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什么意思?

pjj11


这个说法现在不是很流行了,主要流传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教育的资源比较匮乏,清华、北大和中科大都是当时仅有的一些优质教育院校,这里“穷”、“富”和“不要命”说法,主要是从入学就读的学子家庭情况和学校的基础设施出发的,还有就是学生的努力学习程度,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说一说。


关于清华大学的介绍,大家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清华大学以理工类学科为主流,过去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希望通过读书摆脱自己的命运,都会选择报考清华大学,寄希望于掌握一门科学技术,可以立足于社会之中,所以相对其他两所学校来说,清华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贫寒,而且那时候,清华大学虽然地理位置不差,但是校园的设施比较单一、简单,就像是农村的学校一般,给人“清贫” 的印象,当然这只是针对以前,现在已不是这样了。


“北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院校,从基础的设施来看,北大宏伟的校园大门建筑,就给人一种震慑,不自觉的肃然起敬,而且纵观校园,宫殿式的装修设计,就给人“富足”印象,而且那个时代,能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学子多是高干子弟,家庭的环境较为丰沃,读书只是他们提升自己的一个渠道,所以这是“富”的含义。


最后看看“不要命的科大”,关于科大的传说大家或多或少有耳闻,科大中很多的教师也都是咱们科学界数一数二的泰斗人物,例如“两单一星”的钱老,也曾就职于中国科技大学,有这么多敬业钻研的教师,就有更多努力学习的学子,因此“不要命”就是形容科大学子钻研学术的精神,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尤其是科大的院士评选,更是“千人选一”,这独一个院士,必然是顶级优秀的人才,可想我们科大学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苛。


高校的发展,需要自己的特色,这三所院校近年来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相信到那时候,将会有更适合他们的时代标签。


决胜网


这话最初流行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中科大刚建立不久的时候。



当时的清华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顶尖高校,慕名求学的主要是平民子弟。而北京大学的话,侧重文理方面的学科,不少高干子弟都在北大上学,所以有穷清华富北大的说法。

为什么叫不要命的上科大呢?



这话有两层含义,当时中科大还没南迁合肥,校园是在北京玉泉路上。而玉泉路校区呢,离八宝山革命公墓很近,所以就有不要命的上科大的说法。

当然,出于对科大学风的认可,这话也用来形容科大学生学习的刻苦,有拼命三郎的作风。中科大旨在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专业难度大,学习压力重,所以这在里念书的学生,需要拿出不要命的劲头儿来搞学习。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清华早已不穷,北大也不仅仅是富,原本在北京的中国科大也南迁到了合肥。但人们还是会经常提到“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的口头禅,其实何尝不是对科大的赞赏与认可,在不少公众心中,中国科大与清华、北大是同层次,并驾齐驱的高校。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作为”大学活地图“,缪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一句顺口溜。诞生的年代再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可以从校名、环境、课业、生源、规划各个方面来分析。

(本文所有图片均由缪登峰老师亲手拍摄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校名

清华大学,英文名称是Tsinghua University,可以”自由“缩写成THU。看起来是不是更像土豪大学的缩写?

北京大学,英文名称是Peking University,可以”自由“缩写成PKU。看起来是不是更像贫困大学的缩写?

怎么看起来都是”穷北大,富清华“哈哈,刚好与”穷清华,富北大“相反!


二、环境

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候,中科大办学地点还在北京,而学校的办学地点在玉泉路,距离八宝山只有1公里多一点。”不要命的中科大“这么看是不是也挺有道理的?

