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能我錯了,其實應該慢慢陪著你走……

孩子,可能我錯了,其實應該慢慢陪著你走……

在中國式父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自從有了女兒之後,我也異常的焦慮,選早教,要選好的,要選貴的,不能讓她比別的孩子差;選幼兒園,先雙語的,一定不能讓她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從女兒上了小學,我感覺我錯了,其實真的應該慢慢陪著孩子,按部就班地走……

我想說:“孩子,可能我錯了,長長的路,慢慢地走,有我陪你!”

孩子,可能我錯了,其實應該慢慢陪著你走……

01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中國父母的焦慮,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

早教,幼兒園,課外班(舞蹈、美術、鋼琴……),一定要選好的,不怕花錢,但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孩子未上小學之前,這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孩子是家長給報什麼就上什麼,都是很順理成章的,你好他好大家都好!

孩子,可能我錯了,其實應該慢慢陪著你走……

然而這一切看似幸福的狀態,從孩子上小學的那一天起戛然而止。

  • 在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深夜大吼的時候;
  • 在看到孩子某次考試一塌糊塗的時候;
  • 在被熊孩子氣得要吐血的時候;
  • 在被老師訓,卑微得抬不起頭來的時候……

父母真的焦慮了,這之前難道給報班報少了?上的幼兒園不是最好的……

然而更可怕的是“對比”,有句廣告說的好“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看到班裡其他孩子,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更加嚴重了。

為什麼班上的XXX就那麼聽話,學習好,體育好,年年都是第一名……

其實誰都知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個謬論,都知道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

可是攀比心、虛榮心,還有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得不焦慮,不得不一手拿著鞭子,一手連推帶拽,讓孩子從小就不停向前奔跑。

家長的用力過猛,累壞了自己,也傷害了孩子。

02 孩子的成長 需要循序漸進

曾經聽一個兒子是高考理科探花的朋友遺憾地說:“我兒子也不完美,最後悔是,他在嬰兒期,沒學會爬,就直接學走路,所以他不像別的孩子那麼手腳靈活,後來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改善,效果也不大。”

大家都知道,小寶寶要先學爬再學走。

如果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學走,對寶寶的腦部與各項身體發展都有較大影響,因為寶寶的神經及骨骼、肌肉發育都需要一個過程,由坐到爬,再到走是這一過程的相應表現。‘

唯有按部就班地學會坐、學會爬,行動力逐漸增強,再到行走,才是正確的生理發展之路。

的確,孩子的成長,不能急,需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我也深有體會。

女兒5歲在幼兒園的時候,開始學寫字。別的孩子都寫得整整齊齊,一樣的年齡,為什麼女兒寫得又大又醜?該轉折的地方不會轉,該拐彎的地方不會拐。

陪她寫字,讓我親媽變後媽,生起氣來對她大吼大叫,撕掉她寫的字,甚至氣得打了她。這麼簡單的字都不會寫,以後還怎麼上學啊?

看了醫生才知道,有的孩子小肌肉和精細動作發展較晚,所以小時候協調能力會差些。平時注意鍛鍊他的動手能力,慢慢長大了就好了。

我調整了自己的情緒,不再讓女兒多練字了,改成陪她玩夾豆子的遊戲,孩子很喜歡,等上學的時候,她的字寫得也不比別的孩子差了。

03 按部就班 也能步步為贏

人生如階梯,一步一步往上走,才最穩健。

而現在的教育是搶跑,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裡,反而要補幼兒園該學的東西,比如行為習慣、人格培養。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那些搶跑的孩子,放在時間的長河裡來看,也並沒有超前。而按部就班,腳踏實地,也未必會輸,甚至可以步步為贏。

那位探花媽媽在孩子小學時,沒有給孩子報過任何補習班,就讓孩子盡情地玩。她的理念就是:

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重要的事,有些年紀是玩,有的年紀是讀書,有些年紀是戀愛,有些年紀是工作。

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在什麼階段,就讓孩子做他該做的事情。

小時候就讓他們多玩一會,這是他們的天性,其實,這也是一種學習啊。寓教於樂,在玩中學,認識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感悟這個世界,並從中體會到樂趣。

有專家說:“神童教育”在本質上是違反教育規律和人的智力發展規律的。

孩子,可能我錯了,其實應該慢慢陪著你走……

寧鉑沒有經歷完整的中學階段就上了大學,基礎並不紮實,習慣、人格、情商培養也不夠,這些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而害怕失敗的性格缺陷,造成了他不能很好地面對學業、事業和生活,這都是從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上的缺失。

寧鉑曾說過,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他絕不會再讀少年班。

按部就班,守拙成巧,看起來笨,耗時長,這是最笨拙、最踏實的方法,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謂“一口吃不成個胖子”“欲速則不達”,比起一味地快進,還不如慢慢來得快。

如果成功有捷徑,那麼按部就班一定是其中的一條。

04 讓孩子按部就班地成長 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中國式父母最想要的是“速成”。孩子有了錯誤,希望他立刻改正;給孩子填鴨知識,恨不得他馬上就會……

沒有多少父母,內心強大到有勇氣讓孩子慢慢成長。

主持人孟非也不提倡贏在起跑線,所以女兒也從未上過興趣班。

但是,剛讀一年級時,別的同學都會的知識,就他女兒不知道,於是,老師把孟非叫到了學校。孟非很納悶,一年級就應該教那些啟蒙的知識才對啊,要不然還上什麼一年級,直接上二年級就行了啊。

可是,就算你不想給孩子壓力,老師也會給你壓力。最後,孟非不得不屈服,給女兒報了補習班。

讓孩子能按部就班成長的背後,是父母拼盡全力的努力。

近日,鄧超在一次記者發佈會上,被問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他說:“我現在不給等等(鄧超兒子)報任何補習班,就是運動,讓他徹底地享受童年。輸在起跑線就輸在起跑線,但我要保存一個很好的等等,我不要那些學習的壓力。”

孩子,可能我錯了,其實應該慢慢陪著你走……

有網友評論,只有鄧超才有底氣這麼說,即使他孩子全校倒數第一,也沒關係,因為優秀的父母已經幫孩子負重前行到羅馬了。

在當今這個急功近利的世界裡,反其道行之,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裡不緊不慢、不慌不忙、不驕不躁、按部就班地成長,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海桑有首小詩《一個小小孩》:

一個小小孩,應該是滿地亂滾

滿街瘋跑,臉和小手都髒兮兮的

還應該有點壞,有點不聽話

他應該長時間玩著毫無目的的遊戲

他是一隻自私、可愛又殘酷的小動物

他來到世上,是為了教育我們

讓我們得以再一次生長

而不是朽壞下去

孩子,可能我錯了,其實應該慢慢陪著你走……

孩子,我寧願你按部就班,慢慢來,就算時光不等你,我願意用盡全身力氣去等你。

長長的路,慢慢地走,有我陪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