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少?

老胡侃三农


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相对于十年前是少了,而相对于二三十年前还是挺多的。我们就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减少谈谈自已的感受。

一、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村人数锐减。在南方有不少农村呈现空心化,只有少数老人及妇女儿童留在村里。年轻一代农民大多到外面打工,挣得一些钱后在县城买房,孩子跟着进城了,受城里人一样的教育。不能到城里的大都是父母不够上进的,你能指望这样家庭孩子成绩好。


二、留守儿童不易成才。不仅仅是留在农村在农村学校上学的孩子,就是进城的孩子也大都由爷爷奶奶管着,父母出去打工。老人溺爱孩子,孩子成绩不好也得不到及时辅导,从而越来越厌学。


三、农村父母的观念较落后,不重视教育。因为有部分农村孩子上大学后缺乏相应的人脉资源,也一样在外打工,并且混得不太好,从而让村民认为上不上大学一个样,何必费钱又费力去渎书呢?

四、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农村学校年轻老师不愿去,老教师相对知识陈旧,从而导致师资I上不去。而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差,从而使农村教育质量上不去。

个人的一点浅见,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希望农村孩孑也有逆袭机会。


良心老师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发现最近几年,的确有很多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不再上大学。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下:

第一: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认为,文凭改变不了命运,至少在短期内很难改善经济状况。有一个著名的段子说,怎么知道农村里谁家有大学生,谁家没有大学生?答案是看房子新旧程度。如果院落破破烂烂,多年未修缮,说明这家有大学生;如果是二层小洋楼,家里多数没有大学生。尽管是个段子,但也说出了一些实情。孩子上高中、读大学已经花了不少钱。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又要留在城里买房。买房又得挖苦家里,东拼西凑。所以,怎么会有财力来改善旧房子呢?毕竟,这年头,不挖苦七大姑八大姨,大学刚毕业就能买起房子的大学生凤毛麟角。市场经济条件下,乡亲们也会算经济账了。如果孩子学习优秀,那还值得吃苦受累去培养;如果孩子学习一般,费劲巴拉地上个不入流的大学,到头来搞个低不成高不就,就更麻烦了。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去学点技术或攒钱盖房子、娶媳妇呢。

第二:农村绝对人口在大规模缩减,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减少很正常。

最近要上映一部电影,孙海英主演的,叫《一个人的课堂》,讲述的是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故事。电影从侧面反映出如今农村里上学的孩子,真是越来越少了。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有两所小学,大一点儿的学校1000多人,小一点的300多人。如今村上只剩下一所小学,只有不到500人的规模。我们村的人口还算多,周边山区的,很多村小学都空无一人,连校舍都承包给村民养鸡养鸭了。

第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农村学生考大学处于劣势。在农村,从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条件比城里的差许多。到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比起城里的孩子还是差不少。这样,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比例就小。

以上是鸟叔根据一般观察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全面,也可能不够科学,毕竟没有做过深入的调查,欢迎交流。


巨灵鸟


最近十几年,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确实比以前少了不少,不仅仅是考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事实上由于国家城镇化的加速,现在的中国农村人口比以前也已经减少了很多,出现越来越多的老人村,无人村,人都没有了考上大学的学生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如果分析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为了摆脱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模式,国家从建国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推动农村城市化,扩大城镇人口,减少农村人口。这一进程从1949年建国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恢复高考的1978年,中国城市只有193座,城镇人口只有1亿7245万人,城市化水平仅为17.9%;而到2004年,城市增加到666座,城镇人口为5亿4283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1.8%;到2016,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7亿9298万人,城镇化率为57.35%,也就是说在过去的38年里,中国城市人口增加超过3倍,而由于农村学生人口基数的下降,那么农村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减少自然也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2、农村人口流动加速,农村学生流失加剧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农民工”,每年全国有接近3亿的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外出打工谋生(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这些外出谋生的务工人员,有很多一部分人口逐渐的就在工作地落户安家,不再回到农村生活。同时为了孩子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这些人会将自己的子女带到身边,就近入学,进一步减少了农村学生的数量。

3、农村学校资源投入与城市学校投入差异增大

由于农村学生人口的减少,导致国家向农村地区投入的教育资金不断的减少,农村的中小学校不断的被合并、撤销,大量的教师不得不到城市中去谋求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缺失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匮乏,学校离自己家越来越远、优秀的老师越来越少,这一切都逼迫着学生的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带到城市里去读书,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4、农村人口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现在的农村,很多务工人员,由于通过打工较好的改善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时目前的中国社会对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加剧,使得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知识产生迫切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再重视自己的还是是否去考大学,很多人都觉得,与其上一所大学,还不如跟着自己后面学上一门手艺,反而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而在这种父母的思想的熏陶下,子女自然也会对考取大学失去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突然,那么能够考上大学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微乎其微了。

