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你不好!" 来自一位妈妈的真实写照

我发现自从当妈妈以后,内疚感开始经常光顾自己。

其实从准妈妈时就有苗头了:

「哎呀,这早孕都过去3个月了,才知道要吃叶酸……看我这个糊涂妈……」

「最近连续加班,差点先兆流产了……我干嘛这么拼啊……」

月子里这种感觉达到了顶峰。若是有过下奶不顺或者别人抱没事自己一抱娃就哭的新妈妈,一定都有过内疚到无力的时刻,拥抱一下,暂且不表。

产假过后,内疚感似乎开始变为职场妈妈的专有感受。孩子小的时候,睡觉时间长,我早7点离家晚9点回家,孩子的眼睛都是闭着的。时间长了,就会想:「她哭的时候会叫妈妈吗?她叫的那个『妈妈』是我吗?」

有段时间流行做宝宝成长纪念册,我知道别人的娃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地笑出了声音,却不知道自己的娃是什么时候扶着桌子站起来、迈出了直立行走第一步的。

后来每到周一上班和出差时刻,娃都会冲过来抱住大腿,嚎啕大哭,上演「为什么爱我还要离开我」的苦情戏。我这当妈的心里真是又着急又心疼。

如此种种,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挪开阻挡我和宝宝在一起的最大障碍——「工作」。 我全职在家了,可以和宝宝24小时在一起,内心暗自松了口气:这下可不会再内疚了吧?!

没想到,从此家庭变成了「公司」,老公是董事长,孩子是CEO。而我,则开启「全职」生涯——保姆+厨师+司机+护士+老师+理财师……偶尔请假,永不辞职。每项职能都设有隐形KPI,稍有差池,内疚感就找上门。

比如我体验过一些美好的早晨:

阳台上的衣服在风中散发着洗衣液的馨香,打理过的木地板在晨曦中闪着让人心动的微光。靠垫都一个个饱满地挺立在沙发上,玩具和绘本都回到了抽屉里。鞋柜上的妈咪包已经装好,一会出门遛娃时拎上就能走。厨房里,杂粮粥在电饭煲里冒着热气;包子玉米在蒸锅里等待;里面还墩着一碗黄灿灿的土鸡蛋羹。连午饭需要的食材都准备妥当了。青菜在筐里沥水;西红柿已经烫好去了皮,和拌好的生肉丝一起放在了冰箱……这就意味着,中午,在饥饿的娃看完第3集《小猪佩奇》后,就可以坐到餐桌上开始吃西红柿肉丝青菜面了。鸡蛋羹还有5分钟就好,已经洗漱换装好的我,带着爱意温柔叫宝贝起床,哼一首《美好的未来》,轻轻脱下她的睡袋换上衣服。我抱娃出卧室门,正碰上洗漱好笑意盈盈的老公,我们一起亲娃,来个「三明治」吻。

但是!我经历更多的是这样的早晨:

我猛一睁眼,窗帘透过的阳光已经很强烈了——坏了,时间不早了。我赶紧起床,要洗的衣服先泡上,小跑去厨房。这边正挥刀剁着玉米呢,那边娃就开始哇哇哭,跟装了「妈妈不在」探测器似的。我再小跑进卧室,手已经在衣服上抹过了,抱过娃,稍微哄哄,马上塞给还在倒头睡的老公。回过头玉米丢进锅里,上层架上篦子放上包子,我再去搓两把衣服,丢进洗衣机,按上钮(经常忘,晚上一看还以为衣服又干了)。

这时娃「噔噔噔」跑了出来,裸着,爸爸拿着衣服追,哈欠连天。我深呼吸几下,从老公手里接过衣服,抓住小娃放在腿上,腻歪一会再讲个笑话,哄小爷穿好衣服。突然想起火上还有一口锅,我跳起来——还好娃没掉,冲进厨房关火。哎呀,鸡蛋羹又老了,缩得皱巴巴的。这边伺候着小爷吃饭,洗漱完的老公也坐过来,匆匆吃着饭。我说:「今天你能不能晚点走,哄下娃,我好……」老公一抹嘴背上包,走了。「早上有会! 」话音传来,人都走到了门外的电梯间。

