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老師們,教育廳邀請6位重量級中原名師送給您的暑假指南請您收好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感謝毛傑副廳長、教育廳師範處為本文提供的支持

1

“閒”下來的暑假生活

教師暑假生活的一點建議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宋 君

鄭州市金水區實驗小學 宋君

現任教於鄭州市金水區實驗小學。先後榮獲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原名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優秀教師、第二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等榮譽稱號,在CN刊物中發表了300多篇教育教學文章,出版專著《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多次執教省、市、區觀摩課。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師教育和數學閱讀。

很多人羨慕教師有兩個月的暑假,其實,對於教師而言,暑假雖有兩個月,但也是忙碌的,要參加一些研修,要準備下學期的課程,要開展一些實踐活動等,如何讓暑假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我想,更多是要讓自己“閒”下來,因為只有“閒”下來,才能夠更有智慧地教學,只有“閒”下來,才能夠更好地得到發展。

我的暑假有四個一,也推薦給老師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一、捧一本“閒”書,靜心閱讀 作為暑假,我首要是學會放鬆自我,捧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醉心閱讀,享受文字的魅力。作為教師,我們利用暑假“閒”暇時間,讀教育名著類書籍,可以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我們的實踐智慧,並從中找到理論的支撐;讀專業學科的書籍,讓我們的教學事業更寬闊,更能系統的看待學生學習的內容;讀教育期刊,使我們聽到了最前沿的聲音;讀心靈感悟書籍,提升自我的人生。讀書拓寬了教師的人生寬度,在平等、對話、交流的氛圍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行一段“閒”旅,陶冶情操 作為暑假,我們可以陪伴家人一起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旅途中體會家庭的溫馨,體會親人的團聚。作為旅行,和家人團聚中贏得最溫暖的親情,在和父母一起交流中,促進家庭的和睦。這段“閒”旅彌補了平時工作帶來的缺憾。 作為旅行,更多的是陶冶我們的情操,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樣的經歷給教學平添了無窮的樂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拓寬人生境界。

三、進一期“閒”學,收穫專業 暑假,我還是要參加一期有質量的業務研修活動,通過研修,提升自我的專業。參加研修,需要靜心思考,提升自我的教育認識,參加研修,需要閒下來,靜心思考自我的教育教學。“閒”下來,才會有智慧的迸發和智慧的提升。

四、研一個“閒”思,提升境界 在暑假裡,“閒”下來聚焦自我的特色和發展,想一想如何才能更好的發展,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特色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作為教師,我們需要這樣的“閒”思,這樣的閒思能有效促進我們成為一個有自己教學特色的教師。 總之,作為教師,在暑假讓心“閒”下來,在閒中讓身心得到充盈,智慧得到提升,真正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真心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夠合理安排自我的暑假生活,祝願所有的老師暑假快樂!

2

教師暑假怎麼過的建議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鄭美玲

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 鄭美玲

2013河南省首批十大中原名師,中原名師鄭美玲工作室主持人。省級名師,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骨幹教師。2015省教師教育專家,2013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育專家, 2013年6月受鄭州市教育局推薦,被聘為河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2014年被聘為河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本科生導師,鄭州師院兼職教授、本科生導師。

終於到了暑假可以有大塊時間實施個人專業成長規劃,大家都知道要讀點什麼、寫點什麼、看點什麼、玩點什麼、做點什麼,但篇幅所限,在這裡我們只能先聊聊最為重要的讀和寫

什麼是教師?教師就是給學生點亮人生明燈的。當然首先要教師心中有太陽。教師心中沒有太陽,怎麼把陽光灑到學生的心中?什麼是美麗?只有點亮聰明的聰明才是美麗的聰明。什麼可以點亮教師心中的明燈和太陽?可以讓我們愈加美麗呢?

