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在“2017中国好书”颁奖盛典活动中,揭晓了5大类共29种年度好书,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诗的八堂课》(商务印书馆出版)《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荣膺文学艺术类“2017中国好书”。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为文学艺术类获奖单位颁奖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诗的八堂课》,江弱水 著,商务印书馆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推荐理由:《诗的八堂课》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等话题,讨论诗的发生学、鉴赏论、价值观等方方面面。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既能用于学诗入门,也可作为诗学进阶。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我的书不过是想领大家走向诗的世界,认识其“室家之好”、“宗庙之美”。《楞严经》上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我这八堂课不过是指月的手指,希望读者能沿着我的指向,去看天上那一轮诗的月亮。——江弱水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著名导演、演员柳云龙朗读《诗的八堂课》中王安石《南浦》

试读片段

我们平常说一首诗好,怎么好?有味道。中国人对世界的感觉,每每从身体出发,而尤重味觉。西方人也讲口味,如钱锺书所说的,西语里“文艺鉴赏力”和“口味”是同一个字(taste),但两千年里,西方哲人都抬高视觉、听觉,而贬低味觉,对舌头的感官审美一直持不大信任的态度。柏拉图把美说成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不及其余。黑格尔也认为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觉和听觉,至于嗅觉、触觉、味觉,与艺术欣赏全不相干。毛姆1901年笔记里的一段话,似乎有针对性:“现在流行鄙视味觉及其享受,但实际上,味觉比审美本能更重要。人若没了审美感,依然可以轻松快乐地度过一生,但若没了味觉可就难过了。”西方人鄙视味觉,是不是他们吃得不好呢?希腊人吃得确实简单,但罗马人酒池肉林的很丰盛。北欧人被认为是味觉的垃圾桶,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却是美食的国度。《堂吉坷德》里桑丘的两个亲戚品一桶酒,一个辨出有皮革味,一个辨出有铁味,惹得众人讪笑,都以为是胡说八道,结果酒桶倒干,桶底发现一把系着皮带的铁钥匙。可见至少拉丁民族的味蕾之精细,一点都不在我们中国人之下。

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讲“味道”。“道”可以“味”,“味”能成“道”,我们哪怕进行玄学的思考,也要征用舌头。久而久之,中国人的感性经验发展出一套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细腻分析和精微把握。最终,我们用视觉和听觉来评鉴赏析的一切艺术,都可以用舌头代劳。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巫鸿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著名导演、演员柳云龙宣读获奖图书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推荐理由:全书从“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分四部分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传世艺术品的解读,阐述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人类美术史做出的贡献,确定中国美术既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同时又有源远流长、深具影响的一些基本线索。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全球视野”指的是一种新的观念。原先我们所熟悉的中外比较性研究,往往是把两种艺术现象、文化现象单独拎出来,比较它们的异同,研究它们相互的接触和影响。但在这本书里,我希望读者能够想象一个“全球景观”的概念,好比我们参观一家博物馆,看到里面把人类文明的各个时期的各种艺术传统陈列在一起。也就是说,世界上那么多种类的艺术传统合在一块儿,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全球艺术”。——巫鸿

书中插图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河北宣化张文藻夫妇合葬墓(M7)中后室西壁的“掌灯关门图”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欧洲暴露在地面上的墓葬: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图片

试读片段

问题:能否请您谈一谈“全球美术史”与“全球史”的关系?

巫鸿:我对你所提问的“全球史”并不太了解,但就其基本动向而言,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全球史”的概念并不像“全球美术史”那么新,多年以来学界有所探讨,比如全球政治、经济之类的,各国之间的联系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就“古代”而言,对于全球的历史研究可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个人认为“全球美术史”研究与“全球史”研究是有关系的,主要因为“美术史”也是一门历史学科,归属于“全球史”之中。对于不了解“美术史”的人来说,也许更多地想到“美术”的概念,但对于“美术史”研究者来说,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史”。

问题:中国书法研究主要是对某个人或某件作品的个案研究,您对个案研究的方法怎么看,是否能给我们讲讲研究的思路?

巫鸿:作为一名老师,我个人是比较强调个案研究的。无论是进行历史研究或是文献研究,总是需要从小做大,基础要打扎实,所以一般都要从个案入手开始研究。但是在进行个案研究之前要分析研究的可行性,比如有些材料并不具备研究的条件,所以要思考个案的选择及它所具有的代表性等问题。我认为个案研究是做学问必须经历的途径。学问有很多层次,基础的研究很重要,然后可以越做越宽,开阔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和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书法是一种书写的艺术,在书写的文字符号之外还兼具美学及艺术性。从这个层面来讲,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书法艺术,比如在伊斯兰建筑上装饰的书法艺术。让文字通过书写转变为艺术,这个问题可以跳出中国文化圈进行讨论,通过比较联系交流互动,可以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入另一个层面。

颁 奖 现 场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李潘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入围图书《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出版国家队斩获2种“2017中国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