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数量减少,是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更多更深层次的解决办法,可能还需要我们去努力的思考。


落下m


更多志愿录取数据,请关注勋哥教你填志愿。

一、社会阶层的固化问题,不仅在我国,在国外也是一个大问题。

最近新闻报道英国高考,也要改革,因为在英国,也同样面临寒门学子被低估的现象!

其实相互比较,勋哥发现,国内的情况,也英国的情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从这一新闻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高考,寒门学子,也存在着被低估的问题。

二、国内高考针对农村学生的高考录取优惠政策

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政策对象主要为农村贫困优秀学生。

而这一相对公平的政策,在国外是没有的。

1、国家专项计划

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又被称为“国家专项计划”,自2012年启动以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由最初的1万名增长到去年的5万名,2016年安排招生计划6万名,比2015年增加1万名。

2、地方专项计划

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简称“地方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安排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

3、高校专项计划

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简称“高校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农村学生,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三项计划的实施,极大地弥补了农村优秀学子的短板。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哪?

为什么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原因何在?

新高考政策,实行多元评价,考生不再只是看成绩,而是看综合素质。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寒门学子被低估的可能性在哪?

1、多元评价申请过程中,农村学生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这可以意味着:在升学时面临更多的荆棘,走更多的弯路。

申请选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过程。

选择学校,对于成功入校,非常关键。

选择前的信息差距,是农村学子面临的最大困难。

2、个人陈述也是大学申请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农村学生们的一道坎。

寒门子弟往往找不到高人为他们谋划、修改个人陈述,

甚至连可资借鉴的范本都找不到,只能凭自己抓耳挠腮,

结果不仅往往踩不到点上,还可能出现更多的错误。

3、各种申请条件的前期准备,也是农村学子,贫困学生无法准备的。

各种竞赛的考前培训,面试、笔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寒门学子来说,

都是没有条件做到的。

而这些竞赛条件,在很多学校多元录取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勋哥认为:

现在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即使农村的学生上了大学,在城市中生活,其生存能力和所获的资源,相比大城市的学生来说,还是处于相对劣势!

更多志愿录取数据,请关注:勋哥教你填志愿。

30小时教会你填志愿,请关注:勋哥教你填志愿


志愿填报找勋哥



无忧精英网


不是农村考上大学的越来越少,而是农村出来能考上名牌大学,好大学的越来越少,如果单纯从数量上来说,考上大学的还是比以前要多很多,专科,普通本科都算上的话,那为什么农村的学生考上好大学的越来越少呢?

大概有一下几个方面原因

  1. 农村家庭总的来说对教育重视不够,即使很重视教育但受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个人能力等原因没有一个合理的方法,很多农村家长能供孩子上学就已经不错了,没时间精力去琢磨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可能就没有这个意识。
  2. 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行,尤其是小学初中环节,家是农村的同学比较了解,村里小学老师,很多都是村里面有点文化的,小学毕业,或者初中毕业的,在学校里面任教,汉语拼音,声调都能教错的水平,虽然近几年国家强化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补充了一批正规师范院校的老师到农村任教,但还是和城市有不小的差距。
  3. 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硬件设施不足,该有的教具没有,规定的设施和活动场地缺失,很多实验和认识课则能省就省。同时老师的责任心不强,很多老师教完课都着急忙慌的干农活去了,哪有心思辅导。
  4. 现在的农村孩子并没有比城里孩子多努力,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没有别人努力,当然在考学的时候竞争不过别人,并且这一现象越来越明显,我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里条件好的,孩子高考成绩都不错。
  5. 父母的影响,父母教育水平高,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都会受些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可能比学校的老师还要博学,知识文化水平丰富,能给孩子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合理的指导建议等等。
    以上为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正。针对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国家也加大了扶持力度,相信存在的问题也会逐渐改善。

流经岁月的歌


为什么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少?