讀點什麼

讀書是有門的,是有路的,隨便讀讀是不行的。如果你真的是得門而入,就會事半功倍,終身有用的。因此,我們教師讀書應該尋找一條正確的路。到底讀什麼書?要真正讀一點“磨腦子”的書,讀一點經典,而決不能僅僅侷限於教學參考類書籍,文學、哲學、美學、國學、科普等這一切都要有所涉獵。為什麼要讀經典書籍?經典活在時間的深處;價值追求,在文字海洋中奔騰。讀經典,實際也就在讀當下,助你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鍛煉出一個清醒的頭腦,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覺,克服自卑、瑣細、無知、狂妄。

很多時候家長問我,說孩子們看了那麼多書為什麼語文還是學不好?作文依然寫不好?我一般都會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告訴他,不是說你去看書就行了,那要看你看了什麼書、從書中看到了什麼?如果淺閱讀停留在情節上,那充其量孩子不管讀的什麼都是在讀《故事會》,看書無非是消遣時光,而不是在滋潤心靈人不是掃描儀,不能只掃情節,不能只掃知識,不思考不觸發內在的變化的閱讀沒有效果。書讀得再多,你不和他發生關係也沒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話沒錯,但要看你怎麼讀?怎麼行?比如說,我看見過某個人,那沒用,改變不了我,我只能跟這個人戀愛才能改變我。讀書你得跟它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如果你跟書戀愛了,你肯定會變化,你不會是原來的自己。就跟旅行一樣,天天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眼就撤了。全世界都去過又怎麼樣,即便踏遍全世界又能夠怎樣,無數次旅行也無法拯救平庸。道理就是這樣,你必須要跟那片森林,跟那片白雲發生關係。讀書要把一個人讀出來,要讓文字中的人皮肉豐滿,從紙質當中浮現出來,感受到他的呼吸、他的思想。因為最偉大的文字就是這個人最核心的本質,而我們要從文字當中讀出這個人的面貌、靈魂。讀書就是在書本中和一個更加卓越的人交談,讀書就是要讀出作者讀出自己,讀出光芒來的。

寫點什麼?

成為名師的路無外乎有這樣兩條:賽課、寫書。養成了一個寫作的習慣,養成了一個寫作的意識非常重要。平時教學中我們會有一些靈感,只是苦於沒有大塊的時間把它寫下來,假期終於可以梳理平時所想。論文也好,成果也好,研究報告也好,不怕著眼點小,只要針對教學中實際上的具體問題,再小隻要有實效就有價值比如教學後記、教學反思等等。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偷懶,稻盛和夫說:拼命努力時神靈都會出手相助

當然還可以寫一些自己平時所想。一個人什麼時候才會認為寫作重要,他才會把寫作自覺提上日程?是這個人有了對世界、社會個性化的發現。寫出對生命的覺解和對世界的判斷。人最根本的是自我的教育,偉大的教育都是自我完成的。在自我教育中你放棄了什麼,樹立了什麼,改正了什麼,這個教育就完成了。所以人在柔軟的時候才是最偉大的教育,柔軟裡面才會誕生剛強。

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教育的過程這裡所說的寫是完全沒有功利心的,是發自內心的,寫作的根本原因是不吐不快,憋不住,因為有價值的發現,就必須要說。

當我們讓讀點什麼和寫點什麼真實發生,我們首先點亮的是自己人生的明燈和太陽,也會讓我們成為可以點亮別人聰明的美麗的人。當您決定一旦執行就應付出100%的努力,沒有結果的事等於沒做,請您執行落地法則:糾正“差不多”心態。“差不多”是“差,不多”。首先你先承認差,只是不是特別多而已。所以列好了讀書計劃和寫作計劃就要執行落地。過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刻,是我真心送給大家的祝願。“做完”和“做好”的區別,就是人生的差別!因為你我都明白頭永遠也高不過手。

知道+不做=不知道

知道+踐行=成 功

3

暑假打算這樣過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李慧香

長垣縣教體局教研室教研員 李慧香

中原名師,全國百佳語文教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教育部"國培"學科培訓專家組成員,河南省教育廳"省培計劃"語文學科培訓專家組成員,河南省名師,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骨幹教師,河南省教學標兵。

伴著綠樹濃陰,聲聲蟬鳴,暑假來臨,大把的時間等著我們去支配。暑假打算這樣過——

好書那麼多,我要多讀讀

讀書修身,讀書致遠。教師首先是一個讀書人,從現在起開啟修行模式,每天堅持閱讀,與書為伴。

閱讀經典著作。首推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朱永新的教育學著作,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陣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慢讀,細品,靜思,把握原著的精神實質,目睹原著的博大精深,領略原著的邏輯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作者的崇高風範和人格力量的薰陶。

