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魅力名鎮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 讓人靜下來的地方


束河古鎮,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後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

束河是個什麼地方?這裡是一片讓你輕鬆的淨土,可以讓你靜下來,做夢、發呆,還可以讓你喝酒、聊天、遺忘..

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05年入選CCTV“中國魅力名鎮”。

束河古鎮位於麗江古城區束河路,北緯26度55分,東經100度12分。束河古鎮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面臨田園阡陌;北瞰玉龍,東南瞻象山、文筆,四時風光變幻。

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行約四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當年徐霞客遊芝山解脫林時,曾走過此道,在他的記述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鎮之古稱。

青龍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寶山,青龍橋的中軸線正對著聚寶山,這是木氏土司的設計,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時期的標誌性建築。

束河古城的四方街長寬不過30幾米,有四條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環繞、日中為市,為麗江壩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

龍泉山下古樹參天,一道好水積成九鼎龍潭,潭水清澈晶瑩,水草曼舞,游魚逍遙,玉龍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無窮,成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束河坐東朝西,背風向陽,村後山林為玉龍山南下之餘脈,山形秀麗,植被茂密,白沙岩腳院有鳳凰山,為麗江木氏發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變,呈祥瑞之象,堪輿家稱為“丹鳳含書之地”,預言文化昌盛,興旺發達。

村北柳蔭深處有九鼎、疏河兩個龍潭,泉水清澈、波光閃爍,分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後、菜園田邊穿流而過,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秀。

由於茶馬古道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後,該地成為滇、川、藏交界地域內著名的“皮匠村”。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麗江設立“神川都督府”,茶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進藏;宋王朝的軍事需要,刺激“茶馬互市的繁榮”;於是,從元、明以來到近代,茶馬古道成為滇、藏、川間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