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園故事丨陳三太比武

梁园故事丨陈三太比武

明朝崇正年間,梁園南街出了個陳三太,在當地很有名氣,平時喜棍弄棒,武藝高強。

梁园故事丨陈三太比武

有一天,遊方和尚慧明,肩扛一把三百多斤重的大鐵傘,風塵僕僕地由北向南行進,路過樑園,聽說陳三太精通武藝,就去和他比試比試,以武會友。一到陳三太家,只見小徒弟正在練武,便問道“小師傅,你家大師可在家?”小徒抬頭一看,眼珠一轉,心想這和尚準是找師傅比武來了。便答道:“師傅不知哪裡去了,你等一會,我去找找看。”說完就走出去了。

梁园故事丨陈三太比武

陳三太此時正在王大塘衝犁田。一聽小徒秉報,就說:“你去跟和尚說我不在家,但你去跟蹤和尚一里路,如果他扛鐵傘換肩,你就叫他回來,說明他內力不足,我能贏他;倘若鐵傘不換肩,就隨他去吧。”小徒弟回來後就把和尚打發走了。

和尚高興而來,掃興而去,剛走完一里路光景的時候,鐵傘換了肩,只聽小徒弟在後面大聲喊道:“和尚師傅,我師傅回家了。”於是慧明和尚又折回梁園。

有客來訪,陳三太只好停牛息犁。他用左手夾起牛到塘裡刷刷牛蹄,除去蹄上汙泥,上到塘埂後就左手夾牛,右手夾犁,大踏步地回家了。和尚一見陳三太夾牛夾犁回家,臉不變色心不跳,暗暗吃了一驚,心想,此人力氣如此之大,我怕不是對手,未比武就心生寒氣。兩人一見面,彼此寒喧了幾句就比起武來。

梁园故事丨陈三太比武

陳三太身強力壯,儀表堂堂,雖沒有超凡入聖的武功,但卻內力深厚,精通拳術;慧明和尚生得墩墩實實滿臉釉色,一雙手攤開像蒲扇,,握起似鐵錘,人見人怕,功力不凡。只見兩人站穩馬樁,凝神聚氣,拳頭攥得“咯咯”作響。陳三太練的是降龍拳,虎虎有生氣,慧明打的是伏虎拳,處處有名堂。會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只見三間大的比武場塵土飛揚,人身連閃,鐵拳顏揮,幻化出無數舉影,大約半柱香功夫不分勝負。陳三太只得使出絕招,拳掌齊出,所取方位極大,拳掌上隱隱發出風雷之聲,急用“推窗望月”一掌,“砰”的一聲擊在慧明的左胸上,這一掌力若千斤,慧明承受不住,跌坐在地上,吐出了一口鮮血。這時雙方停止了比鬥,陳三太連說“承讓,承讓”,慧明說“承教承教”,就在地上從身中摸出一粒丹藥。含在嘴裡,運功療傷,不一會站起來說道:“青山不改,綠水常流,我三年後再來領教閣下”,臨走時還帶著一束怨恨的目光。

梁园故事丨陈三太比武

光陰荏苒,三年一晃就到。 陳三太心裡想:我在家練武是帶田不裝犁,武功難以提高,而慧明和尚則雲遊天下名山大川,不少武林高人匯於其間,他三年學藝歸來,我怎是他的對手呢?一人在家裡左思右想,無可奈何,悔不該當初把和尚打傷,結下了怨家。這一天,忽聽外邊喇叭響,哭聲陣陣,出門一看,原來是一戶人家死人出殯,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想到了一-著“妙棋”。

三年後的今天,和尚慧明果然來了,仍然扛著大鐵傘,目光精射,臉泛紅光,精神抖擻,一派武林大師模樣。到了陳三太家,一看傻眼了,只見堂屋前停放著一口棺材,陳家子孫披麻帶孝,哭作一團,好不悲慘。一打聽才知陳三太死了,他自認晦氣,上街買了香竹紙馬,祭奠一番,臨走時在棺材蓋上輕輕拍了一下,深嘆了一口氣,轉身走了。

人常說“能忍者自安。”陳三太忍了 ,躲避著不和慧明和尚比鬥。他裝假死,蒙人耳目,其實棺材裡裝的全是石頭瓦片,打開一看,陳三太驚得目瞪口呆,原來棺材裡的石瓦變成粉末。自此以後,陳三太關閉了自家武場,隻身到淮南當保鏢去了。

梁园故事丨陈三太比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