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信息外洩是對艱難度日的宜興紫砂人的一次釜底抽薪

前幾天,宜興日報報道了一則短新聞,除去往期案件回顧,全篇不過百餘字。大意為2014年到2016年期間,某快遞公司員工私用職權便利,出售消費者個人信息給其他從事宜興紫砂壺銷售的人員,兩年時間共計出售了上萬條。

快遞信息外洩是對艱難度日的宜興紫砂人的一次釜底抽薪

這十分符合了現在的新聞規律——新聞越短,影響越大。

從事紫砂壺的人都知道,客戶對於每一個從業者而言那都是命門所在,發財致富亦或養家餬口皆寄希望於此,而今卻有人在這上面動起了手腳,無異是對當下低谷時期的紫砂行業來了一次釜底抽薪。

快遞單號剛洩露的那段時間,人人自危,整個丁蜀鎮可謂是滿城風雨。一朋友與我聊及此事,頗為無奈,生意要做,又不可能自己一一送壺,最後還是要寄快遞,可是寄快遞又要承擔客戶外洩的風險,就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就算是換一家快遞公司,依舊不保險。

快遞信息外洩是對艱難度日的宜興紫砂人的一次釜底抽薪

這種不安全的情緒在圈內迅速瀰漫,進而轉化為不信任,到最後變成無奈折中。寄件人和收件人的電話全部寫寄件人的,快遞達到地點後,寄件人再電話聯繫買主,只為了保住自己的客戶。

對於紫砂行業而言,這種不信任感的出現,嚴重地違反了契約精神,契約精神的缺失,則會產生混亂與無序。

一個客戶的培養,紫砂從業者花費了巨大心血和時間,產生信任感之後才會促成這一單。而信息購買者,只需要花費極其低廉的價格便可以精準篩選,隨後大打價格戰。

價格廝殺的結果,並不一定都是消費者受益。在價格不斷被拉低的情況下,成本勢必會被極度壓縮,於是機車、注漿等成型成本較低的作品開始出現,而消費者對於這些作品基本上欠缺甄別能力,即使在網上學的一招半式的甄別方法,但如果這個成本是省在泥料上,亦或者低價代工冠以名家噱頭再高價賣出?這就很難甄別了……

快遞信息外洩是對艱難度日的宜興紫砂人的一次釜底抽薪

可是,在一條個人信息被不斷地販賣給無數個信息購買者之後,價格戰會愈演愈烈,從而陷入一個泥潭,最終給市場一個很壞的形象,這對整個產業而言,破壞巨大。

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透明、穩定的制度產生長期的、穩定的預期,只有在這種穩定的預期下,人們才可能低成本地達成契約,而契約,恰好是商業社會的基石。但在各種灰色操作下,紫砂人無奈又被動,一旦價高質劣的商品大量注入市場形成惡性循環,覆巢之下又焉有完卵?

快遞信息外洩是對艱難度日的宜興紫砂人的一次釜底抽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