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蘇:馬吉克的呼聲(下)

新疆烏蘇:馬吉克的呼聲(下)

敖包是土爾扈特人寄託生命與願望的地方,是用一些石頭堆起的錐形石堆,敖包有大有小,根據其作用又分為祭祀性敖包,禮儀性敖包、紀念性敖包、路標式敖包四種形式,像這樣的敖包,馬吉克大大小小就有七八處,其中最著名的當數馬吉克大峽谷的聖泉敖包。

那次我和一些驢友從特吾勒水庫徒步穿越馬吉克大峽谷的時候,一路上便見到好幾處用石頭堆起的敖包,給人一種踏實、幸福滿滿之感,也給我們穿越馬吉克大峽谷無限的動力和信心。

塔布勒合特河發源於馬吉克大峽谷,是土爾扈特人的母親河,在塔布勒合特河盡頭左邊有一處不斷向上冒湧的泉源,被當地人稱之聖泉。聖泉敖包就在聖泉右側,因為聖泉而得名,可見聖泉敖包在土爾扈特心中的位置。

聖泉敖包插滿了經幡,被13個大石墩包圍著,石墩被當成了祭祀敖包的“香案”,附近的雲杉樹枝被大家當成了“香”點燃祭拜。緊挨聖泉敖包的一棵雲杉樹被土爾扈特人看做“聖樹”,樹枝上繫著很多大家表達自己心願的哈達,每根哈達上都寫有敬獻者的名字。那天我們順著馬吉克大峽谷來到聖泉敖包後,打開一瓶白酒灑向敖包,找來幾根雲杉枝放在石墩上點燃祭拜,隨後又將隨身攜帶的一條毛巾系在“聖樹”上,以表自己的心意。土爾扈特人認為,只要心誠,在沒有哈達的情況下,毛巾也一樣能傳遞自己的祈福。

新疆烏蘇:馬吉克的呼聲(下)

關於那13個石墩來歷,相傳巴木巴爾受封掌管的舊土爾扈特東路由 13 個部族組成,他們遊牧路過這裡,看到這裡正好有 13 塊石墩,便用石頭堆積起敖包,用這13 塊石墩當成香案進行祭拜。這個傳說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這代表13個部族的13 個“香案”卻永遠成了山谷中一個神聖的地方,呼喚著大家的到來。聖泉敖包不僅是馬吉克一個充滿傳奇、神聖的地方,還有一座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的夏爾蘇木喇嘛廟也是馬吉克一個充滿傳奇、神聖的地方。

夏爾蘇木喇嘛廟,蒙古語為“黃廟”之意,藏語謂“更得尼阿拉西聶得如達爾吉林”,漢語稱“普慶寺”。該廟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 年),相傳該喇嘛廟是乾隆皇帝為了讓安置在烏蘇的土爾扈特人有一個寄託信仰的精神家園,下旨在烏蘇修建的。後來,經西藏察罕格根活佛前來勘定廟址,選定在烏蘇市四棵樹鎮,由土爾扈特六世郡王巴雅爾主建,從浙江請來能工巧匠,運用千餘民工用了兩年時間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 年)建造完工,佔地面積 1.4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4500 平方米。主體建築分前殿、中殿和後殿,分別位於山體中部三大高低有序的臺地上。臺地為人工掘成,臺地之間由左、中、右三組臺階連接,中間的一組臺階壓在建築群落的主軸線。拾級而上,第一臺地是前殿建築,第二、三臺地分別是中殿和後殿,前殿、中殿和後殿的東西兩邊均是配殿。在大殿外圍地勢較低處為喇嘛居住區,居住區由一個個獨立的廊道式的院落組成。整個建築仿西藏的布達拉宮而建,建築群落隨山勢錯落有致,氣勢恢弘,體現了等級分明、制度森嚴的宗教制度。

新疆烏蘇:馬吉克的呼聲(下)

當時,寺廟興盛時期有喇嘛587 人,活佛2 人,廟內分設管理人事、土地、牲畜、宗教等機構。每年農曆 7 月 15 日,北疆蒙古族都要聚集在這裡,舉行盛大的宗教慶典活動。當時,該寺廟無論從建築規模,還是宗教影響,在新疆都是首屈一指的最大的喇嘛廟,素有“小布達拉宮”之譽。

