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紫砂工艺,长长茶壶知识——紫砂壶泥片镶接法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里,成列着一件秦汉时期的藏品,名为陶匜。

看看紫砂工艺,长长茶壶知识——紫砂壶泥片镶接法

宜兴陶瓷博物馆藏品“陶匜”

陶匜,是剩酒的器物。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秦汉时期的陶匜使用了泥片镶接的制陶技法,与我们传统紫砂壶方器的制作技艺相同,即用切割好尺寸的泥片拼搭镶接而成型。陶匜由左右、前后、底部五片陶泥片镶接搭成匜体,前后挖空镶接匜流,镶接处粘合脂泥清晰可见。

也就是说,泥片镶接成型的制陶技法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到明代,朱元璋一纸诏令,废除团茶,改为散茶,使得紫砂壶兴起。

据明末清初《宜兴瓷壶记》记载“供春断木为模,时悟其法,则又弃模,而所谓削竹如刀者器类,增至今日,不啻数十事。作掌厚一薄一分听土力,名曰土毡,割而登诸月有序,先腹两端相见。廉用媒土,土湿曰媒,次面与足。”

看看紫砂工艺,长长茶壶知识——紫砂壶泥片镶接法

用脂泥镶接身筒

以上记载的紫砂壶的技艺,首先是金沙寺僧在陶缸翁者处习得捏塑法用于紫砂壶制作,其后供春断木为模,使用了内模法,时大彬又悟其法,用泥片镶接法制壶。根据制壶的工艺要求,又发明了不止数十种工具。竹木拍子掌拍身筒成型,泥片按尺寸需要切割好,有序的摆在木转盘(月阜)上,先壶身泥片的两端,用鳑鲏刀刮脂泥粘好,然后镶接面与底。

看看紫砂工艺,长长茶壶知识——紫砂壶泥片镶接法

顾景舟制紫砂高僧帽壶

总而言之,经过不断的发展,到明代开始,镶接制陶技法逐步使用在紫砂茶壶的制作中,制作技艺不断地发展至明代中期,形成了基本成熟的一套世界独特的手工制陶成型方法——泥片镶接法。现代紫砂艺人传承的全手工制作技艺仍然与明代一致。

看看紫砂工艺,长长茶壶知识——紫砂壶泥片镶接法

问壶君透露一个秘密,最近问壶正在准备放大招:云集了宜兴当地手艺扎实,独具匠心的匠人,从选泥到练泥,从打身筒到烧制完成,每一个过程都实时展现在您的眼前,全程透明化,360度无死角展现,确保您的壶是全手工精作。消费者甚至可以和制壶老师本人全程一对一对接交流,保证做到真人、真品、真好、真紫砂、真全手、真实惠!让每一位消费者不烦恼,可以轻松的买到好紫砂壶。

可以说这是紫砂界史无前例、最有Guts、最有诚意、最有良心的新玩法。

如果您是全手工紫砂壶爱好者,可以回复留言关注我,掌握最新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