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里紅開端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縱觀中國古代釉下彩瓷,從數量上看,青花瓷無疑最多,釉裡紅次之,青花釉裡紅又次之;從製作工藝看,青花釉裡紅製作難度最大,釉裡紅次之,青花瓷製作難度相對較小。而從出現的時間上,青花瓷最早出現於唐代;釉裡紅創於宋,興於元;青花釉裡紅則出現於元代。無論傳世數量、工藝難度、創燒時間以及裝飾效果,青花釉裡紅相較於青花的淡雅、釉裡紅的熱烈,兼容二者之美,形成青紅相間、冷暖相對、動靜相宜的美感,彌足珍貴。

一、青花釉裡紅為何起於元?

首先,是元代的統治者重商的傳統,催生青花釉裡紅,刺激了海上的貿易。統治者對於手工業者重視並激發了制瓷工匠的才智和創造力,景德鎮在這樣的背景下承接了凡皇室內廷宗廟官府瓷器製造,刺激了元代景德鎮瓷業的發展。

其次,青花燒製工藝在元代的完全成熟為青花釉裡紅的創燒奠定了工藝技術基礎,是催生青花釉裡紅的技術原因。

再次,宋代統治者尚文,在藝術上追求恬淡靜穆的美,折射到瓷器上,表現為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均、定無不表現靜態的、收斂的、淡雅的美,從而抑制了釉下彩的發展。元代統治者尚武,在藝術上表現為熱烈張揚、反叛擴張,這種時代精神必然會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其結果便是促成了釉下彩瓷的燦然綻放,而青花釉裡紅即就是其中最絢麗的一朵奇葩。

正是這些原因的綜合,進而促成青花釉裡紅在元代的出現和興起。

二、元代青花釉裡紅如何燒製?

以銅為著色劑、施用銅釉,通過高溫還原焰用於瓷器裝飾的燒製工藝,最早見於唐代長沙銅官窯的釉下褐綠彩瓷;此後,宋代河南之“均窯”出現對紅色的有意識的追求,生產出胭脂硃砂紅紫的紅瓷紫瓷。河北定州之“定窯” 則除白色之“粉定瓷”之外亦並能燒造紅瓷,蘇軾試院煎茶詩云:“定州花瓷琢玉紅”,說明宋定窯已能生產花色美如紅玉的瓷器,但是現在沒有見到實物,不能作為釉裡紅創燒的確證。

元代是瓷器燒造工藝大變革的偉大時期,處於由單色釉向釉下彩工藝過渡的關鍵過程。繼青花燒造工藝成熟之後,青花釉裡紅工藝在元代中晚期已有燒造。目前所見最早的元青花釉裡紅器應為1980年在江西豐城元(後)至元四年(1338年)淩氏墓出土的兩件帶有明確紀年銘文的青花釉裡紅異型隨葬器“。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1964年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一對元代青花釉裡紅大罐,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館。其主題紋飾為腹部貼塑雙菱形串珠開光,開光內分別鏤雕山石牡丹,洞石菊花等四季花卉,其鏤花部分以青花繪花葉,釉裡紅塗繪花朵和山石,釉裡紅和青花呈色鮮豔,裝飾效果十分別致突出,代表了元代青花釉裡紅的製作水平。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由圖可見,元一代的釉裡紅髮色還不夠穩定、顏色偏暗,“飛紅”現象較為多見。在彩繪裝飾技巧上多采用塗繪、釉裡紅作地留白手法裝飾,線繪、淡描技法則極少使用,說明元代青花釉裡紅工藝尚未完全成熟。元以後的青花釉裡紅,大多承繼了元的燒製工藝與繪畫手法,但是隨著制瓷工藝水準的提升,青花釉裡紅的髮色效果更為美妙,成為瓷器界的一種代表性作品。

起始於元,簡談青花釉裡紅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