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钱塘江畔,玉皇山南,青砖黛瓦间,一座被称为中国版的“格林威治”基金小镇如一颗璀璨明珠,遗世独立。


这里,曾经是南宋官方纸币“便钱会子”印刷所在地;这里,曾经是南宋皇家挑选的籍田——八卦田所在地。然而,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历史的尘埃一度使其没落为废弃的旧厂房、仓库,而今,经过一系列的升级改造,它终于实现了华丽蜕变。


在短短两三年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企业入驻数量从2015年的500家增长到2144家,资产管理规模从2000亿元增长到10400亿元,税收从4亿元增长到19亿元,成为国内最成熟的中国第一基金小镇。


那么,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之路?又是凭借怎样的优势迅速崛起的?本期,我们来一探究竟——




风水宝地,大隐于市


2015年05月17日,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脚下、背倚八卦田,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

致力于打造成为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金融”特色小镇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


正如著名作家莫言对其的评价:背靠玉皇,面对钱塘,杭城风水,此地为上,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可谓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北临玉皇山,南俯钱塘江,东接宋皇城遗址,西到跑虎路,承吴越、南宋千年历史文化遗韵,融陶瓷文化、铁路文化、现代艺术文化、金融文化为一体。其环境优美,

森林水系覆盖率达70%,大量运用观景平台和阳光中庭结构,一步一景,如江南园林,历史文化风情浓郁,却又风格迥然、形态各异


基金小镇规划总占地面积达2.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北依西湖和玉皇山,南望钱塘江,距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仅40分钟车程,仿效“格林尼治——纽约”的错位发展模式,承接上海的辐射效应,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小镇作为杭州主城区仅有的成片规划区块,共分为四期进行开发:一期八卦田公园片区、二期海月公园片区、三期三角地仓库片区、四期机务段片区,连线形状如北斗星,构建出“七星八卦九宫格”的空间格局


一期八卦田区块,规划为股权投资、私募(对冲)基金类企业;


二期开发白塔片海月水景公园区块,包含安家塘、甘水巷两层宿舍的改造建筑、樱桃山独栋及合院农居的改造建筑及临湖建筑群,规划为基金龙头型企业集聚区;


三期三角地仓库区块,四期白塔片机务段区块,引进为基金小镇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辅助性产业和共生性产业,已经初创及成长性的基金等。


漫步基金小镇,昔日的旧民居、旧厂房、旧仓库、城中村早已不见了踪影,湖光山色间,一幢幢江南民居风格的独栋别墅错落有致。高速宽带网络、职工食堂、健身中心、国际化的医疗机构、教育配套等一系列硬件条件,堪与CBD商务区一较高下。


这里,是历史记忆与现代金融的重新交织,释放着这方土地崭新的潜力

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三改一拆,一窗一景


2007年前,基金小镇所在地还是以杭州陶瓷品市场为核心的石材初加工和仓储业区,辖区内有铁路机务段

、维修厂等大型国营单位,还有大量民居。建筑陈旧,布局散乱,基础设施残破。


2009年起,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废旧的仓库开始改建成文化产业园区。


2010年,借旧城改造及G20杭州峰会的东风,杭州市上城区政府决定旧貌换新,进行“三改一拆”,即:改造旧厂房、旧仓库、旧民居,拆除违法建筑。


在旧厂房改造上,保持原有的结构体系不变,按照花园式办公的理念,重新规划设计景观,改善厂房周边的庭院环境,尽可能做到“一窗一景”。旧仓库改造,修改建筑外立面,调整建筑内部功能,使得建筑、庭院、空间等具有中式传统建筑的特点,用现代设计从内到外演绎诠释“中式韵味”。


在旧民居改造上,对历史地段进行保护性修缮。通过借鉴中关村车库咖啡等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开放式的办公环境。


2010年,一批私募基金企业顺势进驻,产业园命名为“杭州山南国际创意金融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短缺难题得到缓解


在此基础上,借助杭州电商之都、本地金融机构密集优势和金融机构占地较少、产出效益更高的先天优势,依托于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充裕的民间资本,以及“无现金支付”模式的快速推进,基金小镇金融机构的集群效应开始凸显,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不断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金融产业生态圈


此时,上城区政府又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将园区的目标调整为打造一个以私募金融产业为核心的中国版格林尼治小镇,

完成了小镇功能的重新定义。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在产业内容上瞄准私募基金产业以股权投资类(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期货类(对冲基金、量化基金)、财富管理类投资机构为核心产业,以金融中介服务组织为补充,形成完整的新金融产业生态链,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充实完善,形成有效互动。


截至2017年10月,基金小镇企业入驻数量从2015年的500家增长到2144家,投向实体经济资金总额3408亿元,其中,投向浙江省内的金额达924亿元。基金小镇集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私募基金产业生态链已初步形成

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独创的“店小二”服务模式

最多跑一次,办事不出镇。基金小镇独创的“店小二”服务模式,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的全覆盖。

在这里,小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新注册企业可以实现一个工作日领证。入驻后,企业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不出小镇就有银行,还专门成立了国税山南分局,最大程度上为企业做好项目申报、资金扶持对接、银企对接等服务。

近期,基金小镇又新增了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产品备案登记服务。在目术塘,一个旧厂房即将变身“清科创投学院”,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规划了办公区、洽谈区、大小会议室等。将来,这里会定期组织专项的沙龙、路演,进行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培训,还会为10余家投资机构提供联合办公场所。

从破旧仓库到资管规模破万亿元,什么成就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从“青山绿水”到“金融明珠”,从名不见经传到蜚声海内外,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写照,以其资本市场挥斥方遒的豪迈之气,奏响了中国特色小镇的最强音。

—— END ——


墨泉投资

让世界因我们更美丽!

生态修复 | 农旅开发 | 股权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