氮磷鉀等肥料的用肥量,才能確保苗情均勻長勢好。

此外,多年的直播水稻,上一年度收割後的散落的稻穀,土壤不經過放水旋耙,其稻穀不易翻入土壤深層後腐爛,更可能產生雜草稻的嚴重危害,從而造成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的下降。

綜上所述,直播與栽插水稻秧苗相比,成熟收穫後的水稻產量和品質很難都得到保障!


和風細雨言


水稻直播技術在黑龍江墾區已經被禁止使我十幾年了,近幾年由於人工費用的暴漲以及水稻價格的下跌,水稻直播技術又被提上了黑龍江水稻種植區的日程上來。

水稻直播技術其實在黑龍江墾區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但是最大的難點是保苗率低、易倒伏、產量不如移栽田以及水稻品質差、出米率低。但是優點也很明顯,成本低,節省人工成本,田間勞動時間少,畝產800斤就能達到移栽田畝產1000斤的利潤。


直播田播種分為撒施和機播兩種。撒施播種種子播種不勻,沒有明顯的壟溝和壟臺,後期除草、防病、除蟲作業易傷秧苗;且撒施播種較厚的局部地塊易倒伏。機播機播的效果比人工撒施效果好,有明顯的壟溝和壟壇,種子成趟,種子播種較勻,不會出現薄厚不均的情況,且有了壟溝之後能增加秧苗間的空氣流通,利於通風。

地區性的差異問題,寒地水稻種植區的直播產量明顯不如南方地區的直播產量,正常情況每畝播種16-19斤的情況下產量在800-1050斤左右。但是由於寒地水稻種植區無霜期短以及晝夜溫差較大的情況,水稻的品質差,空癟率高以及成熟度差。常規移栽田的水稻出米率可以達到65-70%,而直播田的水稻出米率只有60-65%左右,很少能達到65%。這也是黑龍江農墾禁止水稻直播十幾年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後期易倒伏。直播田的水稻根系少且淺,根系情況較移栽田根系差,後期易出現倒伏情況,尤其是草荒地塊。

直播田的產量很難達到移栽田的產量,尤其現在移栽田的栽培技術與農機相對發達,出現了平均行距25釐米的寬窄行側深施肥插秧機,而水稻直播的機械發展仍處於低水平階段。這也水直播的推廣有一定影響。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生活在農村從小就接觸耕田的我小時候也曾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將穀子撒在秧盤裡,等長出秧苗之後再插到田裡面。為什麼不直接將穀子撒到田裡面,讓它直接長出來呢”?


這樣將秧苗插入田中不僅美觀,而且為以後殺蟲除草提供方便。

後來才知道直接撒穀子到田裡,每一顆穀子幾乎都能發芽長成秧苗,而這樣的秧苗長得太密集,田裡的營養和化肥的營養根本滿足不了那麼多秧苗的成長。而且當秧苗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會蓬勃發展。太密集的秧苗會影響到陽光的吸收。所以這樣在做法,不但沒有產量而且還會浪費化肥。

而把秧苗插到田裡面,每一棵秧苗前後左右相隔距離都要隔20釐米以上。這樣不僅保證每一棵秧苗都有充足的陽光吸收。而田地裡營養和化肥帶來的營養能滿足這些秧苗的成長。而且給未來成長留個足夠的發展空間,所以到成熟的季節每一簇秧苗上面都會結下了飽滿和講述的穀子。喂,留夠足夠的距離還能方便以後下田除草和施肥殺蟲。


秧苗田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們這邊不種水稻,但是我家有親戚種水稻,聽他們說必須先育苗再插秧,。首先,稻子的生長期是120天,必須等到收完小麥之後,若直接撒種子時間上不允許,也控制不了稀密程度,往往是苗密,產量上不去,還得間苗,增加管理力度,還影響噴藥,施肥,放水等環節。還是插秧既省功省力,又穩產高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