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表示:希望自己在90歲之前做好這兩件事,然後安心退休

相信農民朋友們對“水稻之父”袁隆平並不陌生,他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2017年9月,袁隆平宣佈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2017年10月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再創新高,在邯鄲市永年區廣府鎮的百畝水稻高產攻關示範田內,平均畝產達1149.02公斤,刷新了世界水稻單產紀錄,每公頃產量達17.23噸。

袁隆平表示:希望自己在90岁之前做好这两件事,然后安心退休

而就在近日,袁隆平宣佈他希望在2020年做完這兩件事後正式告退。

第一件事是要做到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

水稻要實現高產、優質、多抗,種子是關鍵。袁隆平透露,他的團隊每年至少有五個月時間在海南南繁基地,培育雜交水稻新品種。“海南是南繁的黃金寶地。一般搞一個品種要八個世代,一年一個世代就需要八年。但在三亞,優越的溫光資源,冬季還可以種一季,所以三年就可以完成八個世代。”

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以後,袁隆平團隊在“長跑”中加入了新目標。“雜交水稻的研發方向做了戰略調整,由過去的單純追求高產,轉變為高產和優質並重。”但袁隆平強調,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追求優質。

袁隆平表示:希望自己在90岁之前做好这两件事,然后安心退休

第二件事就是耐鹽鹼的海水稻培

中國有面積達15億畝鹽鹼地分佈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濱海等地區,其中有2至3億畝具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袁隆平設想將海水稻推廣種植一億畝,“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算,每年將增產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多養活8000萬人口。”

希望這兩個目標能夠早日實現,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同時也能讓辛苦了一輩子的袁隆平院士頤養天年。

未來持續更多的土地消息,金土地陪您持續關注。

2018年4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