我看着一地玩具绘本沙发垫子,正发着呆,吃完饭的小娃已经不知啥时候站到门口,大叫该出去玩了。我这才发现自己还穿着睡衣,蓬头垢面,还好老公一早上都没正经看我一眼。都来不及喘口气,心里的内疚感就在说:「看你,又没安排好!」

可我没有时间去细想、去体会,甚至很多时候我都意识不到这个声音。我得马上收拾好,带孩子出去玩。不然时间长了,孩子不断的催促和等待,会让我的内疚感越来越大。真的崩不住了,我会直接喝斥「催什么催」!娃飞扬的小脸一下耷拉下来,看得我又开始怪自己:「是你没弄好,还凶小孩子……」

有了二宝以后,引发「内疚」这种情绪的点就更多了。年龄放在那里,精力体力跟不上了吧?老大的需求和老二的需求不一样,你都要不断切换频道满足吧?老大和老二之间出现冲突,你怎么办?被这多出来的事情分去那么多本来就不多的精力,你和老公的关系怎么办?你把自己又放在哪里?……

所以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内疚感不是没有了,而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切换的空间可以内疚。那个内疚感,在飞速旋转的日常中,从一整块压成了细碎的一点一点。妈妈的存在感,也从一整个,碾成了细碎的一点一点。内疚感无时无刻都会跑出来,一点一点累积,直到压倒那个本来就只有一点点存在的妈妈。

如果说职场妈妈还有一个「回到家里」的解决方案,那么全职妈妈已经在家里了,还可以退到哪里去呢?

我一开始听不见内疚感的声音。骄傲的我也不允许自己有内疚的机会。想当年在职场,再难的关键人物也搞定了,再紧迫逼人的项目也按时上马了,家里这些钟点工都能做的事情,怎么会做不好?!

我曾经经历的美好早晨,KPI一样悬在心头,勒令我每天都在自我审核。每每坚持几天后,肯定会因为放松晚睡,我又过上了忙乱的一天。有一度我觉得自己总是不断努力又不断挫败,好像不断滚石头上坡的西西弗斯,命运里写满了无力。

这种时候,身边的人稍微「配合」一下,一场口角和争执是分分钟就能上演。比如,自己的妈妈插进来说句「这样做不对」,你那原生家庭的伤口就开始流血;婆婆说句「其实你可以这样」,你一句话怼回去,俩人开始婆媳拉锯战;如果老公正好也在抱怨,那好了,星球大战就爆发了。争到后面,我有时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开始哭诉:「你就是觉得我在家待着没有用也没有价值,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还老要你帮忙。我带不好孩子,做不好家务,和老人也处不来……我怎么那么差劲呢?」

「我怎么那么差劲呢?」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都惊呆了,这还是过去意气风发的我吗?

现在想起来,那个发现自己很怂的时刻,其实是个关键点。如果顺势认怂,卸下劲儿来,后面就顺了。如果就是不认怂,后面就继续这么拧巴着。直到有一天早上,我看见我的女儿,和我一样「拧巴」,使我真的开始认真思考随着内疚感而来的负面。

女儿已经从一个肉乎乎的小团团,长成了一个瘦长的小学生,我会有意识让她分担一些家务。那天早晨,我盛好弟弟的粥,让她端到餐桌上。那是个不锈钢碗,没有隔热的抓手,女儿用手提着碗,刚转身走了1步,就被热气熏得一下松了手。我回头一看,汤汤水水洒满了餐厅的地面,心头顿时乌云密布。女儿立在我旁边,小心翼翼地瞥了我一眼,没有动。婆婆马上拿着抹布开始擦地,说:「没事没事,谁都会犯错。」女儿不领情地哼唧:「不要你说! 」我的火气压着一半泄一半:「那你自己来收拾啊!」女儿怏怏地扯了张厨房纸巾,一点点蹭着地面,小鸡啄米一样,估计饭凉透了也擦不完。婆婆这时很快就帮着擦好了地面。女儿就站在厨房门边,眼睛红红的,什么也不说,两只手绞着纸巾。