專業用來做事,文學用來修身,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滋潤心靈,提高審美和生活情趣,提升職業和人生素養。喜歡《遙遠的向日葵地》,向日葵遠不止開花時節燦爛壯美的畫面,更多的時候還有等待、忍受與離別的面目。喜歡讀《大家小書》,短小的篇幅,如粒粒珍珠,圓潤飽滿。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長時間。

讀家庭教育的書籍。尋覓家庭教育之道,享受培育生命的樂趣。張文質的《奶蜜鹽》,從孩子生命成長的核心元素中積聚能量,追根溯源,探尋家庭教育第一定律。劉肖的《爸爸哪兒也不去》,作者16年陪伴的姿態,溫暖了女兒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詮釋了全新的親子陪伴理念。韓素靜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以現身說法告知為人父母者如何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陪讀也是高質量的陪伴之一,打算與孩子同讀一本書,加深母子感情,共享閱讀妙處。

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趁著暑假,帶上孩子,出去看看。

到名校探訪,清華大學朱自清故居,北京大學的博雅塔,復旦大學的驢背詩思,北師大的木鐸金聲,浙大的奔馬,武大的鯤鵬。這些校園的標誌性建築,關聯著所代表的歷史和文化符號,值得帶孩子一觀。

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看,瞭解曾經國破家亡的歲月,銘記刻骨銘心的歷史,從而更好地珍惜當下。到紅旗渠看看林州人在楊貴帶領下創造的奇蹟,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

帶上孩子,回趟老家。走在鄉間小路上,看樹繞村莊,水滿坡塘。倚街頭老樹,沐田間熱風,聞泥土清香。穿桃林,聽鶯兒啼,看蝶兒舞,蜂兒忙。過東崗,帶孩子認識玉米大豆,花生高粱,看豆角繞架,黃瓜垂秧,還有那桃兒紅,甜瓜白,南瓜黃。

坐坐藤椅馬紮,住住老院老房,陪父母聊陳年老事,談新時代新變化。梳一梳母親頭上的華髮,摸一摸父親手上的老繭,做一頓可口飯菜,擦一擦茶几冰箱。某個瞬間,拍下父親看報紙的鏡頭,母親摘菜時的模樣。既補償了忠孝不能兩全的缺憾,也讓孩子飽覽了鄉間被遺忘的風光。

書法那麼美,我要多練練

教師的基本功要加強修煉,尤其是書寫基本功。省教研室張琳老師曾說,語文老師寫不好字簡直不能原諒,因為語文老師的字直接影響學生的字。

相比顏體和歐體,我更喜歡柳體,清秀遒勁,結構謹嚴,舒朗開闊,相互顧盼。趁著假期,找找多年前珍藏的柳公權的《玄秘塔》,鋪開宣紙,飽蘸濃墨,茶餘飯後練一練。

健康很重要,我要多鍛鍊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平日總以忙碌為由,無法堅持鍛鍊。

趁著假期,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並形成一種習慣。跟著視頻學習太極拳最基本的24式,輕鬆柔和,速度均勻,前後連貫,每天打兩遍,身心愉悅,微微出汗。

但願暑假生活充實而不忙亂,悠閒而不散漫。

4

在暢想中跟暑假完美邂逅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劉忠偉

許昌市襄城縣文昌小學副校長 劉忠偉

2014年度中原名師,2016河南教育新聞人物,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第二屆河南省最具成長力教師。

想做的事情那麼多,正好去做做

平時工作中,家庭中總有很多想做而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暑假了,時間相對比較寬綽,把平時想做而沒時間做的事情,儘量去完成。比如“來幾天自然醒,跟好友一起逛街、購物,陪孩子看場電影,為家人做一次“大餐”,在家來次大掃除,給平時帶孩子的父母放個長假,看看遠方的父母,陪陪外地回來的孩子……”,事情雖小,卻能提升家人的幸福感,滿足自己的“小確幸”,在休息放鬆的同時,體會充實家庭生活帶來的快樂。

想去的地方那麼多,正好去看看

世界這麼大,暑假不妨去看看,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讓深居在學校的自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釋放工作壓力,給心靈放個假,心靈不放假,再長的假期也會無聊,再多的假期,都體會不到美妙,心靈不飛翔,都不算是真正的假期。

