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玛多被誉为“千湖之县”

河流和湖泊众多,

其中有很多被藏族视为圣湖,

在他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下面就依次介绍一下......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沿着向黄河源头上溯的路线,将依次看到鄂陵湖和扎陵湖。这里,有必要再次回顾一下黄河从源头到这里的这段路线,以方便人们能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

黄河从约古宗列曲源头向东流入星宿海,先后经过北纳扎曲,南纳卡日曲,又经过10公里,从扎陵湖西口流入,主流贯穿扎陵湖和鄂陵湖,再从鄂陵湖北口流出。

两湖之间有巴颜朗玛山相隔,扎陵湖在山的西面,鄂陵湖在山的东面。

两湖犹如镶嵌在高原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又像是手拉手、肩并肩伫立在黄河源头的姊妹,人们称两湖为黄河源头姊妹湖。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当地藏族同胞根据湖水的颜色和形状而定湖名。

那么它们为什么叫现在这个名字,它们各有什么含义?

这个答案等会儿揭晓......

鄂陵湖

鄂陵湖在玛多乡扎陵湖乡境内,鄂陵湖东西窄、南北长,它的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宝葫芦。

鄂陵湖湖面海拔4268.7米,湖水面积6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可达30多米,蓄水量100——120亿立方米,相当于青海湖的十分之一。

鄂陵湖藏语称为“错鄂让”,意为“青蓝色的长湖”。

鄂陵湖湖水极为清澈,呈深蓝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和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此被称为“青蓝色的长湖”。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鄂陵湖中有一座小岛,名叫然玛芝翅,这是藏语音译,意思是山羊拖舟。岛上鸟类众多,主要有大雁、棕颈鸥、鱼鸥、青麻鸭等。

这里有一个与《格萨尔王传》有关的传说:传说,格萨尔大王向北去降伏妖魔,霍尔国乘机带兵侵扰岭国,掳走格萨尔王妃珠牡。岭国将士不顾个人的生死安危,奋勇追击。当他们一直追到鄂陵湖畔时,已是人困马乏、箭尽粮绝。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时,这一切都被珠牡看在眼里。她于是略施小计,从霍尔国白帐王手中骗得很多支箭,并施法变出一叶小舟和一只山羊。山羊拖着满载卷箭矢的小舟游往岭国将士驻扎的鄂陵湖对岸。岭国将士看到湖中有一只拖着小船的山羊,很是诧异,以为是霍尔国施法后大家都产生的幻觉,便赶紧施法禳解,结果却破坏了珠牡的的法术,使山羊和小船永远变为湖中的石头……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鄂陵湖还有一处奇特的地方,被称为“小西湖”,又称“鱼餐厅”。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专供鸟儿们会餐的天然场所。

为什么叫“鱼餐厅”呢?

这是因为,每年春天,黄河源头冰雪消融,河水上涨,鄂陵湖的水漫过一道堤岸,流入小西湖。湖中的鱼也跟着游进来。等到冰雪化尽,水源枯竭时,小西湖水源便无从补给,随着蒸发,湖水水位迅速下降,鱼开始大量死亡,尸体风浪冲击到岸边的沙滩上。这时,鸟儿只需在小西湖坐等群鱼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饱餐一顿。因此,用“鱼餐厅”来命名这个地方,倒是十分恰当的。这里鸟儿最多的时候,飞翔在天空的鸟遮天蔽日,鸣叫声几里之外都能听到。那情景十分壮观。

扎陵湖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藏语称“措嘉让”,意思是白色长湖。

玛曲携带泥沙从扎陵湖西南隅流入,从东南隅流出,当风浪泛起时湖面呈灰白色而得名“白色长湖”。扎陵湖东西长、南北窄,酷似一只美丽的大贝壳镶嵌在黄河上。

扎陵湖湖面海拔4294米,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1.6公里,面积为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蓄水量46.7亿立方米。湖西距黄河入湖口不远处有三个小岛,每逢夏季,大群的聚集在这里,因此也被称为“鸟岛”。

关于二湖的来历,一直盛传这样一个美丽传说:很久以前,巴颜喀拉山下居住着一对兄弟,母亲在他们断奶之后,托付给村里人照顾,去了东方。

兄弟二人长大后,去往东方寻找母亲,在黄土高原的一条大河旁喝足了甘甜的河水之后躺下休息,梦见一位中年妇人,对他们说你们的母亲正从事一项崇高的事业,哺育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人类都亲切地称她为中华母亲的摇篮。

