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喪夫,爲貞節守寡76年,漫漫長夜如何度過,死前說出祕密

由於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可以說根深蒂固,雖然在思想最開放的唐朝,女性的地位有一定的上升但絕大部分時候女子還是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女人屬於男人的附庸,和財產一樣只屬於特定的一個人,沒有主宰自己的命運的自由,基本上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很多時候都是提出好女不嫁二夫,女性被束縛最嚴重的時期是宋朝之後,當時社會出現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非常扭曲的理念。

17歲喪夫,為貞節守寡76年,漫漫長夜如何度過,死前說出秘密

在古人眼裡,守寡後再嫁就是不忠貞的表現,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改嫁後不僅原來的婆家會反對,自己的孃家也會阻攔。如果改嫁了,就意味著不守婦道,會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所以古代女人都很看重自己的貞潔,即使是丈夫不在了,也不願意去改嫁,或將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或獨自孤獨一生。其中的苦楚,也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

宋朝、元朝和明朝的文獻,都有大量對於女子貞潔的記載,清朝的《列女傳》關於這方面記載的是最多的,創下古代歷史之最。清代最典型的三位女性,守寡時最大的21歲,最小的只有15歲,守寡時間最長的長達101年。本來守寡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這麼長的時間,那些年紀輕輕的寡婦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呢,畢竟孤獨寂寞的慢慢長夜是很難熬的。

17歲喪夫,為貞節守寡76年,漫漫長夜如何度過,死前說出秘密

記載在請朝的《列女傳》中,有一個段氏的女子,在17歲的時候丈夫就意外身亡了。無奈只能守著自己唯一的兒子度日,還好她的兒子非常有出息,考取進士做了大官。當兒子把母親接到自己的府邸後,每天身邊都有丫鬟伺候著,按理說是可以享福了,但段氏卻保持和以前一樣的生活習慣,任然是不管白天黑夜,所有事都親力親為。大家對此都非常好奇,問她也程默不語,直到她去世前,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年紀輕輕就成為了一個寡婦,為了保持貞操,甘願守寡在古代很正常。但是在閒下來的時候難免胡思亂想。白天還好,可以通過不斷地感化來麻痺自己,消磨時光。但是到了晚上,難免會想男女之事。段氏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管白天黑夜,都讓自己很忙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當她臨終前把磨得珵亮的銅板交給後人的時候,大家也很不解,老婦便說,她守寡70多年,每到晚上浴火纏身時,便在漆黑的夜裡,一枚一枚的摸來摸去,以此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到年老色衰的時候,也就不再想那些事了。

17歲喪夫,為貞節守寡76年,漫漫長夜如何度過,死前說出秘密

在現在社會中,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早已成為共識,一些性別歧視,守寡之類的陋習,也早已不復存在。不知道各位看了本文之後,對古代這些扭曲的思想,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