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心系贫困群众的“第一书记”吴竹清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钟波、陈楝)今年4月18日下午4点30分,荆门火车站候车厅内59岁的吴竹清正等候着前往浙江省义务市的火车,不是公务出差,不是外出旅游,只为了一个人,一个曾在他心头牵挂了无数次的名字:曾波。

“时隔20多年重回故土,除了激动更多是绝望,我不知道我该怎么继续生活下去”。

曾波,钱场镇祠堂村人。8岁时父母双亡,留下了他和哥哥兄弟两人跟着舅伯生活,但是亲戚对他们不好,完全依靠民政救济生活。忍受不住生活的窘迫,15岁的曾波外出流浪,后因误入歧途在义乌市被判刑入狱2年。4月,将近40岁的他出狱后回到了老家投奔亲戚,20多年没回来,房屋早已荒废,亲戚也已到80多岁高龄无法顾及他。

吴竹清此时就像是一道光,出现在了曾波灰暗的世界里。没有异样的眼光,只有如亲人般驱寒的温暖,吴竹清就那样静静地坐在村委会里,认真聆听这个“孤儿”的故事。在了解曾波的情况后,吴竹清和村委会共同商议,认为曾波完全符合贫困户认定标准,但是有个非常艰难的问题摆在眼前,曾波20多年一直是黑户,没有身份证,也没有其他能够证明他身份的信息。

牙一咬,吴竹清决定吃下这块硬骨头。他主动找到了能帮助曾波证明身份的村民,恳求村民们和他一起到县公安局户籍管理办公室帮曾波开具身份证。可是到了公安局询问后却又出现了大难题,必须提供曾波外出20多年生活的证明和法院判决书,多次与公安局沟通后,吴竹清决定先取回法院判决书。

在镇政府开好了介绍信,吴竹清马不停蹄地赶往火车站,搭车前往义乌市法院。累了就在火车站候车厅休息一会,饿了就吃点泡面,来回辗转2天2夜,一刻不停地办理此事,同时吴竹清还要兼顾曾波的住宿问题。从见到曾波到身份证办下来,前后不超过10天时间,这对于近60岁的吴竹清而言已接近身体极限。

“吴叔。”拿到身份证后的曾波,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幸福,看到吴竹清把他当亲人一样对待,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地喊了声吴叔。有了身份证,村里也帮助曾波申请了贫困户,新房子正在筹建之中,曾波知道自己的美好生活即将展开,除了没有找到多年未见的哥哥,他心中已无遗憾。

“既然要帮那就要帮到底,这个事情包在我身上。”为了帮助曾波圆梦,吴竹清积极与镇派出所联系,虽然只能提供姓名,但在吴竹清的坚持和钱场派出所的努力下,一步步缩小查找范围后,曾波终于联系上了在广州务工的哥哥。

至此,曾波完全放下了心理防备,决定重新做人,努力把接下来的人生路走好。他说:“如果不是吴叔把我当亲人一样帮助,我就准备继续去外面流浪,混到哪里死了就算了,但是现在必须要好好生活,不辜负吴叔的希望。有吴叔的地方就有我的家”。将自己身上的5000块钱交给吴竹清置办家具后,曾波怀揣3000块出去找工作。如今,曾波已经在湖南省株洲市一家搬家公司里打工赚钱。而他的家也在吴竹清的精心帮助下,即将建成完工,等待他回家。

“回家”成了曾波这个近40岁的中年汉子心中最柔软的词汇,这个家还有“吴叔”在等他。

2014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时,任京山钱场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的吴竹清接到了钱场镇祠堂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任命。自此之后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心扎根祠堂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三年如一日,从未放弃。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党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为群众做点事情不算什么,这是一名合格党员应该做的。

“我几十年都没有遇见过像吴书记这么好的干部了,他是人民的公仆,是我们的亲人。”祠堂村一位70多岁的村民称赞吴竹清道。这不仅是一位村民的认可,更是祠堂村几百名村民共同的心声。如今,不管是村里的贫困户还是一般群众,只要自己有困难都会找到吴竹清。在他们心里,吴竹清就是他们的“父母官”“好公仆”。

“党员干部只有真真切切地把群众当做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都是从群众中来,当然我们也必须到群众中去,只要每个党员干部像吴书记一样为群众办事,把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我们一定能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钱场镇党委副书记刘正柱说到。

在钱场镇,还有更多的“第一书记”,他们扎根在田野上,成为为群众遮风挡雨的一颗树,成为群众心间温润甘甜的一泓泉,成为钱场大地上一面不倒的“红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