去哪裡也許並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在一起,和老人孩子一起旅行,是為親情添溫的大好時機。無論是去未曾到過的城市,還是來到風景如畫的景區,調適生活,放鬆神經,和家人一起其樂融融的場景,會成為永恆的記憶,會讓我們在旅行中感受到陪伴的溫暖。

想讀的好書那麼多,正好去讀讀

書香應該是家庭最迷人的味道,教師的平常日常工作比較繁忙,很多閱讀都是碎片化的,靜心讀書的時間往往比較少,有時候遇到了好書,卻遺憾沒有足夠多的時間細細品味。

暑假靜下心來,做一名職業讀書人,成為虔誠的閱讀者,建一個“家庭好書角”,也許只有幾平方,也許只是一個狹小的角落,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書籍觸手可及。每天抽一定的時間,慢慢地品味,靜靜地品讀,一杯茶,一本書,一個充滿書香的早晨或者下午,不僅充滿了浪漫的情懷,更會讓書香充盈在家庭的每一個角落;對家人來說,也會感受到書香的迷人味道,對自己來說,更像是在描繪專業發展的成長地圖。

想梳理的思考那麼多,正好去寫寫

開學前,老師們在備課之餘,可以嘗試備兩節精品課,寫成文章,投給專業學科雜誌,研究的過程,也是與教育前沿的理念接軌的過程。成長都是寫出來的,會寫的老師教學一定不會糟糕,筆耕不輟的寫下去,在慢慢地積累中,會實現自己一次次的“蛻變”,也許不經意間,就實現了自己的“大夢想”。

暑假想做的事情可能還有很多,適當的謀劃,有利於我們科學的統籌時間,把接近兩個月的假期劃分幾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側重點,不管怎樣的安排,好心態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優秀的教師,往往會感覺到教育和生活的美好,總會帶給別人溫暖,讓我們一起,暢想假期,讓生活翩翩起舞,多姿多彩。

5

用規劃推開暑假的大門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楊文普

南陽市教育局副局長 楊文普

現任南陽市教育局副局長、南陽市一中校長。中學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國家"萬人計劃"名師。

暑假到了,我們在指導學生做假期計劃時,也不妨通過“最想做”“怎麼做"為自己做份暑期心願表。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列出具體到天的計劃。有了大致的規劃,我們的暑假將會豐厚充實起來。

給心靈放個假,邊走邊看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親子旅行,既可以讓家庭成員放飛心情、默契增強,還能幫助孩子深入瞭解世界的各個角落,各種知識以及人文環境。或三五好友組團成行,孩子有玩伴,大人有聊伴。

開啟閱讀之旅。列個暑假書單,讀一些“打底子”的書,人的閒暇時間畢竟有限,故讀書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狀態是讀點國學的文章,讓傳統文化潤自己。暑假還應讀一些提升專業成長的書。在讀書思考中不斷追尋和實現自我超越。

開啟反思寫作之旅。認真反思一期來的得失,查詢成長的每個腳印,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積澱昇華為教育思想。

陪伴老人。經年流轉,歲月滄桑,我們已經成年或人到中年,而我們的父母也已步入老年或已暮年,他們渴望我們常回家看看,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假期了請一定要陪伴陪伴老人,帶他們出去走走,多陪他們吃一頓飯,聊幾句閒話,那也許是他們長久以來最大的渴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你永遠是我遮雨的大傘,頭頂的晴空,而我願意做你的小棉襖,用我的溫度溫暖你。讓我們在有愛的世界裡深情地生活,讓我們在溫情的包圍裡傾情地感恩。

關愛孩子。孩子是家庭的未來,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位家長的責任和義務,掙座金山銀山都不如孩子的健康成長重要。平時我們工作忙,把孩子丟給家人情有可原,暑假了,怎麼能再丟下那眼巴巴盼著我們的孩子?老師是人不是神,我們曾經為了別人的孩子,無數次丟下自己的孩子。如今,是該陪陪自己的孩子了。一次旅行,讓孩子的心中留下遠方的足跡;一場電影,讓一份感動永留心田;一次親子閱讀,讓書香芬芳生命……

合理作息,加強鍛鍊。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不管到哪兒,都記得帶上自己的陽光,唯有健康,你才能在教育的繁花幽徑中愜意穿行,才能去編織幸福,才能去享受生活。

