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錢,我們都干過哪些「不要臉」的事情?

為了錢,我們都幹過哪些“不要臉”的事情?

剛剛畢業的那年,研究生同學聚會頻次還挺高。那個時候大家剛剛到不同公司工作,喜歡交流收入行情。一個個青年揮斥放遒,飯桌上相互吹捧談論國事,暗地裡相互對比收入。賺錢是最高頻的話題,經常會有人提議說,要不我們一起做點什麼,賺點零花錢。

正說到這事,真有機會來了。在某個冬天的下午,收到一個朋友委託轉介紹的項目機會。需求是搭建一個網站,需要滿足某些特定的要求。於是我就想到這些同學了,問了問,還真有人感興趣,畢竟剛剛畢業大家都很窮。

在和甲方洽談好了以後,簽訂了合同,就開始幹活了。根據合同,在開始幹活的時候,甲方打了一筆錢進來,於是把錢先分出去了,然後就按進度推進了。這個項目是我在張羅,所以自然就扮演了一個項目經理加上產品的角色,一方面在協調甲方的需求,一方面和同學溝通進度。

算上我,我們當時一共是四個人,有兩位男生主負責技術,另外一位女生負責界面設計。進度週期都排好了,剩下就是推進流程了。我每週給甲方做進度反饋,協調小組的工作。

這兩位男生技術都挺強的。

其中一位A同學在畢業那一年拿到了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的Offer,最後選擇去了開心網。因為開心網給的最多,比其他家將近多了一倍,而且是直接從創始人面談那拿到的Offer。雖然在那個時候開心網雖然已經初顯頹勢,但是錢給的多,畢竟沒有人和錢過不去嘛。A同學思路活躍,我在讀書的時候就認識。那時候我們還一起參加創業比賽;他經常往隔壁北京大學跑,而且認識許多姑娘,惹得大家好生羨慕。

另外一位B同學,畢業的時候是拿到了人民搜索的Offer,那個時候鄧大姐也是如日中天,給北京戶口還有高薪,也囊括了不少大牛。B同學是畢業後認識的,人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但是很有想法的樣子。

項目推進到一個多月的時候,發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給A同學打電話的時候,經常無法接通了;B同學打電話倒是經常接通,但是要麼就是今天電腦硬盤壞了,要麼就是家裡沒有網上了……

隱隱地我就感覺,可能有大事發生,我的兄弟們拿到錢以後,可能要撂挑子不幹了。

為了錢,我們都幹過哪些“不要臉”的事情?

果不其然,兩位同學開始遇到了一些事情了。A同學在入職工作以後,HR沒有按照約定的薪水給他發工資,理由是技術水平沒有達到要求,於是他打算跳槽了,忙著面試。嗯好吧,這是一件大事。B同學入職工作以後,正好趕上人民搜索的變動,這家公司都沒有了,於是戶口也沒有了,公司違約了,沒有人理了,於是他說要準備出國了。

於是兩哥們就自個忙去了,然後就失聯了……但是轉賬過去的錢,還是熱乎乎的。

但是這事不能黃吧,這項目是聯繫到我然後才落實的,同學們撂挑子,我得背鍋啊;沒有辦法,所以我最後頂著壓力,把這項目給完成了。

項目結了以後,我想,這事太尷尬了。都是一個系的同學,而且有一堆共同好友,這事不處理,以後還要不要見面。所以我先和幾位共同好友做了溝通,並請他們代我做溝通。經過多方協商,其中的A同學最終直接聯繫上了,最開始A同學完全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在經過幾輪意見交換以後,最後A同學退還了一小部分費用表達自己的歉意。B同學到現在仍然失聯……

在這件事前後經歷半年,身處其中,我起初很難理解我的同學為什麼要這樣做。當時第一筆訂金,我們一個人大概只有不到2萬元的收入。為了這點錢,有必要麼……

事後覆盤,我想明白了。也許對方壓根就不認為這是件事,所以並不會有和我相同的反應。於是我總結了幾個認知,一直管用到今天:

(1) 金錢是對人性的考驗,但是我們未必能經得起考驗。能否經得起考驗,主要還是看價值觀的堅定程度。價值觀強的,能抵抗得住更強大的考驗,價值觀薄弱的,可能一些小錢就能翻臉。於是,金錢變成了洗禮,讓你看到一個你以為熟悉的人從未看到的模樣。

(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與你價值觀不符合的人,未必就會過得很差,甚至他們可能過得比你還要好。我們要做的是用行動捍衛自己的價值觀,而且要過得更好。那些我們認為的“惡人”真的會有“惡報”麼,我認為沒有必要用這樣的信念自我安慰。

對於A同學和B同學,我內心還是希望他們過得好的。學了一身武藝,還是應該為社會做貢獻。我和A同學最後一次聯繫的時候,他去了阿里巴巴。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阿里的上市如果趕上應該能賺一筆;B同學現在仍然聯繫不上,不知道他有沒有出國成功。那個時候他還和我說比特幣漲得很貴,如果他拿住到今天,應該也不用擔心沒有戶口的事情了。

(3) 世界很大,大到什麼樣的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在社會生存。所以在這個角度下,你認為“不要臉”的事情,對方真的會這樣想麼?換位思考,也許對方就覺得自己的確會有各種特殊情況,每次都是沒有辦法,畢竟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而我又沒有精力和時間,真正按照合同來走法律程序,死磕下去。這個道理推廣開,就是“在持續行動的道路上,每天都是特殊情況”。

為了錢,我們都幹過哪些“不要臉”的事情?

經歷這件事情,我獲得了許多認知視角,以至於放在現在的知識付費的浪潮下,你會發現,在金錢的考驗下,儘管媒介發生了改變,人的行為模式,是不變的。

(1) 某A老師推出了一門線上課或者訓練營賣得非常好,於是某B老師把這門課的內容框架原封不動抄過去;

(2) 某C老師開了線下課,分享了一些核心的方法,吸引了許多行業老師參加,不一會D、E、F老師也紛紛開課效仿;

(3) 某G老師出版了一本書賣得特別暢銷,於是某H老師也出一本,名字和封面都是高仿;

(4) ……

在這個“個體崛起”時代,我們看到很多人獲得了影響力,有了一定的個人品牌,還有一群自己的擁躉和粉絲。這些人氣的聚集,本質上形成了一定的“權力”。權力容易讓人膨脹,讓人在過度的即時反饋中迷失。如果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會得到自己的讀者的無條件贊同,你覺得是一件好事麼?如果這個人抄襲同行的作品,然後仍然大賣,你覺得是一件好事麼?

對於“錢”來說,也許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但是如果這樣玩下去,這個行業的吃相就很難看。一個行業的從業者,如果不思考怎樣把行業價值提升,而是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才能搞點雕蟲小技多賺幾個錢然後拿來吹牛逼,我認為這個行業的發展是危險的,而且還負於這個時代對我們的饋贈。

在《資本論》的時候,我深刻地感受到資本的強大力量,在推動著時代和國家機器,裹挾每一個人的生活。看上去,我們是在追逐擁有更多的錢,但是換個角度,其實是資本佔據了我們,我們被錢綁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兩千年前司馬遷說的話,放在21世紀,一點也不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