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赵县“仁合会”的太祖拳传于明末清初,讲求实战攻防

在河北石家庄赵县一带,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西洨洋的拳,真沾弦(真行),刀枪棍棒都能玩。”“西洨洋的人真是牛,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都懂拳,个个有两手儿。”

河北石家庄赵县“仁合会”的太祖拳传于明末清初,讲求实战攻防

河北赵县西洨洋村练习拳术的历史悠久,相传这种拳术是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拳名叫太祖拳。在明代以前,屈姓家族练习的是绳鞭,绳鞭挥舞起来攻击对手的时候像一根铁棒一样戳打,当躲避和化解棍棒、刀枪袭来的招式的时候又像一根铁链一样纠缠住对手的兵器。

河北石家庄赵县“仁合会”的太祖拳传于明末清初,讲求实战攻防

与屈家相邻居住的时姓家族练习的是大刀,练功用的刀有90余斤重,可惜这把大刀在五八年大练钢铁的时候被毁。村东居住的柳氏家族练习的是软功。刘氏家祖练习的是硬功,一头能把石板撞裂。明末清初,时姓家族出了一个武举人,时举人眼光深远,成立一个练武术的民间组织取名叫“仁合会”。拳脚的路数就到了七十多套。当时他们打得飞镖,出神入化,打出飞镖后,能用嘴咬住镖后面的红绳。

河北石家庄赵县“仁合会”的太祖拳传于明末清初,讲求实战攻防

太祖拳特点是讲求实战攻防,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

其套路动作严谨,步法灵活,刚柔虚实兼备。“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

河北石家庄赵县“仁合会”的太祖拳传于明末清初,讲求实战攻防

基本动作为:“挑、砍、拦、封、闭、缠、扫、踹、弹、撩、钩、撞、绊、缠”。招式上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四气、五巧、六变、七奸、八狠。

攻击时“审势观察细留神,逢弱直冲入中门,遇强避锋绕步捶”,手步相连,上下相随,遇隙即攻,见空则补。手法非攻即防,虚中寓实,实里含虚,一式多变。

河北石家庄赵县“仁合会”的太祖拳传于明末清初,讲求实战攻防

“仁合会”成员以练武健身为目的,师傅收徒弟时候,总是先告诫弟子们,练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不准争强好胜,更不准在与人打架争吵中使用所练的武术路数。“仁合会”收徒只重视人的品行,不分贫富贵贱。练功用的是晚上和田间地头休息时间。

河北石家庄赵县“仁合会”的太祖拳传于明末清初,讲求实战攻防

“仁合会”的拳风造就了西洨洋人一代一代既具有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又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淳朴村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