6

做一隻快樂奔跑的蝸牛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劉新選

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劉新選

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教育與發展中心主任,中原名師,正高級教師,教育部“雙名領航工程”培訓班學員。

對老師而言,恐怕很少有“朝九晚五”的概念,而“起早貪黑”則是老師們的職業生活常態,甚至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也不為過。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老師們日復一日、週而復始的備、講、批、復、改、評,兢兢業業,樂此不彼,還總感嘆時間過得太快。這不,轉眼間,又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暑假快到了。

暑假是針對教師這一職業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而設置的一個休整期,其主要目的是讓廣大師生利用假期放鬆身心,調整狀態,或者邀上親朋好友,清茶一杯,分享心得,甚或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走近自然,陶冶情操,……,只要是健康、愉悅、有意義的活動安排,都是假期應有之選項。當然,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可持續、專業化的發展是學生成長的前提。鑑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若能在暑假期間,休整和學習兼顧,適當進行一些專題培訓、自主研修、教學反思、資料梳理等工作,十分必要,也很有意義!美國傑出的演講家和激勵大師丹尼斯•威特萊說:“只要你還嫩綠,就會繼續成長;一旦成熟,就開始腐爛。”因此,我們老師的專業發展也就沒有過去時,只有進行時,不斷內化教育理念,提高綜合能力,形成教學風格,提出教學主張,凝鍊教學思想,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在此,我結合自身的一點感悟,給老師們一點建議,也是我的暑假安排,願與教師朋友交流、互補、共進。

比如,向專家學習。第斯多惠說:教師只有誠心誠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誠心誠意地去教育學生。因此,我們要以空杯心態,虛心向專家學習。比如選擇參加一個專題培訓,聆聽專家對教育教學的前瞻思考,或對教育問題的深度分析;或在網易雲課堂、中國大學MOOC上淘得一門好課程,如由北京大學汪瓊教授領銜的團隊開設的《翻轉課堂教學法》《教師如何做研究》等,對一線教師來說,都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或有選擇地閱讀中外教育名著,如《論語》《什麼是教育》等,重溫教育經典,迴歸教育原點,重新思考教育,在如火如荼的課改前面,既不拒絕,也不盲從。以學習《論語》為例,暑假,我報名參加了由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院長王文靜教授領銜的團隊開設的《論語》百日線上學習活動,每天由央視著名播音員李修平老師誦讀《論語》之一則,臺灣國學大師辛意雲老師講解,自己跟讀,寫心得體會。雖然初學,但已產生反應。比如《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雖寥寥數語,但重新引發我對教育的本原性思考。

抑或,邀同伴同行

。“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現靈光。”專業發展離不開同伴間的互助合作。獨行速,眾行遠。同伴猶如井底青蛙與井邊小鳥的關係,朝夕相處,各有侷限。只有同伴互助,才能實現優勢互補和經驗改造。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想使教育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一天上課不至於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就請你把每一個教師引入研究的幸福之路。我們可以自願結伴,圍繞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合作進行課題研究,若能立項更好,若不能,開展草根式、小課題研究也很有意義。《老子》: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從小問題切入,從小課題開始,經年累月,就會有教育的頓悟和行為的改變。

也可,促自我反思。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忙碌不等於優秀,勤奮不等於高效。思考會給老師的生活帶來質的變化,會給學生帶來嶄新的氣息。只有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學思踐悟,知行合一,變“物理變化”為“化學反應”,才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物化於果;只有不斷地“經驗+反思”,才能由“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到“我知道我不知道”,最終達成“我知道我知道了”,實現專業的持續、持久發展。

馬雲說:人們對新興事物的認識,輸就輸在: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教育的變革也是如此。暑假期間,我們在調整身心的同時,也應適度自我充電,向專家學習,把握方向,向同伴學習,合作共進,向實踐學習,行動研究,做一隻快樂奔跑的蝸牛,為了夢想起跑,既不慢,也不晚!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斷吸收精神的“營養”和思維的“鈣質”,為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方向和動力,為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開啟一片天地,為服務一方教育做出新的貢獻。

独家:老师们,教育厅邀请6位重量级中原名师送给您的暑假指南请您收好

審核 | 陳凱

統籌 | 楊曉謎

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最權威教育信息發佈平臺

長按二維碼關注教育權威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