我定神看了她一眼,心里还是生气,走到浴室洗衣服去了。我心里有无数想要训斥她的话,比如:「都这么大的人了,连个碗都不会端!」「太烫不会想办法呀?笨死了! 」可是这些话也都没有说出口,憋着劲,使劲地绞着衣服。

一水一水的漂洗倒是让我的愤怒也渐渐褪了色,「其实是多大的事情呢?昨天3岁的弟弟吃着西瓜就尿在地板上了,我还连连说没事呢。」我心里开始反思。

晚上家里安静下来,我还在想女儿那个红着眼睛不说话的样子。做了错事,她心里一定很内疚吧,那她为什么不跟我说呢?我给了她认错的机会吗?如果她跟我认了错,我会原谅她吗?还是会更猛烈地批评她?

想着想着,我突然觉得那个场景好熟悉。记忆中也有一个6,7岁的小女孩,两根牛角小辫耷拉着,大气不敢出。她把没吃完的油饼偷偷丢在了沙发后面。爸爸非常生气,「浪费粮食」、「不诚实」、「自欺欺人」……一个个标签像石头一样砸过来,把越缩越小的小女孩埋了起来。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我的眼泪慢慢流下来,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我的女儿。

我轻轻问自己:

「把没有吃完的油饼偷偷扔掉,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不是。」

「打翻碗洒了一地粥,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不是。」

「那晚上睡晚了,早上一片忙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我顿了顿:「不是。我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天天同一个点睡,同一个点醒?」

我意识到,在那个生气里,错误被无限地夸大了,以至于一点点失误在我心里,就像小偷和劫匪一样,活该被抓起来被内疚感凌迟。同时在那个生气里,犯错的人也被无限地缩小了,接近于消失。可我不想消失,所以不能承认自己真的那么差劲。这种对内疚既认同又抗拒的矛盾模式,像漩涡一样,把我陷了进去。我无法脱身,更无法行动。

「看见」这些的时候,我突然静了下来。我听见窗外蛙鸣阵阵,汽车在积着雨水的地面飞驰而过的声音,还有自己的心跳。我从末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我走到女儿床边,她已经睡着了。我看着她,仿佛她还是那几个月大总是在睡觉的小婴儿。在我常常被自己的情绪吞噬的那些日子里,我真的看见她了吗?全职,是我的需要还是她的需要?这些年,到底是我在陪伴她还是她在陪伴我?

我就这样看着她,想了很久,然后轻轻在耳边对她说,也对自己说:「对不起。我爱你。」

最意想不到的是,内疚还能让我发现未知的自己。有一天,中午菜烧多了,晚上我加热了一会儿就端上了桌。喊了好几次「开饭」,一个人也没有围过来。我当下就怒了:「没有做新鲜菜,就不来吃饭了啊?!」话一出口,我就明白了。这个「怒」,是我把没有说出口的内疚变成了对家人的责备。

其实现在,我还是会内疚,但是它不会困住我太久,我会很快意识到它,然后选择是说出来还是再给自己一点时间。

我发现,职场有一套比较统一的计量标准,个人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都会被看到并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或者升迁的依据。但是家庭这个「公司」里,全职妈妈的付出和成果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和升迁途径,一切评价皆在内心。如果一定要树立一个外在的标准来确认自己的位置和价值,那全职妈妈们一定会常常觉得「吃力不讨好」。

走过无数困惑和痛苦,我慢慢发现背后的礼物:通往自由,通往爱。彼时,「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就不再是个二选一的命题。因为每个妈妈,无论工作与否,都愿意给自己爱和自由,也把这份礼物,送给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代代相传。

关注:helloland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