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晃侗藏紅米,有著8000年曆史的農耕文明


新晃位於湖南省的最西端,雪峰山以西,武陵山以南,地處我國亞熱帶地區,季風氣候讓這裡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內土壤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當地曾有考古遺址出土過稻灰和稻穀顆粒遺蹟,證實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從事稻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嚴寒期短,無霜期長,境內土壤裡含有大量的鐵、鋅、鈣等多種微量元素,為侗藏紅米提供了獨特的生長環境。圖為扶羅基地核心區平壩稻田, 稻田與侗寨、藍天完美統一。

湖南新晃侗藏紅米種植系統是新晃侗鄉數千年來農耕文明的歷史傳承。紅米稻種更是珍貴的、難得的物種資源。千百年來,侗藏紅米憑著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和栽培習俗,在雜交水稻發祥地湖南懷化的新晃侗鄉得以保存下來。圖為紅米稻田和侗寨交錯其間,和諧共生。

侗藏紅米種植基地稻田裡的“侗藏紅米”藝術字,彰顯了當地稻農對於紅米的熱愛。

新晃侗藏紅米種植系統體現了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的理念。山上封山育林,山下引水灌溉,林稻相間,相輔相成。水旱輪作的循環系統,既豐富了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又改善了土壤的營養成分。水稻種植與養魚、養鴨的有機結合,無形中建立了一套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體系。

新晃侗鄉高山原始林木。

紅米稻田的稻田養魚。

侗藏紅米不僅是侗家人的食糧,更是侗家人崇尚自然的精神支柱,被侗家人視為“神米”,與巫儺文化、祭祀文化等侗民俗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儺,古書解為驅鬼逐疫。古老的圖騰崇拜和鬼神信仰,使我們的祖先總是習慣藉助於“儺”這種神秘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並輔之以歌舞,這便是最初的儺戲。新晃的儺戲“咚咚推”,多年前就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它是巫儺文化的早期產物。

成熟的侗藏紅米。

侗藏紅米除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以及植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脂肪外,還富含B1、B2、B6 等多種維生素和18 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圖為成熟的侗藏紅米和紅米粥、紅米飯、紅米酒、紅米粑、紅米粽子等紅米制食品。

紅米粽子。

紅米酒。

新晃侗藏紅米種植系統有8000 年的歷史傳承。在現代農業技術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今天,保留豐富的稻種資源不僅對豐富我國稻類遺傳資源、稻作生產、品種改良、稻作科學研究及生態安全維護有著積極的作用,也是解決人類未來糧食安全的物質保證。圖為機械化收割 紅米。

太陽能滅蟲燈守護的侗藏紅米稻田。以上圖片來源:新晃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圖文摘自《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影像志》,中國攝影出版社2019 年8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