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依舊殘酷|賣妻救女,細節引發爭議

文牧野是誰?

一部《我不是藥神》,一位新人導演,將底層掙扎的人性暴露無疑。

而他2013年執導的一部短片《安魂曲》,仍是一部現實主義佳作。

《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依舊殘酷|賣妻救女,細節引發爭議

一場慘烈的車禍降臨到男人一家,妻子當場死亡,男人自己也受了重傷,然而四歲的女兒卻命懸一線,需要一週之內支付12萬鉅額手術費。走投無路之下,男人聽從老劉的建議,將妻子的屍體賣給喪子家庭,與一個剛剛死去的年輕人結為陰親。

《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依舊殘酷|賣妻救女,細節引發爭議

陰親,即陰婚,又稱冥婚鬼婚等等,是一種民間習俗,流傳在陝北一帶。

冥婚其實是一種以喜禮的形式舉行的葬禮,就是給死人之間婚禮。

冥婚在漢代以前就已經出現,早年曹操愛子曹衝14歲就去世了,曹操重金聘下甄氏亡女和曹衝合葬。別看這是為死人準備的婚禮,活人婚禮的禮儀卻一樣都不少,媒婆、八字、禮儀甚至嫁妝都得好好準備一番,只不過最後圓房的時候是在墓裡。這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是承重的負擔。

現在,冥婚多流行在陝北一帶,要是巧的話,可以碰到同時去世的人可以商量兩家一起辦,但是大多數家庭沒那麼幸運,只能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屍源。

《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依舊殘酷|賣妻救女,細節引發爭議

《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依舊殘酷|賣妻救女,細節引發爭議

其實途徑要不就是偷要不就是買。一具屍體少說也得一二十萬,而且屍體越新鮮越貴。這樣的市場和法律盲區給不少非法分子有機可乘,不惜做出盜屍甚至殺害精神病人變賣屍體的事情。

當然,導演並沒有通過《安魂曲》去窺探冥婚這件事本身,也沒有探討社會問題,而是用冥婚串聯起兩個在困境中掙扎的家庭。最後出殯的那場戲,棺材、紙人、紙幣混在鄉間的煙霧繚繞中,和《我不是藥神》程勇在印度從藥房買藥出來的那場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樣魏然而渾濁的世間的困境。一邊求生,一面向死。

《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依舊殘酷|賣妻救女,細節引發爭議

雖然導演沒有直接爭議,但卻值得我們去思考背後的價值。

冥婚雖說,是為死人舉行的婚禮,卻是為活人而辦。一來,風水先生要的利潤來源之一,冥婚盛行大多也是風水先生推動的原因。冥婚是一種非常麻煩的葬禮,懂的人很少,大多都由風水先生一手操辦。不替他們完婚,鬼婚就會作怪,家宅不安的吹噓也是一部分人相信的原因。二來,出於父母的愛子心切,通過這樣的形式來給孩子做最後一點事情,希望他們黃泉路上有人作伴,得到一點慰藉。

總之,這種習俗爭議太多,不良販子利用法律盲區把“買賣”形成市場,才是使習俗變味的根本。要是拋開“買賣”看待冥婚尚可理解,我們還是應該思考社會制度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