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有人说,我活着,是为了那段曾经许下的不悔诺言;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家庭的责任,亲情的羁绊;有人说,活着,是为了极尽荣华,享受站在山巅的阔达与高远......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意义和目的。责任也好、亲情也罢,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色彩,不分贵贱,不比高低,只要活着就好。

在当当网上浏览各类的书籍,无意中看到了余华的《活着》,看到醒目的标题和书本的简介,我毫不犹豫的点击了“立即购买”。就这样,我和众多读者一样,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生历经富足、荒唐、残酷、无奈、苦难、孤独、平静的福贵一生故事的倾听者。从高高在上的地主独子,到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双亲的痛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终于的落单与那头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回首曾经,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福贵是生者的赞誉或是悲哀,之于他我更多的同情却又不得不为他的淡然而新生丝丝敬意。他用平静的面容掩饰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

余华的《活着》: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曾经的他,是地主的儿子,生活于他而言,就是享受和挥霍,被父母捧着,被佣人举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与风光。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就只有甜,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苦。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的不多,输了的不少。想着,还有家里的百亩良田,何需在乎输赢呢?

然而,世事变化,人生无常。赌钱输光了全部的家产,由曾经的地主少爷瞬间变成了一穷二白的败家子。这种心理的落差,富有和贫穷的对比,他该如何去承受?是离家出走,还是上吊自杀,或是每天郁郁寡欢,在生活中沉沦?

余华的《活着》: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不,都没有,他选择了继续扛起锄头,默默的在命运中耕耘。然而,命运并没有就此饶过福贵。人生最痛的磨难才刚刚开始,父母的死去,好不容易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本以为,能过上平静的生活,但是,又要残忍的经历儿子的夭折,女儿、妻子、女婿也相继死去,就连仅存的一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外孙也夭折了。剩下了福贵孤零零的一个人。此时福贵,举目望去,眼前看到的是一堆堆紧挨着的还没来得及长满杂草的坟土,环顾四周,阴暗潮湿的茅草屋里没有一点生气。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生活,对于他来说,又是何等的残忍?

面对各种心如刀割般的楚痛,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生与死之间,他一次又一次的挺了过来,坚强而平凡的活着。福贵没有想过为什么而活着,但我不禁想问,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

可能你会说,活着为了幸福,为了爱情,为了养家,为了金钱,为了做官,为了别人......

要我说,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因为别的外物而活着的人,容易很累,目的达不到时就容易走向极端,甚至于用结束生命来解脱自己。

活着,究竟承载了多少意义?多少情感和力量呢?活着,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想想关于“活着”,这样广大而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向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变成一堆黄土。

读完《活着》,我不禁感到隐隐的压抑笼罩全身,那种无端的冰冷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没来得及合上书,我默默思忖,想着福贵老人干瘪的双手牵着瘦骨嶙峋的老牛在夕阳小孤独而平静的背影,不觉间眼眶已经湿润。

余华的《活着》: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我的思绪跟着余华不动声色冰冷笔调,目睹少年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的让我们看到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未犹豫,让角色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岁月,因为并未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轻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冷静平和的叙述,从一位迟暮老人的口中娓娓道来,在金色的夕阳下,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

当我合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忍耐,坚强。这应当便是活着的证据。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代表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激情,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挫折和希望。

诚然,我们衷心希望天下间不再有那些凄楚的生离死别,不再有那些动荡不安的不堪岁月,然而,生活不会总令我们如意,有些东西总会骤然降临,令我们措手不及。唯一能做的就是,当我们面对不幸和灾难之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想福贵一样顽强的活着,告诉自己,活着,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