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副榜爐:林下清泉供逸興 爐中活火引鳴琴

永定副榜爐:林下清泉供逸興 爐中活火引鳴琴

永定區城郊鎮的萬美村,不同於區內的其他村落,這裡沒有標誌性的土樓建築,而是一棟棟的新式磚房。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村裡居住的也大都是老人和孩子。炎炎夏日是這裡的農閒時期,卻沒有人走家串戶,這些老人們都在家中經營著村中當年盛行的手藝,造副榜爐。

永定副榜爐:林下清泉供逸興 爐中活火引鳴琴

據《縣誌》載,“副榜爐”發明地在峰市鎮,距今已有280多年曆史。“副榜爐”創始人童祖寵在1732年,赴鄉試僅得“副榜” ,心灰意冷出家後,見寺中所用火爐,不但笨重還散發臭氣,萌生了改進火爐的想法。於是不僅耐高溫、省燃料,還透氣的副榜爐就誕生了。自清雍正年間起,童祖寵創造改進的“副榜爐”,就已經享譽海內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東南亞的許多華僑家中,幾乎都能找到一個副榜爐用於烹飪菜餚。

永定副榜爐:林下清泉供逸興 爐中活火引鳴琴

然而隨著移民搬遷和時間的推移,如今僅剩幾家老人還有製作“副榜爐”。雖然眼力和體力已經大不如年輕時期,但是這些老藝人對副榜爐的每一道工序,也都細微之至。心靈手巧的萬美村人,認識到副榜爐的工藝品價值後,在原先類型的基礎上,也結合了永定土樓的造型,創造出了土樓狀的永定副榜爐。

永定副榜爐:林下清泉供逸興 爐中活火引鳴琴

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副榜爐從日常用品變成了工藝品,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可能現在用副榜爐烹茶熱酒、煲湯煮飯已經變得麻煩,但是這一方爐火,不僅僅是遊子寄託鄉愁的念想,更是這些從峰市移民來萬美村的人們心中,那永遠不會忘卻的生活記憶。

永定副榜爐:林下清泉供逸興 爐中活火引鳴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