兄弟俩在梦醒后明白,原来他们的母亲就是黄河,于是兄弟俩遵照母亲嘱咐,回到故乡,摇身一变成了扎陵和鄂陵,为了造福中华民族献出自己的身躯。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另外,当地藏民还有一种传说:很久以前,河源部落有个放牧人,名叫巴颜郎玛,靠吃百家肉、喝百家奶长大。他能徒手擒狼,整个部落的羊群不再受狼群侵扰;他的歌喉赛过百灵鸟,舞姿打动了千千万万河源部落的姑娘。玉皇大帝的侍女白衣仙女偷偷为他生下一对美丽的女儿,分别叫鄂陵和扎陵。玉皇大帝发现后大怒,杀死巴颜郎玛,并派天兵将白衣仙女捉走。白衣仙女为了能与爱人终生厮守相伴,便化为雪峰。鄂陵、扎陵被牧人养大,当她们听说父母被天帝捉走,便沿着黄河溯流寻找。一天晚上,梦见白衣仙女告诉她们,父母已经离世。鄂陵、扎陵悲痛不已,汩汩泪水遂形成两座湖泊,就是现在的扎陵湖、鄂陵湖。白衣仙女为了安慰她们,说只要她们向东方走,沿路给当地百姓做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件好事,一家人就能团聚。于是,这对女儿遵照母亲的意愿去做,至今仍在为沿途百姓洗菜、浇地、行船、推磨……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站在二湖之间的措哇尕则山上,东望鄂陵,湖水灰蓝,天上白云层叠;西望扎陵,水天一色,蓝天、白云、碧水、绿野,共同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大水彩画。其实,扎陵湖和鄂陵湖更像凝望于河源的双眸,用深情的目光,凝望着黄河母亲,凝望着雪域草原……

千百年来,当地盛行这样一种习俗:藏民把黄河和扎陵、鄂陵两湖作为神圣河流湖泊。每当藏历新年伊始,纷纷踏至,用神河、圣湖之水洗净身上“污垢”,祈盼新的一年自己和家人吉祥安康、喜获丰收!现如今,更有海外华人侨胞,把家谱族人或海外有名望的家族企业刻在大理石、花岗岩石或玉石上,用黄或红色绸缎包裹,不远万里运送到黄河源头,寻一位当地有名望的老者或寺院活佛祈祷后,投入扎陵鄂陵二湖中,以表达追根溯源和永远是炎黄子孙的心愿!

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区,有着特殊的高原生态环境,为高寒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

两湖地区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湖内生长着有名的高原特有冷水性鱼类──青海湟鱼(裸鲤)。

两湖是众多珍禽异鸟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是水鸟的天堂。每年4、5月间,湖面刚刚解冻,绿草萌发时节,数以千万计的天鹅、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候鸟,万里迢迢,远渡重洋关山,从我国的南方和东南亚热带地区飞到这里产卵育雏。此时湖面上万鸟竞飞,天鹅戏水,鸬鹚筑巢,鸟儿们叽叽喳喳,宁静了七、八个月的湖区顿时热闹非凡。现已发现多处鸟岛,如鄂陵湖海心山鸟岛,扎陵湖出口西侧有 3个鸟岛。这些鸟岛继青海湖鸟岛之后,又一鸟的王国。两湖地区旅游有时还能见到珍贵的野生动物。人们还会看到“鸟兽同穴”的奇异景象。褐背地鸭是青藏高原数量最多,分布很广的一种鸟类,在两湖地区最为常见。它经常出没于旱獭和鼠兔等废弃的洞中,把这些洞穴作为繁殖或躲避敌害和高原恶劣天气的场所。幼鸟在洞内长到能飞时才出洞,和成鸟一起在旷野觅食昆虫或活动。因为它具有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本领,成为留鸟,已是青藏高原鸟类中的“土著居民”。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关于姊妹湖,历史上还有一段趣闻。

由于姊妹湖紧紧相挨着,有些像双胞胎一样,有时连科学家们都会把鄂陵当扎陵,把扎陵当鄂陵。那是 1952年,地理工作者考察黄河源头时就把二者颠倒了,所以地图上出现了东扎陵湖、西鄂陵湖的标法。直到1978年重新考察,发现当地群众把二湖分得清清楚楚,东边是鄂陵,西边是扎陵。经国务院批准,纠正了1952年误标。

姊妹湖还有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就是黄河从湖中穿过,但河水不犯湖水。只见湖中一条稍呈灰黄的水流滚滚流出,但灰黄水流两边却仍是碧波粼粼,清澈如镜。所以藏族群众说:“黄河与湖水不掺合。”这与汉族成语“泾渭分明”恰是异曲同工。

图说黄河源(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在扎陵湖和鄂陵湖畔还发生过一起极具爱国主义精神的往事:自清光绪年间开始,先后有印度、俄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人来河源探测,偷测青海山川湖泊。1884年,俄罗斯人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所谓21人“探险队”,荷枪实弹,由外蒙古经宁夏,潜入青海省西部,探测扎陵、鄂陵两湖南岸及星宿海东部地形,并公然将两湖非法命名为“探险队湖”和“俄罗斯湖”。这里的藏族人民团结起来奋起,赶走了探险队,藏族群众也付出了40人伤亡的代价。但藏族人民捍卫江河源头主权的爱国主义行为一直受到后人称颂。(来源 : 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委会 作者 : 杨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