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没有皇位要继承 但我死了必须有儿子给我烧纸。”

“我家是没有皇位要继承 但我死了必须有儿子给我烧纸。”

过年这七天,

好朋友小钟一直过得不快乐,

春节跟老公回娘家前的一晚,

他又在语重心长地给小钟洗脑:

生儿子,必须生儿子,

不能只有一个闺女。

今年你要在我父母年前同意生儿子。

你看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巴菲特死了岳父一点不伤心,

只是尽了道德上的义务,

如果他死的是父亲,言语上应该有无限的哀伤。

多可怜,死了只有闺女摔盆,

闺女老去了,再也没有人给烧纸。

祖坟被平了,没有人能拿着铁锨去抗议。

我必须生儿子,儿子必须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

我们家不能到了我这一代成千里孤坟。

你替我想想吧,死后没钱花,能在那边过好吗?

小钟听着老公这理由,

眼睛瞪得一圈比一圈更大,

她知道,中年巴菲特的危机,

已经颠覆了朋友圈所有的沾沾自喜,

没想到,丈夫独一份的结论是:

必须生儿子,女婿再好也是白搭。

我死后必须有个儿子给摔盆,烧纸。

“我家是没有皇位要继承 但我死了必须有儿子给我烧纸。”

过完春节,

没想到小钟老公又催一遍,

想好了没有,是该计划一下老二了,

今年怀孕,明年生个猪儿子,

猪好养活,给口饭就能活,

也不妨碍你对闺女继续好。

死了有儿子烧纸,死的才舒坦。

西方人信天堂,中国人信地狱。

小钟的心里蒙上一层深深的悲哀:

就TM为了死后有人烧纸,

就为了下辈子在阴曹地府过得风光,

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

没想到他拿着人间的薪水,

只为他的坟头而活。

小钟和她老公双方均是北京土著,

但不是那种祖宅在肥沃区的北京土著,

双方原生家庭均地处北京远郊,

没有拆迁款和两三套的楼房要继承,

从买房到买车,都要靠两个人共同奋斗。

生下女儿后,因为双方老人都没条件带孩子,

小钟在家做了几年全职主妇,

自从前年女儿上了幼儿园,

小钟老公开始催促她生二胎了,

一开始是一个孩子太孤单,两个孩子做伴,

再后来催急了,干脆利索,

我想要个儿子,这二胎必须生,

直到现在,沦落成为奔丧而生。

小钟老公还给她提了几点要求,

女儿上幼儿园了,你要重塑自我了,

为了咱们的婚姻共同体继续维系下去,

你最好找一份离家近,下班早,不耽误接女儿,

收入也必须说的过去的好工作,

为了生儿子少花点钱,这份工作最好有五险一金,

将来生产的费用可以走生育险报销,

看吧,小钟老公的计划多完美,天衣无缝。

老婆一二三四五怎么走,他都计划的好好的,

那他是个干啥的,就贡献个精子呗。

真应了我们山东电视台的小品,

傻子才雇保姆,聪明人都娶老婆。

小钟说,

不是生二胎不可以,

将来经济条件允许了,

她愿意再拥有一个孩子,一家人相亲相爱。

但对面的这个男人张口闭口就是生儿子,

她特别反感挑性别的生,

为女儿有这样一个父亲感到无奈、悲凉。

小钟现在考取了北京的物业服务人员,

出来工作,不是为了给生二胎做准备,

而是为了自己的财务自由,

在家做全职主妇几年,

她算见识了老公的抠唆,

若不是辞职之前有几万的存款,

她的日子绝对很艰难。

平时生活费哪怕超支一点,

她老公绝对嚷嚷半天,

不要浪费,不要浪费,将来还要生儿子。

小钟在北京一家不错的舞蹈机构给女儿报名,

她老公为此大动干戈,

像咱这样的家庭,闺女有个舞蹈班上就行了。

明明养女儿一个已经很吃力了,

平时过得那么将就不堪,

不去努力经营幸福和家庭,

却只挂着死后有纸钱花。

朋友小钟打趣说:

现在我们的每一次床上运动,

他都是为了死后有个烧纸的,

我是嫁了一个多么可笑的家伙,

那如果我们的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儿,

他以后是不是天天买纸钱烧给自己呢。

其实我们从来不惧怕原始家庭的催促,

最令人寒心的是,

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友叛变爱情和婚姻的信仰。

“我家是没有皇位要继承 但我死了必须有儿子给我烧纸。”

其实小钟老公的观点真的不新鲜,

我家没有皇位,但我家有坟,

中国保守数字15亿人口,

如果这15亿都看到这篇文章,

我想会有五分之一的人会说,

我们家必须要有男孩,就图死后有人上坟。

古诗有云: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古诗还有云: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看吧,上坟真的很重要。

