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你好”

“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

“高考,你好”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在中国飞速传播着,人们奔走相告。同年12月,全国570万胸怀梦想的学子参加了高考,最终27.3万人喜圆大学梦。贴着77级标签的他们,如今多已功成名就,用自己的传奇经历书写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神话!从此,“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改变人生”的思想深入人心,“高考,您好”的虔诚姿态骨化风成。

“高考,你好”

今年是高考恢复41周年,第一批“00后”即将迎来高考。当高考在大多数国人心中,从进入大学的资格测试上升到了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机会,参加高考的人数自然迅猛增长,当年“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如今已达千万数量级,据教育部上月初透露,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到975万人。庞大的报考人数给学子们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压力,而整日“书山题海”、天天“早晚自习”、周末课外辅导的学习生活,又让学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快乐,改变了学习的初衷,学习最终成了迎接高考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武器。

“高考,你好”

学生的世界,一切唯学习论,这让许多学生都不堪重负。这些学生的内心压力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释放,日积月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中,此类案例比比皆是,不少离家出走的学生至今杳无音讯。

“高考,你好”

然而这些失踪案例虽如警钟,却未让更多家长惊醒。他们依然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自己的行为圭臬,默默将儿女的高考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辞职陪读,花钱请家教,考前准备补脑大餐,高考时在考场外焦急等待。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无数家长让孩子的高考承载了他们殷切的希望,一旦金榜题名,自然皆大欢喜;倘若名落孙山,那整个家庭仿佛乌云密布,落榜高考生更是如临世界末日。

去年的6月6日,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寻人影视》栏目录制了寻找高考落榜生王玉红的寻亲视频短片《寻亲的路》,并进行了全网覆盖式播发,镜头前王玉红的父亲声泪俱下,讲述了爱女经历两次高考落榜后离家出走的经过,自己十多年不断寻找依然不放弃的决心,以及对爱女深深的回家呼唤。

“高考,你好”

该视频一经播发,就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评论、转发。一位网友曾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的一段话通过留言来劝解王玉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的确,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何况,随着当代社会发展的高度多元化,高考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仪式,它用相对公平的考卷,决定参加者之后的四年在哪里生活、学习而已。高考之后,又是新的开始。多元的社会,多元的时代,给了我们多元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对于高考,今天的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多元的思考与认识。当然,那些信口“高考无用”的言论,宛如“何不食肉糜”般的滑稽,大家一笑而过即可。

最后,衷心祝愿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们,都能在高考面前,平心静气地道一声:“高考,你好。”(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 缘梦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