1959 年寺廟被毀,現僅存斷壁殘垣,但其遺址成為目前保存最好的北疆最大的佛寺遺址,周圍山坡上雲杉茂密,牧草豐美,亂石林立,站在山坡上依然可以看到當年79寺廟的壯觀,寺廟遺址如梯田般依序排列,令人讚歎不已。

1985 年,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烏蘇市又再原喇嘛廟遺址附近、塔布勒合特蒙古族鄉政府駐地南一公里處重建了夏爾蘇木喇嘛廟。雖說重建後的新夏爾蘇木喇嘛廟沒有往昔的宏偉壯觀,但是當你來到這裡依然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神秘之感。

遠遠望去,建立在林木叢中、北依山巒的夏爾蘇木喇嘛廟金碧輝煌,殿宇軒昂,佛塔林立,金幡高懸,山門門樓上的牌匾用滿、漢、蒙、藏四體文字寫著“普慶寺”三個大字,整個建築群古樸莊嚴、渾然天成、氣象紛繁,彷彿從天而降,神來之筆。

那次我們從馬吉克大峽谷返回來的時候,正趕上夏爾蘇木喇嘛廟舉辦一個盛大的宗教儀式,那種感覺更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穿透力。那次夏爾蘇木喇嘛廟上空香菸氤氳,好似天神而降,紫氣東來;剛洞(喇嘛號)發出的粗獷的“嗚、嗚”聲和筒欽(大號)發出的低沉的“呼、呼”聲,以及喇嘛發出的悠遠的誦經聲,就像是天籟之音,神的召喚,震撼人心,讓人不得不頂禮膜拜。這次我和作家朋友們隨烏蘇旅遊局工作人員返回烏蘇市的路上,途經夏爾蘇木喇嘛廟的時候,又作了短暫的停留,頂禮膜拜,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新疆烏蘇:馬吉克的呼聲(下)

我們穿過夏爾蘇木喇嘛廟山門來到寺廟正中供香案跟前,虔誠地點燃一簇雲杉枝放進供香案裡拜了拜,然後穿過八座建築風格不一的喇嘛塔,拾級而上正殿的臺地,緊跟著大家又虔誠地圍繞正殿廊道設置的 108 個轉經輪繞摸了一圈,這才走進正殿,又朝著一尊鍍金銅質的麥德爾佛(即彌勒佛)坐像頂禮膜拜。

這次迎接我們的是年輕的夏爾蘇木喇嘛廟主持對古爾加甫,孜布加老喇嘛已經圓寂幾年了,心裡不免痛惜,但看到性格也比較和善、開朗、風趣幽默的對古爾加甫主持,心裡寬慰了許多。對古爾 加甫主持身穿著一身喇嘛服,脖子上掛著一串乳白色的佛珠,給人一種莊重威嚴的感覺。他說,寺廟現有喇嘛 9 人,年齡最大的 78 歲,最小的只有 25 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寺廟都要舉行盛大的宗教節日麥德爾節(即彌勒佛誕辰),方圓幾百裡的土爾扈特、和碩特蒙古族群眾,都會身著節日盛裝,扶老攜幼,或騎著馬,或坐著車,湧向這裡朝拜,燒香禮佛。

新疆烏蘇:馬吉克的呼聲(下)

目前夏爾蘇木喇嘛廟已成為北疆最有影響力的蒙古族信徒朝覲的聖地,也是北疆最大的藏傳佛教聖地。

站在夏爾蘇木喇嘛廟正殿臺地往東方望去,只見遠方群山連綿,藍天碧空中祥雲朵朵,並神奇地變換著各種形狀,僥倖我們大家有幸目睹了一座像烏蘇待甫僧國家級旅遊風景區大佛山那麼高大的坐佛,這讓大家不禁雙手合十,頂禮膜拜。置身這肅穆恬靜、風景秀美的寺廟中,不僅讓人冥想心開,彷彿又聽到遠方一種神秘的呼喚聲……

攝影:田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