再说一件哭坟的事,就发生在我身边。

大姑子第一胎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小两口地处山东某城市,有房有车一族,

一心养好闺女,从不想着上坟那种丧事,

但是大姑子的老公公,心有不甘啊,

自从听说儿子儿媳妇不打算生二胎,

天天夜里去祖坟哭,

表示愧对祖宗,生了个不孝子,

将来这祖坟就要成为孤坟,没人烧纸。

大姑子一开始很鄙视公公的这种哭坟行为,

开始跟亲妈,也就是我婆婆,

谴责这种食古不化的封建行为,

谁知道婆婆怼了亲闺女一脸唾沫,

人家去哭是对的,人家三代单传,

凭什么到了你这里要让人家绝后,

你就得给人家生孙子,关键是你有儿子了,

现在辛苦几年,将来就自在了,

有个儿子在跟前孝顺着,比啥都强。

为此,大姑子发了个誓,

坚决要生个儿子出来扬眉吐气,

她多跟小区里的妇女们请教,

去河南某地请秘方,

真的,花400块请来的,

据说她们小区的女人们,

全都用的同一秘方,

二胎生的全是儿子。

大姑子后来,果真生下了她的宝贝儿子。

在巴菲特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

很多人不是陷入中年危机,

而是一下子患上老年综合征,

巴菲特的岳父只有一个女儿,

巴菲特的岳父病重期间,

亲戚从老家飞来照顾一家人才得以度过难关。

很多人表示,缺啥都不能缺人,

很多人也因此改变了生育风向标,

孩子能生两个,还是得生两个。

特别是小钟老公这种,

看到了人家没儿子摔盆烧纸。

很多人,一下子进入了60岁70岁的状态,

各种遐想那种在病床上挣扎不得,没人照顾,

一个孩子忙里忙外,憔悴不堪的场景,

很怕,很担心,很焦虑,很彷徨。

很多人觉得,多生一个孩子,

将来会解决很多问题,促进家庭和谐。

比如将来生病了,医药费不是一个孩子承担,

而是两个孩子共同分担。

但每一个明天都装着意外,

时间不可能只装在你遐想的套子。

正如那句话:

人类只愿意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答案。

而真正的事实可能会完全相反。

不知道是因为经常寒夜哭坟,

还是别的原因,

大姑子的公公双腿得了股骨头坏死,

但是两年下来,只有一只腿做了手术,

一只腿需要六万,两只腿需要12万,

三个儿女凑六万解决了一只腿便说没钱了。

但明明各个儿女近两年买房又买车,

却独独缺了老爷子看腿的钱。

如今,老爷子拖拉着半条残腿,忍受锥心之痛,

还要坐在自家大门口,

缝人就炫耀自家孙子有多好。

我家有后了,我家有后了!

我家祖坟不怕没孙上坟了,一切多美好。

可悲不?你觉得可悲,人家不觉得。

这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死法,

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有自己坚持要钻的套子。

在电影《最爱》里面,

得了热病的村民,

因为死后可以睡在皇家花园版的席梦思棺材里,

竟成了四海八荒最欢乐的人。

得了热病也值了,

可以早点升天做夜华去享福啊!

“我家是没有皇位要继承 但我死了必须有儿子给我烧纸。”

你自己愿意钻套子就钻呗!

中国很多原生家庭,

他们都喜欢用自己的理论绑架成年儿女。

喜欢终生行使家长权。

我的婆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成功助力女儿生下外孙后,

今年春节,婆婆为了激励我们给她生个孙子,

竟然破天荒送了我们一对……金……戒……指!

送了金货后,说话底气儿接着足了:

你们必须生儿子,

明年生个猪儿子,好养活,给口饭就能长大。

等五一我去河南,帮你们拿秘方。

别跟我谈高质量养好一个女儿,

等你们到我们这个年纪,

就知道,没人是最悲哀的事情。

养儿防老,养儿烧纸,

只顾年轻痛快不奋斗,

老了跟前没人就等着哭。

是的,我婆婆也是图烧纸的老人,

我挺理解她的,山东老人,难免的。

但她一点不理解我,也不理解他儿子。

第一,

我们不是不想生,而是在目前的经济状态下,

与其为了凑数量,不如好好经营五口之家。

可能再要一个孩子,

让两个孩子的经济均得不到保障,

第二,

我是重男轻女反对者,

将来条件允许,我不反对再生一个孩子,

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相互扶持。

和小钟一样,我反对歧视性别。

我不需要将来有谁烧纸,

这一生,我有自己想要的美好,

任谁也绑架不了我的思想。

婆婆以前是个儿宝妈,如今晋级成孙宝奶,

但无论是儿宝妈还是孙宝奶,

都是用自己的思想和套子绑架儿女的家庭。

尽管儿女已经是和她地位均等的成年人,

她依旧用家长的身份命令着儿女做这做那。

年轻时和别人比儿子的数量,

但老了和别人拼孙子。

大年初六,她不知道的是,

儿子在离开她的视线以后,

长吐了一口气:

我终于摆脱我妈的控制了,

过年这几天太累了,

不是给她生孙子,

就是有事没事炫耀她现在有儿子多好。

你将来没儿子,会有多衰多丧。

真的不喜欢和我妈住在一起,

按我妈的意思生活。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

养老而生,是一个多么愚昧的想法。

养老而生,可能让老年的我们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

“我家是没有皇位要继承 但我死了必须有儿子给我烧纸。”

很多被原生家庭绑架的成年人,接受着父母的套路,

也为此让自己的婚姻并不幸福。

我爸妈让我们生,我们必须生。

我爸妈说没儿子不行,我们就必须生一个。

我爸妈没别的愿望,就指望看到孙子,我不能不孝顺。

历尽艰辛万苦,

即便经济有诸多困难,

也要为孩子的数量和性别而活。

当垂垂老矣,

不仅没有孩子的感恩,

有的只是囊中羞涩,经济凋敝。

然后不断期待我养大你,

你必须得给我养老送终。

就这样,

养孩子成了很多夫妻的负担,

当他们老了之后,也理所当然成为孩子的负担。

想起龙应台说过的一句话: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身影默默告告诉你:不必追。

你怀着太多目的生下的孩子,

必将给他们的人生戴上重重枷锁。

与其干涉成年子女的人生,

不如独立于他们的家庭之外,

让他们自由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

按照自己的计划去经营幸福,

不去干涉、套路和绑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