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這座「千里之堤」,毀於「秦齊稱帝」這個蟻穴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確實不甚嚴謹,也是因為其小說的身份決定的。雖然某些方面感情色彩過於嚴重,甚至於存在一定的再創作,但《三國演義》中也有一些“真理”——比如開篇所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始於周王朝中央朝廷的衰弱。當週室只有天下共主的名義,卻無實際的控制能力時,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而當社會開始大動盪時,國家間的兼併與爭霸又促進地區的統一,也即“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

東周這座“千里之堤”,毀於“秦齊稱帝”這個蟻穴

現在覆盤來看,春秋戰國之後之所以能夠走向統一,或許還得“感謝”七雄之間的兼併戰爭;而七雄置周室於不顧而大打出手,則與“秦齊稱帝”不無干系。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襄王自稱西帝,並派使者建議齊湣王立為東帝,想約定兩國共同進攻趙國。雖然當時周室已經形同虛設,七雄也已經紛紛稱王,但至少周天子還是名義的首領,秦國此舉無疑是想做新的天下共主。

東周這座“千里之堤”,毀於“秦齊稱帝”這個蟻穴

在諮詢蘇代之後,齊湣王採納了他的意見:先接受秦昭襄王的建議,但暫時不稱帝;等秦王稱帝后,天下如果不表示反對,再稱帝。後來,齊湣王只稱帝兩天便放棄了;而在兩個月之後,眼見情況不對的秦昭襄王也下位複稱王。

雖然東西二帝存續的時間不長,可是影響卻十分巨大:第一次有諸侯國在明面上藐視周天子的權威,甚至還想與其平起平坐,這也讓其他五國極為不滿,也就有了後來“五國伐齊”事件的發生,齊國還差點就滅國了。

東周這座“千里之堤”,毀於“秦齊稱帝”這個蟻穴

所以說,東周的滅亡並非朝夕之事,秦齊稱帝讓天下沒了秩序,原本就不甚牢固的大堤開始有了蟻穴,如此發展下去,自然會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