老胡侃三农


近些年,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好像是不如以往多了。记得在以前,要是村子中,有哪家孩子考上不错的大学了,还放鞭炮,摆酒席。开学走的时候,村里人还会去送行。不过近些年好像上大学的少了,村子里也没以前那么重视了,都不怎么听到村里人议论哪家孩子考大学的事情。其实原因并非很难找到:

1、科技不断的发现,互联网已经普遍,现在村里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没有那么多可娱乐的东西,他们从小长在这个网络网时代,接触到的信息多种多样,了解的多,自然也就投入的多,手机、游戏等等,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力难免分散,不利学习,时间久了影响到学习成绩。

2、现在这些信息时代,赚钱的机会也不断增多,于是有的家长思想也得到了转变,认为当今社会,不一定非要上大学孩子才有出路,尤其看到一些人没有考上大学,如今一样事业有成,甚至此上了大学的孩子,经济方面还要好的多,而且现在大学生就业也比较困难,工作也不好找,所以在家长这边,孩子上不上大学这件事,已经没有之前那些年那么重要了。

3、在农村目前,不少孩子也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人疼爱,从小没吃过苦,且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好了,孩子读书也是要吃苦的,一些家长就会心疼,导致不能培养孩子读书的毅力,家长不会过严格要求孩子学习,即使考不上好的大学,也没关系,若孩子想继续读书,可以花钱去个学校,条件好的,也可以送到国外去。

4、农村的孩子考大学相对城里学生还是有劣势的。农村,由幼儿园到初中,教学条件相对城里还是有差别的。上了高中,在综合素质上相比城市学生是有差距的。

当然,农村孩子每年考上大学的,还是大有人在,只不过现如今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农村人的思想确实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考大学在他们认为已经不在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


决胜网


农村现在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少,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我奶奶家的那个村子里,这几年一个大学生都没有,孩子们基本上到初中,就不再上学了!高中都不再上,更别说大学了!

为什么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是个社会现实问题。原因肯定不是农村的孩子智商水平偏低!个人认为,这是个社会问题。

上大学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少,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这几天,大早上学的冰花男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孩子代表的是一群孩子上学的状态。很多农村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走很远的路上学。我们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开始上小学时,是村子里的家长轮流排班就送孩子们去邻村或更远的地方上学,中午,孩子一般带饭。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孩子们就住校了!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和陪伴,仅靠老师的教育管理,肯定是不够的。再加上,师资有限,老师的精力有限。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教学硬件设施和城市相比,相差很多。城市很多小学都有苹果机房,可是很多农村小学可能都没有电脑。因此,在小学阶段,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城里孩子比就有了差距,这话说起来不是滋味,可确实是个事实。第二,在上面也提到了,就是学习习惯。没了学习习惯,也没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总是徘徊在学习的末端,自然也就没有了动力。第三,家庭因素。农村地区,农忙收种庄稼,农闲外出打工。一些家长常常把孩子交给老人管,甚至是孩子自己在家。有的家长虽然在家,但是受文化程度影响,对孩子的学习无从帮忙,甚至并不重视孩子学习。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持放任态度,能学能读就接着读,不能读就回家。第四,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愿意上学不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会形成示范作用,孩子们本身自制力不强。孩子们模仿的是不上学,早早进入社会的那帮同龄人而不是好好读书上学的同龄人。

这些原因,让农村孩子在义务教育之后就离开了学校,更不用说上大学了。

改变这一状况,则需要对农村教育更多的帮扶和倾斜。


小密秘


所以就应了那句话,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方面是现在在学前教育投入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家长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幼儿园开始有很多的家长就开始送小孩到一些私立的好的幼儿园上学,而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只能在农村的幼儿园上学,他们之间的差距从小就开始打开。

当他们一起来到小学的时候,虽然是同班同学。可是他们的差距已经打开,来自富一点的家庭的孩子,对英语已经是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英语是什么,他们还都很是陌生。

第二方面是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二来是城里的孩子,他们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平时的一举一动都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并且父母时时刻刻的教育小孩子。在平时的补习班,平时的兴趣班,平时各个方面的这种培训,可以说影响着小孩子的综合素质!

第三个号面临来自于社会。现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以后,高中,有很多地区的高中,好的高中,来自于民办的高中,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承受不了这样高昂的高中的费用。自然而然就不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考上大学的几率也就变得越来越少。

最后,就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日来自农村的孩子,就业拼的是自己。在这个拼爹的社会里,大气的一大批来自农村的寒门学子。觉得不管怎么学,最后毕业的时候依然是拼背景,拼后台,拼关系。嗯,就造成很多农村学子,认为,还不如不读这个大学,拿大学的时间,精力,金钱,出来闯一番自己的事业。

所以农村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去考虑的一个很深层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