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真正決定孩子生活質量的,其實只有這兩點(家長必讀)

20年後,真正決定孩子生活質量的,其實只有這兩點(家長必讀)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習慣了用成績衡量孩子的一切,成績優秀的就是“好孩子”,成績平平的就是“普通孩子”,而成績不好的孩子,不僅在班裡抬不起頭,親戚面前,父母也覺得臉上無光。

但是,分數真的能決定一切嗎?決定孩子未來幸福的,只是一紙高分試卷嗎?

葉子老師覺得,身體素質和逆商,才是20年後影響孩子生活質量的關鍵。

1“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是一句口號。

之前在北京市第十一學校參加祝捷老師的講座時,聽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兒子上初中時,有一天跟我說:媽媽我想學打籃球。於是,我就帶他去了體育館,準備上一次試聽課,在場邊等兒子的時候,我看到另外一個男孩,架著厚厚的眼鏡,四肢不太協調,跑起步來一晃一晃,像要“順拐”的樣子,而更令我在意的,是他的狀態——每隔幾分鐘,這個男孩就會跑到場邊,沒好氣地對他媽媽說:媽我想回家,在這多耽誤時間啊,有這時間我能做多少道題啊!

再看他媽媽,也是一臉無奈,只能反反覆覆用那幾句話來勸:你看,和大家一起運動運動多好啊,天天做題,眼睛都近視成這樣了……

擱在一般家長身上,這時可能要樂得心裡開花,看這孩子,多愛學習!

但是那天,我站在場邊,看著兒子在場上健步如飛,正確完成教練的每個指導,動作流暢地帶球上籃時,就在心裡暗想:天吶,相比之下,我寧可要這樣一個成績中等,但性格活潑、愛好廣泛的兒子,至少,以後把他交給社會時,我會更放心。

後來,那個媽媽拗不過男孩,提前帶他回家了。

再後來,我再也沒在球場見過他。

不知道在運動場省下的時間,可以讓這個孩子多做多少題,而多做的這些題,又能把他帶向一個怎樣的未來。

不過我總相信這樣一句話:

一個沒有身體能力的人,就算看了一千本書,也依然無濟於事,因為你讀的書,總得通過你強健的身體和頭腦來傳播出來。

高曉松曾這樣形容清華的男生:一水的“豆芽菜”體型,走路永遠縮著肩膀,手腳恨不得“一順兒”……

不過,那已經是幾十年前的清華,現在的清華,也早已認識到了身體素質的重要性,為了督促學生鍛鍊,還專門規定:

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游泳將與畢業綁定。新生入學後將進行遊泳測試,不會游泳的學生必須修習游泳課,通過者才能獲得畢業證。

作為全國一流名校、擁有一流頭腦素質的清華學生,尚且把鍛鍊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我們的孩子,當然也不能再做“溫室裡的書蟲”。君不見,每年的高中、大學開學,軍訓場上都要暈倒幾個;徵兵報告說新兵體質逐年下降;90後早早擔心起髮際線,加入保溫杯養生大軍……

葉子老師覺得,一個身體強健的人,才會從心底生髮出更多活力;而一個沒有身體能量的人,也很難有心靈的力量。

所以,作為家長,每天晚上提醒孩子跑跑步,做做拉伸,或者跟著Keep(一款健身軟件)做一些簡單的動作,週末帶孩子出去登登山、打打球,或者簡單地戶外徒步,既可以放鬆心情、培養一家人的感情,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

2.智商決定孩子飛多高,逆商決定孩子飛多遠

如果說,體能反映的是孩子身體的強健度,那麼,逆商體現的,就是孩子精神的“健康程度”。要知道,孩子日後憑藉智商所能到達的那個階層,大家的智商肯定都相差無幾。而在這種情況下,情商和逆商,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逆商,指的是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考試成績有好有壞,比賽有輸有贏,人生有起有伏,這些都是孩子未來人生中一定會遇到的,畢竟,就連月亮,也有陰晴圓缺;就連海潮,也有漲漲落落。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陪伴孩子一生,時刻做他的守護神。而且對孩子來說,即使全世界都保護他,也不如讓他自己身有鎧甲。

逆商差的孩子,往往在成年後過得很艱難——別人眼中的一滴水,在他心中都是驚濤駭浪。

還記得那個流落街頭的高考狀元嗎?

他叫小葉,因為大學掛科,他不敢回家,害怕村裡人的嘲笑,寧可選擇在外面撿垃圾為生,這一流浪,就是十年。

我們傾其所有追尋成功,終於成了輸不起的人。

而造成這一切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心結,也有家長和鄰居從小在他心中種下的種子。據瞭解,從小,只要他有一次沒考好,父母就會責罵他,有時還會動手。久而久之,他覺得自己不能失敗,覺得一旦失敗,就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還會被鄰里嘲笑。揹負著這樣的心理壓力,他在大學對學習產生了極度的厭倦,這才一步步淪落到今天。

從小不被允許失敗的孩子,很容易失去抗挫能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選擇“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

20年後,真正決定孩子生活質量的,其實只有這兩點(家長必讀)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汪曾祺先生。

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承受了太多。

像很多人經歷的那樣,1958年的一天,他無緣無故被打成“右派”、貼大字報、開批判會,最後下放農村勞動。到了農村以後,起豬圈、刨凍糞,什麼活都要幹,他當時想:“只要我下一步不倒下來,死掉,我就得拼命地幹。”熬了兩年,終於“摘了帽子”,不想,在文革中,他又一次被揪出來,進行批鬥。

但在經歷這一切時,汪曾祺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選擇自戕。相反,他一直堅持讀書、畫畫,並通過跟當地老鄉的接觸,為自己積累了很多生動的素材。在荒原般的境遇中,他始終努力為自己找尋水源。

同樣被劃為右派的丁玲,在形容去北大荒勞動的經歷時,用了“逆來順受”,汪曾祺不喜歡,覺得太苦澀,選了“隨遇而安”這個詞。雖是本質相同,後者卻多了一絲堅韌和從容。甚至到了晚年,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他也只淡淡寫了一筆:

我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和小葉相比,汪曾祺先生無疑承受了幾倍的苦難。但是,逆商高的人,就算被踩入命運的泥沼裡,也能小心翼翼地開出一朵蓮花。等到花開好了,再回首看那些淤泥,早已雲淡風輕。

20年後,真正決定孩子生活質量的,其實只有這兩點(家長必讀)

寫在最後:

如果說,成績是一張車票,水平不同的孩子,會分別拿到站票、坐票、硬臥或軟臥,那麼健康和逆商就是那兩根軌道,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會走向何方。

為人父母者,可不慎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