当时清华大学建设的还没有多么高大上,空旷的很,有点像大农村。而北京大学就不同了,仅看校门就是高大上,豪华的紧。


三、课业、规划、生源

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情况是这样的。。。

北京大学开设的科目以人文社科类为主,课业负担相对来说没有多么重。

清华大学开设的科目以工学类为主,课业负担还是比较重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的科目以理学为主,课业负担超级重。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上北京大学的孩子,有不少是家境非常好,或者是高干子弟,而上清华的孩子,有很多希望通过工学的学习,找到一份靠技术可以过上稳定生活的机会,所以”穷清华、富北大"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录取分数是特别高的,基本与清华、北大距离非常近。这也是“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里面三所高校并列平行的客观原因。


我是大学活地图,我为自己代言。


缪老师妙笔生花


北大的学生对人文,政治,经济更加敏感,在学校的基因中呈现,清华的工科独领风骚,虽然学风也足够厚重,但历史赋予学子的基因呈现独特的专注于专业能力,从中科大的学风看,对科学态度的痴狂基于因赋予莘莘学子献身科学使命的坚定。

在学习状态上,北大的学生对政治经济充满激情与热情,学校也推崇多学科学习,似乎对于思想机构的宽度是北大学生的追求,在生活方式和未来事业中推崇宏大,广博。清华的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执着深度的精准发力,对事业的垂直发展厚积薄发。中国科技大学定位与于培养真正的科学领军和真正沉浸科研的学者,特别是课程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强调:

重:课业繁重,前所未有

紧:时间安排,紧锣密鼓

深:学术高度,深不可测

拼:理科学霸,残酷比拼

有人说北大,清华国之重器,中国科大创立之初就肩负国家的科学重担,三所学校都是学习竞争激烈,但北大学生学的飘逸,清华学生学的专注,科大学生学的痴狂。

些许戏言,让名校风骨昭然若揭,在选择时也有更多超越数据的判定元素。


王为愿


恰恰相反,当年因为庚子赔款,清华的薪资待遇是最好的,到处挖人。而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却因为经费不保不同程度的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私立大学尤甚,如南开大学。今日清华很好的延续了传统,年办学经费达到了269亿元人民币,但不知是否做出了与269亿人民币相配的贡献!在此,向那些低投入高产出的大学,如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致敬!是他们挺起了共和国教育的脊梁!包括工信部的七所国防院校。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可有的学校,厚颜无耻,成天不是抢人就是比经费,他们吃的是奶,可挤出的连草都不是,真的是无耻之极,无耻之极啊!


笑傲江湖147532469


简单答一下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去中科大。其实是这样的,清华以工科为主,工科全国第一,学生毕业后马上可以参加工作(甚至不读研也可以在国内找到薪水不错的职位)。这对于学业优异而且急于改变家庭贫困境况的学生而言确实是不错选择。而北大的优势是基础学科,文理全国顶尖。从传统意义来说,基础学科本科毕业马上就业优势不大,要经过更进一步深造。适合家境好,爱学术的孩子。所谓清华出大师,北大出大家,大概进一步说明了这个意思吧。

至于不要命去中科大,不太好理解。论学科,中科大优势在理学,但肯定比不过北大清华(至少本科教育是这样的)。论学业难度,中国高校四大疯人院(数院物院化院生科院)都出自北大,也许是中科大处地处安徽省会合肥,艰苦偏僻,特别近年来在科技方面做了不少事,比较励志吧。


粼遇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顺口溜。清华是以理工科著名的学府,五六十年代多是寒门学子报考的比较多,就有了穷清华的调侃。北京大学是文科著名,大家知道学文科的人要在社会中发展,人脉基础很重要,所以北大的学生家境一般都比较好,干部子女较多,相对于清华也就有了富北大的说法。中科大则是因为靠近八宝山,就顺口出了个不要命。虽然说是顺口溜,但也反映出社会阶层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也就有了现在“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


小草lch


以前有穷师大的说法,因为师大学生人人都吃饭不要钱,不像别的大学需要申请助学金,申请不上的话需要家长出饭钱,所以半穷不穷的学生读师范比较多。(真的很穷的农村学生倒不必上师大,在别的大学照样能申请到助学金的)后面的话就没有听说过了!


阿中芳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