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縣桶井鄉:「小蘑菇」撐開「致富傘」

當漫山的果樹還沉浸在花海綻放的愉悅中時,食用菌種植基地裡的蘑菇們已經乘著中西部合作的“快車”,向著致富出發……

清明時節,走進貴州德江縣桶井鄉食用菌基地,一朵朵飽含“膠原蛋白”的小蘑菇從菌棒中擠出,慢慢伸展開來,撐起了一把把小傘,當看著一包包乾菇打包入箱上車,基地裡採摘蘑菇的“菇東”們樂開了花。

“遙想前些年,說誇張點病都生不起,一年種點包穀沒得好多收入,現在又當股東又能分紅,還能就近務工有收入……”貧困戶安明成感慨著說道。

據介紹,該食用菌基地覆蓋黎明、場壩、高井等深度貧困村,由於石漠化嚴重,乾旱缺水,再加上長年累月種植玉米等低效經濟作物,入不敷出,許多年輕人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謀生。

窮則思變!桶井鄉緊跟全縣脫貧攻堅步伐,以產業扶貧為核心,因地制宜地找準致富路子。

“現在已經採摘的食用菌含羊肚菌、灰樹花和黑木耳有4萬斤左右,產值達到了70萬元,預計還要收成6萬斤”,當談起發展食用菌產業時,種植大戶田善齊頓時情緒高昂。今年我們將繼續拓展種植面積300畝。

隨著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工作的開展,桶井鄉將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經濟,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進一步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真正讓“小蘑菇”撐開“致富傘”,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桶井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春天,土地裡蘑菇們爭先恐後的生長信心猶如貧困戶摘下貧困帽子的決心。萬物復甦,百花齊放,雨後春筍般帶著菌香的春風夾雜著泥土芳香氣息,吹乾了勞動人民臉頰上的汗水,吹來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據瞭解,桶井鄉食用菌基地始建於2017年6月,是蘇州東西部對口幫扶的脫貧項目,規劃面積500畝,新建生產和加工廠房3000平方米,新建智能溫室大棚4個4000平方米,配置生產烘乾、包裝、存儲於一體的機械設備1套,建成投產後,年產總值可達682.56萬元,淨利潤可達200萬元。截止目前,食用菌基地種植食用菌310畝,其中,羊肚菌200畝,黑木耳80畝,灰樹花30畝,輻射帶動農戶140餘人就近就業,月戶均增收1500餘元。(卓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